陳維榮
(南京旅游職業(yè)學院 酒店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民辦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yè)倦怠的對策研究
陳維榮
(南京旅游職業(yè)學院 酒店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由于民辦高職院校的輔導員所處工作環(huán)境的復雜和教育對象的特殊,導致工作難度加大、工作任務繁重,出現(xiàn)較嚴重的職業(yè)倦怠現(xiàn)象。而職業(yè)倦怠的產生將直接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這對民辦高職院校的發(fā)展、民辦高職院校輔導員的身心健康、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的成長、成才都是非常不利的。
民辦高職院校 輔導員 職業(yè)倦怠
輔導員作為高校學生工作的主力軍,擔負著培養(yǎng)國家建設者的重任。輔導員工作的復雜性和繁重性導致輔導員易產生職業(yè)倦怠,從而對社會、高校、家庭、教育對象和輔導員本身都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緩解輔導員的職業(yè)倦怠,幫助輔導員克服職業(yè)倦怠,需要全社會、各高校關心、尊重輔導員,為輔導員提供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和校園環(huán)境。輔導員自身應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素養(yǎng),學會緩解壓力,克服職業(yè)倦怠,同時需要學生及其家庭的理解與支持。
(一)構建和諧的環(huán)境,提高民辦輔導員的社會地位。
1.建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肯定民辦輔導員的社會價值。
輔導員作為高校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擔任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組織、實施和指導,是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的人生導師,是高校教育管理隊伍中不可替代的一員,這支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社會和高校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因此要緩解輔導員職業(yè)倦怠一定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肯定輔導員的社會價值。
輔導員隊伍的環(huán)境建設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構建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提高輔導員的社會地位,重視輔導員的職業(yè)發(fā)展,給予必要的和更實際的關愛,教育行政部門及高校要進一步深化對輔導員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制定具體有效的措施,創(chuàng)造有助于輔導員成長發(fā)展的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第二,構建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在高校中構建一個“全院育人”的人際氛圍,每個高校工作人員都要擔負起教育的重任,不能認為學生的事就是輔導員一個人的事,各部門應齊心協(xié)力解決問題,全面支持輔導員的工作,從而形成和諧的人際工作環(huán)境。第三,構建團結、和睦的團隊環(huán)境。要加強輔導員之間的團結協(xié)作,做到相互支持,排憂解難,從而構建一個團結友愛的集體。
社會的尊重是消除倦怠的基礎,要為輔導員建立和諧的社會氛圍,充分肯定輔導員的社會價值。可以通過各種媒介對輔導員工作進行宣傳,宣傳輔導員的工作價值,加深公眾對輔導員職業(yè)的了解,肯定輔導員的勞動成果,引導全社會正確認識和對待輔導員,形成尊重、支持輔導員工作的良好環(huán)境與氛圍,使輔導員的社會地位得到提高。最終使輔導員對自身的職業(yè)產生自豪感和榮譽感,以積極而健康的心態(tài)從事本職工作,進而熱愛輔導員崗位,不把工作當成一種負擔。
2.給予輔導員充分的信任,提升輔導員社會地位。
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路人、指導者,社會要給予輔導員充分的信任。不能一遇到諸如學生安全事故問題、學生質量問題、就業(yè)失業(yè)問題、心理健康問題就把導致問題的原因全部推到輔導員身上,社會各界輿論應引導人們對輔導員建立合理的期望,給予輔導員工作充分的支持和信任。要平等、真誠地對待輔導員,信任他們、尊重他們,大力表彰輔導員中的優(yōu)秀典型,使他們看到前途與希望,增加其成功體驗的機會。只有在良好的信任氛圍中,輔導員才能放開束縛、大展拳腳,對職業(yè)充滿信心和熱情,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工作和人才培養(yǎng),而不是束手束腳,工作停留在“不出事就好”的狀態(tài)。
(二)社會加強對民辦高校資金的扶助,改善輔導員的待遇。
民辦高職院校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教育經費完全靠自籌,這對于剛剛起步的民辦高校來說,日常經費開支顯得非常緊張,不僅要用于學校的發(fā)展,還要用于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這與由國家撥款的公辦院校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而待遇過低,輔導員的生活就會受到影響。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一般來說,只有較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后,較高層次的需要才會有足夠的活力驅動行為,而已經滿足的需要則不再是激勵因素。民辦高職院校的輔導員由于待遇較差,還處于較低層次的需要上,那么對于較高層次的追求自然動力不足,工作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就會缺乏。
社會建立民辦高等教育發(fā)展基金,政府可通過劃撥部分教育經費、社會融資或貸款方式建立民辦高等教育基金,以幫助民辦高職院校改善教學條件,提高民辦高職院校教職工的待遇,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三)強化社會支持、關心輔導員群體的成長。
寬松的工作環(huán)境和政策支持是加強輔導員工作有效性的保障,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輔導員的職業(yè)倦怠①。有研究表明,當威脅健康的因素發(fā)生時,缺乏社會支持的人比那些沒有社會支持的人更可能生病甚至死亡。由此可見,社會支持系統(tǒng)對于解決個體壓力有重要作用。社會要通過各種渠道加強與輔導員的溝通,社會要監(jiān)督和協(xié)助民辦高校落實國家的各項政策,協(xié)助高校制定相關工作條例、明確輔導員工作職責,在進修和培養(yǎng)上享有與公辦院校相同政策,使輔導員工作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要解決輔導員的職稱待遇,在職稱評定上給予一定的傾斜,不要讓輔導員感到“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從而使輔導員感覺自己的地位低人一等,導致心理不平衡,失去工作激情。
(一)對輔導員群體實行人性化管理。
高校應對輔導員實行人性化管理,尊重輔導員,不能學生一有事就找輔導員,學生犯錯就像輔導員犯錯一樣。筆者在輔導員崗位上工作多年,經常遇到這種情況:一旦學生犯事了,領導的第一句話基本上是:“他的輔導員是誰?馬上給他的輔導員打電話!”輔導員一接到電話馬上趕過去,在接受領導的批評的同時還要協(xié)助有關部門解決問題,處境非常難堪。
(二)對輔導員群體實行制度化管理。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民辦高職院校由于建校時間短,學校的管理制度還比較混亂,沒有形成一套完備的管理制度。對輔導員的管理尤為混亂,基本上只要涉及學生的事都交由輔導員去做,而相關的行政部門本應承擔的工作,比如學籍、心理、社團、宿舍、就業(yè)等諸多方面的事務全壓在輔導員的身上,導致輔導員疲于奔命。因此,民辦高職院校要及早建立和完善輔導員的管理制度,進一步明確輔導員的工作職責、權利和義務,使輔導員的工作真正達到有章可循、有據(jù)可依。
(三)搞好職業(yè)文化建設,營造輔導員良好的人際氛圍。
一種職業(yè)的社會認同和自我認同感的產生,取決于他的職業(yè)形象。通過職業(yè)文化建設,樹立良好的職業(yè)形象,從而增強從業(yè)人員對崗位的認同和對自己的認同感。(1)明確輔導員的職業(yè)使命,建立“一切為了學生”的核心價值觀。(2)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研究,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形成專業(yè)工作理念。(3)提高輔導員的學術研究能力,做到以科學的理論指導時間,提升工作的內涵,樹立輔導員是教育工作的實踐者和研究者的職業(yè)形象。
(四)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考核體系。
Gabris等研究顯示,對于專業(yè)人士,程序公平性和分配的公平性與工作倦怠有中等程度的相關。一套完善的考核體制可以使輔導員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輔導員工作價值得到肯定,對于輔導員的成長有激勵作用。而輔導員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它的成效需要時間的印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說的就是人才培養(yǎng)的特殊性。所以高校在制定輔導員考核時一定要結合輔導員工作的特殊性,制定科學合理、易于操作的考核體制。如今高校的考核基本上都是從德、能、勤、績四個方面進行,一般采取個人自評、學生評議、所在部門評議和學校各職能部門評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的內容和考核方式都是科學合理的,但在操作中會出現(xiàn)一些不合理、不公平的行為。比如學生評議,雖然現(xiàn)在有些學校采取的是網上評議,但某些輔導員會把學生喊到辦公室看著學生填寫;而行政部門的考核更有很多問題,一是某些部門對輔導員不了解,跟誰熟悉誰的分數(shù)就高。二是看行政部門安排的工作輔導員是否能很好地完成,而這些工作有可能是不該由輔導員承擔,不干不行,干了太累,給輔導員的工作帶來很大的壓力。所以,學校在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的同時,更要關注考核的操作,使考核對輔導員工作起到真正的促進作用,進而鼓勵、鞭策、督促輔導員的工作,消除工作倦怠感。
(五)建議采用激勵措施代替懲罰措施。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因此很難對輔導員的工作進行一條一條的量化指標進行考核。目前很多民辦高校用英語等級、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學生上課、晚自習、早自習的出勤率;三好學生評比、文明宿舍、先進班集體等等,來考核輔導員的工作,這些都讓輔導員為了指標而工作,忽略了自身工作的主要目標;一旦有一方面出現(xiàn)問題,就扣輔導員的工資。本來輔導員的待遇就不高,再扣就更低。同時,如果有一個學生出現(xiàn)事故,輔導員的工作成績將全被否定,這讓輔導員感覺完全是在憑運氣工作,工作沒有積極性。所以,要解決輔導員職業(yè)倦怠問題,用激勵措施代替懲罰措施將取得更好的效果。
(六)高校加強對輔導員的培養(yǎng),推進輔導員隊伍的職業(yè)化。
推進輔導員隊伍的職業(yè)化、專家化是培養(yǎng)符合社會發(fā)展人才的需要,也是解決輔導員職業(yè)倦怠的有效措施之一,高校應加強輔導員培訓的力度和廣度。可以從崗前培訓、進修培訓、專業(yè)技能培訓三個方面開展。
1.崗前培訓。
要嚴格控制輔導員的入口關,加強輔導員的政治理論學習,提高輔導員的政治素養(yǎng)。同時還要涉及相關學科的學習,比如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溝通技巧、計算機操作等輔導員日常工作中需要的專業(yè)學習,不能流于形式,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
2.職業(yè)技能的學習。
職業(yè)技能培訓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充分發(fā)揮一些有經驗的優(yōu)秀輔導員的作用,幫助缺乏經驗的輔導員對于學生管理中的各項工作進行定期培訓,對一些熱點、難點的問題專門提出來交流、答疑解惑,使年輕的輔導員盡快成長。
3.進修培訓。
進修培訓對新、老輔導員來說非常必要。社會是發(fā)展變化的,輔導員的知識也要與時俱進,僅靠經驗積累是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的。當代大學生接觸的新事物多,懂得的知識廣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提高,如果輔導員不加強學習,對生事物一無所知,就無法與學生交流、溝通,對產生的問題就抓不住實質,從而給問題的解決帶來困難。所謂“身正為范,德高為師”,學生的成長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需要教師的言傳身教。
而民辦高職院校由于資金問題,基本上不會安排輔導員外出培訓、學習。輔導員長期得不到知識的更新,完成工作的質量就會下降。所以,如果從長遠目標考慮,民辦高職院校一定要加強輔導員的培訓。雖然失去眼前的一點小利,但后續(xù)的價值卻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七)加強對輔導員的理解與維護。
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形成信任、支持的氛圍,增強輔導員的工作動力,這對高校來講非常重要。一旦發(fā)生事情,高校一定要維護輔導員的利益。尤其在民辦高校,由于學校的辦學經費和教職工的工資待遇都來自于學生的學費,某些高校領導層把學生當成衣食父母,對學生的管理比較遷就,給輔導員的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如輔導員按照學校規(guī)定對違紀學生的處理有時卻被領導層駁回,讓輔導員在學生面前顏面盡失、威嚴掃地,從而影響正常的學生管理工作,增加輔導員工作的難度。
(一)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升政治素養(yǎng)。
高校是培養(yǎng)和造就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的基地,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是社會的寶貴財富。學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輔導員在學生工作的第一線,直接面對學生,肩負著教育、管理、服務的重要使命。輔導員必須掌握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既要精通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又要熟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方面的知識,并內化為自己執(zhí)著的政治信念、高度的政治覺悟和較強的政治參與意識,以及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深刻理解和對社會主義的必勝信念,給大學生以正面指導,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增強大學生對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知識學習,調試自我心理情緒。
如今各高校都非常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年新生入學不久就會對他們進行心理測試,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加以關注,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但高校對輔導員的心理健康很少關注,而輔導員的心理健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輔導員要學會自我心理調試,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知識的學習,正確地認識自己,培養(yǎng)積極的自我意識,培養(yǎng)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面對工作中的壓力,應能勇敢地面對,冷靜地思考,合理調節(jié)情緒,學會一些簡單的緩解壓力的方法,并進行合理的自我心理調試和矯正,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只有輔導員的心理健康了,才能培養(yǎng)心理健康的學生,所以輔導員要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以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面對工作和生活,培養(yǎng)出擁有積極人生態(tài)度的學生。
(三)完善知識體系,做有魅力的輔導員。
輔導員的工作主體是學生,俗話說,做人的工作最難,尤其是處于社會變革期的學生工作難度更大。因此,輔導員自身一定要有完備的知識體系,提高自身修養(yǎng)和人格魅力。倘若輔導員知識結構單一、缺乏人格魅力,只會以空洞的說教和簡單粗暴的態(tài)度做學生管理工作,這無疑是失敗的。不僅毫無人格感召力,還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使輔導員的工作無法順利開展下去,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最終導致輔導員產生職業(yè)倦怠。因此,輔導員要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做具有人格魅力的學生輔導員。
(四)調節(jié)好心態(tài)、熱愛本職工作、克服職業(yè)倦怠。
由日本著名作家、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黑柳徹子所著的《窗邊的小豆豆》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②:
有一天,小豆豆在上學路上遇到一位賣“健康樹皮”的大哥哥,據(jù)說每天早晨咬一咬樹皮,如果覺得苦,就說明生病了;如果覺得不苦,就說明很健康。小豆豆向同學借了錢,買了“健康樹皮”,然后拿著它給全校所有的人都咬一咬,包括那位可愛的校長先生。結果,所有的人都不覺得苦,所有的人都很健康。小豆豆和同學們都開心極了!
其實,從小就在大自然中長大的校長先生知道:實際上,任何人咬這塊樹皮,都絕對不會覺得苦。但看到小豆豆和同學們得知自己“都很健康”時那開心的樣子,校長也非常愉快,因而就一直沒有戳穿這個謊言。
職業(yè)倦怠癥說到底是一種心病。心病就只能靠自己去預防、醫(yī)治。對抗機械、簡單、重復性工作的妙招,就是多關注工作給他人帶來的價值。比如護士,關注自己的工作不是機械地“打針”,而是在為病人治病;負責看守大門的保安,關注自己的工作不是簡單的“進門登記”,而是肩負整個單位的財產及人員安全;教授小學語文的老師,關注自己的工作不是年復一年地重復簡單的知識,而是在用自己的言行為祖國培育未來的接班人……“能夠使他人幸福和成長,就是自己工作的價值”,這絕非是不切實際的虛話、假話、空話,正是滋潤我們心田的最好雨露,是保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出色工作的根源。
所以,要減少職業(yè)倦怠的產生,輔導員自身的心態(tài)和工作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家既然選擇了輔導員這一職業(yè),就意味著選擇了責任和奉獻,就應當把自己的心與學生連在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而不能追名逐利,斤斤計較,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工作精神和心態(tài)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樣就會減少職業(yè)倦怠的產生。
(一)讓工作得到教育對象的理解。
輔導員的工作就是學生的工作,它與學生是密不可分的,要做好輔導員工作就必須得到學生的理解和支持。要學生理解輔導員的工作,輔導員必須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在工作中得到學生的擁護。民辦高職的學生,高中階段的學習成績都不太理想,中學教師對這部分學生相對缺少關愛。因此,要得到學生的支持理解,輔導員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1.學生管理應做到人性化和制度化相結合。
在執(zhí)行學院制度化管理的同時一定要加強學生的人性化管理,關愛學生,多理解學生,對學生一定要“誠心”,誠心實意地對待每個學生,坦誠地和學生交往,將心比心,真心關心學生。同時還要具有“細心”、“愛心”和“耐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生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急于求成,對待學生一定要做好長期工作的準備。
2.學生管理必須公平、公正。
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對大家一視同仁,這一點對于輔導員來說十分重要。只有輔導員在工作過程中對所有的學生一碗水端平,學生才會理解輔導員,才會擁護輔導員,進而支持輔導員的工作。
(二)讓工作得到學生家長的支持。
民辦高校和公辦高校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家長在輔導員的工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一旦家長不支持輔導員的工作,就會對輔導員的學生管理產生阻礙。民辦高校的生源是學校的“生命線”,每年的招生非常困難,每一個學生都是學校千辛萬苦招來的。因此,學校管理層對待家長和學生的意見非常重視,一旦發(fā)現(xiàn)關于輔導員工作的投訴,領導層就會很認真地找輔導員談話,強調工作的方法問題。這給輔導員帶來很大的壓力,處理不當便會給工作帶來一定的麻煩。
所以,在學生的管理工作中,輔導員一定要得到學生家長的支持,要經常與學生家長溝通、交流,及時向學生家長反饋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紀律的情況,讓家長對學生的在校表現(xiàn)有及時、全面的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配合輔導員的工作,對輔導員的工作產生促進作用。
加強民辦高職院校輔導員的職業(yè)倦怠研究,有利于減輕輔導員職業(yè)倦怠,有利于高校的發(fā)展和輔導員自身的進步,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對于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活力,構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必將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注釋:
①嚴鳳雅.新時期輔導員職業(yè)倦怠分析研究—基于安徽省高校問卷調查的思考[D].安徽:安徽工業(yè)大學,2012.
②彩燕,等.直面職業(yè)倦怠[J].人力資源,2008.
[1]劉滄山.中外高校思想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陳立民.高校輔導員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6.
[3]孫紅.職業(yè)倦怠[M].人民出版社,2009.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fā)[2004]16號).
[5]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Z].1985.
[6]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Z].2005.
[7]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4號[Z].2006.
[8]孫彬.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倦怠現(xiàn)象與對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0.
[9]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Z]. 2009.
[10]曹松林.高校輔導員專業(yè)化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6.
[11]徐瑾.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倦怠與人格因素相關性研究[D].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12]曹輝.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倦怠研究[D].沈陽:沈陽航空工業(yè)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0.
[13]嚴鳳雅.新時期輔導員職業(yè)倦怠分析研究—基于安徽省高校問卷調查的思考[D].安徽工業(yè)大學,2012.
[14]劉依娜.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倦怠成因及對策分析[D].遼寧:遼寧師范大學,2011.
[15]王敏,王港.民辦高校輔導員工作質量現(xiàn)狀分析與思考[J].民辦教育研究,2010(5)
[16]唐海波,黃劍飛,李賽蘭.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倦怠成因及干預研究[J].中國醫(yī)學高等教育,2011(4).
[17]張杰,周勇,肖菊梅.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倦怠探析[J].科技信息.
[18]任麗萍.提高民辦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思考[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7,VOL9(1).
[19]黃騰,王冠.關于民辦高等教育理論研究及發(fā)展問題的宏觀思考[J].民辦教育研究,2005,VOL4(1).
[20]陳蔚,胡斌,千薇.解析專業(yè)化背景下高校輔導員的職業(yè)倦怠[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8,VOL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