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晨
摘 要:教師要克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思維障礙,首先要了解學生,用心去聆聽,讀懂學生的語言、心理、思維,真正找到學生的思維盲點和誤區,用教學智慧去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
關鍵詞:數學學習;思維障礙;有效教學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的情況,有些學生上課的時候反應特別好,好像全懂了,但是做課外作業的時候錯誤卻很多,在考試中也不能考出好的成績。這其實是由數學學習中的思維障礙造成的,隨之形成心理障礙,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惑。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巧妙設計對策進行有效教學,克服數學思維障礙。
一、借助直觀教學,激發興趣
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和應用性極強的學科,而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為主,他們認識事物具有很強的具體性和直觀形象性。在學習時只有得到一定的感性知識,才會升華到理性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直觀演示、操作來獲得表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為了讓學生認識圓周長的意義,可先出示一個周圍鑲有紅線的圓,把圓周長顯示出來讓學生看,再讓學生在這個圓上用手指表示圓的周長,在觸覺中理解圓周長是曲線,與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圖形的周長不同。接著讓學生把鑲著的紅線拔下來拉直,在運動中感知,圓的周長展開之后可以變化為線段。這樣,視覺、觸覺協同感知,學生獲得圓周長的表象就非常鮮明深刻了。在以后學習圓的面積時,能比較容易區別兩者不同的意義,從而使圓的面積與周長混淆不清的問題迎刃而解。
二、重視新舊知識有效遷移,深入淺出
凡是有學習的地方就會有遷移,各學科的學習總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數學學習更是如此。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需要把新舊知識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舊知識遷移到新知識中,這樣不僅學到了新知識,還鞏固了舊知識,并能達到深入淺出、層層遞進的教學效果。這樣既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又能掃除在學習中存在的困惑。
比如,在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時,在數數的過程中,學生最大的障礙就是數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數。例如,從178一個一個地數,數到196。有的學生數完189,沒數190就直接數200了。這時教師可以將百以內數數遷移到萬以內數數,找出這兩個新舊知識的最佳結合點,引導學生先說9后面的數是幾,再遷移到109的后面是( )→119后面是( )→……□99的后面是( )。這樣,通過層層遞進的提問,不斷發現學生新舊知識的連接點,讓學生將新知遷移到舊知中,就大大降低了學習難度。
三、巧用比喻,化難為易
數學學習往往是抽象的,甚至是枯燥的、單調的,因此留給學生太多的恐懼,如果在課堂中照本宣科,灌輸式地講授那些難懂的數學概念、數學方法、數學公式等,學生對數學原有的一點點興趣也會喪失殆盡。如果在課堂中,根據教學內容適時、靈活運用自然貼切、新鮮有趣的比喻,即使只言片語,也會激活學習氣氛,啟發學生的智慧,掃除思維障礙,從而將教學內容化難為易,毫不費力地解決那些很難說清楚的問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教學簡便方法時,在作業中出現了如下錯例:
(1)24×205=24×(200+5)=24×200+5=4800+5=4805
(2)24×205=(4×6)×205=(4×205)×(6×205)=820×1230=1008600
(3)24×205=24×(205-5)=24×200+5=4800+5=4805
從此題中不難看出,學生對于乘法分配律的運算法則存在思維障礙,甚至和乘法結合律混淆在一起。要解決這個思維障礙,我們不妨從運算公式上下工夫,把法則與生活中形象、生動、熟悉的事物結合起來,讓學生找到知識的寄托點,為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伸出一架梯子。我們不妨這樣,把這個運算法則通過形象生動的比喻來解決,把(a+b)×c中的a比喻成媽媽,b比喻成爸爸,c比喻成自己,那么這個算式就表示我愛爸爸和媽媽,拆開就表示我愛媽媽和我愛爸爸,如果寫成a×c+b就表示我愛媽媽,但是爸爸孤單一人了,那么爸爸媽媽就是離異了。
學生聽了這個比喻就會覺得新鮮有趣,從而加深了印象,明白了乘法分配律的意義,通過比喻的方法,學生生動形象地理解了運算定律,也就大大降低了學習難度,并能引起學習興趣。
四、利用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心
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必須通過學生不斷進行思維活動的鍛煉來實現,教師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時候,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數學思維欲望,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教育心理學表明,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如果切斷動作思維將會受阻。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適當降低要求,給學生回答問題和動手操作的機會。如“圓柱的認識”一課,先讓學生課外自己做一個圓柱,再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摸一摸、比一比、搭一搭等,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從而發現圓柱的特征。整節課中,學生學得十分積極主動,參與熱情很高,學習效率很高。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要蹲下來看孩子的世界”。我們應該盡量學會讀懂孩子,讀懂孩子的思維過程,讀懂孩子的錯,讀懂孩子的困難,真正做到能夠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真正做到深入孩子心中,與孩子一起成長,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更加有針對性和時效性。
參考文獻:
[1]張才軼.數學學習中常見的學生思維障礙淺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06).
[2]王艷.例談讀懂孩子的思維過程[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12(06).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