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翠
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與變化,教育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思想道德是否健康,價值取向是否正確。為此,教師應合理、有效地把語文教學與德育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方便學生從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關鍵詞:小學語文;道德教育;學習觀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道德教育,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認真地學習文化知識,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與人生道路,知道在學習中什么該取,什么該舍,做到心中有數,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科學地學習。
一、小學語文教學要突顯道德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以正確的學習態度認真地學習是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職責,也是學生義不容辭的學習義務。然而,除了這些以外,教師還應有責任地告訴學生,在學習的道理上有哪些需要堅持不懈,有哪些是直接放棄的,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正確的人生道路。例如,學習《小鴨子回家》這一課文時,教師可以問學生:小鴨子勇敢嗎?小鴨子機智嗎?小鴨子的小伙伴為什么要幫助小鴨子呢?提出這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去判斷問題的是非,讓學生自己去體會人物的善惡,知道怎樣做才是被認可的,以便學生發現自身的缺陷,及時地去更正,做一個像小鴨子一樣不退縮、勇敢的好孩子,像小蜜蜂一樣樂于助人。
二、在小學語文朗讀中滲透道德教育
有句話說得好,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就是說,每一篇文章都有著自己的寓意與道理,需要好好地去品讀、去體會,可是這些道理可能會因為讀者不同所感悟的道理不一樣,不過中心思想是一致的。因此,教師就要細心地指導學生讀書,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仔細地體會文章該用什么樣的心情與感情去朗讀才是真正符合作者創作文章時的心情與感想的,使學生學會讀書,讀好書,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修養。在小學語文德育教育中,教師應合理地安排朗讀時間與朗讀書刊。學生朗讀的文章最好是一些比較勵志,朗朗上口,表達出的意境是比較美好和諧的文章,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朗讀中有滿滿的正能量,才能夠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與不斷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生目標。這樣一來,教師可以很順利地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學生也能夠在語文朗讀中培養自身的思想品德,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開展道德教育是一種非常明智的教學方法,它不僅可以有效地讓學生學習到語文知識,還能夠在學習中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從而堅持不懈地學習。
參考文獻:
[1]李慶潔.潤物細無聲:談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科技資訊,2010(09).
[2]海霞.德育教育:學好數學的催化劑[J].教育教學論壇, 2010(25).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