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起
摘 要:為了培養學生不唯書、不唯師,敢于質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營造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創新氛圍,讓學生面對新的知識、權威的結論,敢于創新,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自覺地養成會創新、愿意創新的良好學習習慣。
關鍵詞:教學案例;創新;思考
生物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讓每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這門知識,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使他們在今后的職業選擇和學習方向上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好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更大的提高。
那么,在生物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
一、營造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創新氛圍
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大膽提出自己的設想和見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鍛煉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設計改進實驗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學中,可以以實驗小組為單位,成員之間相互合作、協同創新。組間相互交流、討論,集思廣益,共享創新成果;教師巡視指導,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并及時做出激勵性的評價。
二、要讓學生敢于創新
教學《觀察植物細胞》一課時,為了使學生真正學會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同時培養學生不唯書、不唯師,敢于質疑、探奇,改進實驗的創新意識,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對這一課的教學環節做了這樣的設計(下面把其中的一個步驟簡單地列舉如下):
師:老師給同學們準備的材料用具有:洋蔥鱗片葉、清水、稀碘液、高錳酸鉀溶液、鑷子、刀片、滴管、紗布、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逐一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認識各種材料用具。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方法步驟,找到并說出各種材料用具在本實驗中是用來做什么的以及怎樣正確使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初步了解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步驟。接著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并讓他們結合小組的操作及觀察提出問題:
1.擦拭載玻片和蓋玻片的目的,若擦拭不干凈后果如何?
2.滴清水的量如何掌握,水量過多或過少對實驗有何影響?
3.取材的部位、方法和大小。
4.制作臨時裝片的方法并非每一步都是一成不變的,想想看,哪些步驟可以改進?
三、要科學地引導學生積極創新
敢于提問質疑是創新思維的起點。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我們應當根據教學內容特點,結合學生實際,創設質疑、創新的情境,努力培養學生多思、善問、質疑問題的良好習慣,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案例中,教師通過“本實驗中所給的材料用具是用來做什么的?怎樣使用它們?”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初步了解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和步驟,并用精練文字總結概括,同時板書,之后讓學生自主動手操作制片與觀察過程,教師并未過多干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有充分思考與發揮想象的空間,有較大的學習自主性,能結合本組實驗的成敗提出相關問題,同學之間討論、交流,達成共識,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制作臨時裝片的方法并非每一步都是一成不變的,想想看,哪些步驟可以改進?”這一問題情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設想和見解,不斷創新,很多學生想出了與教材不同的設計,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完成了本節預設的教學目標。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