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楠
摘 要: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師,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課堂教學中一般都采用學生合作的方式,主要是因為合作在學習中是最為有效的手段之一。學生在不同的課堂情況下應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起到不同的效果,從而培養學生有效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學習目標。
關鍵詞:預習;練習;讀議
新課改的出臺讓廣大教師意識到了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學生只有在不斷的合作學習中才能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挑選好有效合作學習的內容,在課堂上創設出合理的情境來幫助學生合作學習,實現高效、快捷的學習。
一、在預習中合作,打下學習基礎
課堂效果是否良好與課前預習質量息息相關,因此,教師要組建合作小組,讓學生在預習中合作,在合作中預習,在互相監督探討中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進行課前備案時一般都需要很多的課外知識資料,但是要想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就要讓他們在課外查找相關的資料,將查找到的資料進行比較,并且相互間交流。在合作預習中,學生提煉出與課堂相關的有效內容,在教師提出問題后能夠快速開動大腦,積極參與發言。例如,在學習《草》這首古詩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去查找一些關于春天的資料,并提問:“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呢?”學生在思考后回答:“小草長出了芽就是春天,小花冒出頭就是春天……”也可以通過“說、寫、畫、演”來描繪春天。在此之后就可以引入古詩教學,學生在預習過后對課堂教學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礎,就能夠在教師提出問題之后及時跟上教師的思維進行思考,認真而獨立地解決問題。若是無法解決就可以拿到小組中進行交流,最后進行小組間的對比,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在練習中合作,實現學習突破
在語文教學中,最需要學生反復練習掌握的就是生字詞以及古詩詞的積累等,對于這些重點教學內容,要想提高學生學習的正確率,就要在練習中開展合作活動。例如,在進行三年級語文生字詞教學時,教師主要教授的就是播種的“播”字,一名教師在對學生解釋“播”這個字時,就說:“在萬物復蘇的春天里,農民伯伯都要在田地里播種,在秋天就能夠收獲豐碩的果實,而在播種時農民伯伯都是用手來進行的,那么就要用提手旁?!倍幻麑W生卻認為他的方法更好,更能深刻地記住這個字,“在小組合作練習時,我們認為,用手播種用的是提手旁沒錯,但是我們覺得‘種子就是‘米,把‘米種到稻田里后再在上面鋪上一層土讓它成長就是‘播字上面的那一撇?!睆陌咐形覀儾浑y發現,合作學習可以極大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實現學習上的突破。
三、在讀議中合作是學習的關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般都將讀作為基礎來進行理解和討論。教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朗讀,朗讀完畢后會問學生:“結束了嗎?”學生一般都會回答:“結束了?!钡菍W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真的都理解了嗎?而在隨后的課堂討論中,學生也不會提出關鍵的知識點建議。若是教師讓小組間進行合作讀書,就能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小組中的學生可以互相監督成員間的讀書情況,為了了解文章的大概內容,學生就要做到認真仔細地朗讀課文。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閱讀,并且合作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分角色朗讀,也可以實現成員間的交換朗讀,這樣就能在各自的朗讀中找出各自的錯誤,使得朗讀更有意義。此外,小組長也要發揮自己的引領作用,給每個組員分配任務,有的學生在朗讀中充當記錄員的角色,有的充當監督員的角色,有的是最后的總結人的角色,這樣才能夠在相互的合作學習中實現啟發式學習,并且對閱讀中的知識點進行補充和反思。若是遇到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再找教師尋求幫助,在討論中找出自身的不足之處,逐漸完善自我。例如,在教授《筍芽兒》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小組間自行組織朗讀,重點關注筍芽兒和春雨姑娘之間的對話,也可以分角色對前面四段的對話進行表演,在自學中,討論一些不懂且難度較深的問題,并且將表演的重點放在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喚筍芽兒的段落中,也要注重三者間的語言表述是否達到情感標準,在富含情感的表達中,培養學生的全面思維,從而打下學生自學的基礎。
總而言之,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創新就是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在課堂教學中,也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組織小組間的合作學習。同時,教師也要不斷深入學生群體,了解學生在生活及學習方面的需要,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度,不斷總結經驗,改正錯誤,從而幫助學生實現學習上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惠琴,王建輝.芻議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J].小學語文教師,2005(04).
[2]張科.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策略初探[J].小學語文教師,2005(03).
[3]沈雪芳.用學生喜愛的方式來組織教學[J].小學語文教師,2005(06).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