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才
【關鍵詞】 教育督導;標準化;內涵發展;評估;教育公平
【中圖分類號】 G630教【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4—0020—01
實現教育公平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本質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成果惠及人民群眾的一項戰略任務。教育公平關鍵是學習機會的公平,教育資源的公平,教師的公平和辦學條件的公平。教育督導要充分發揮督導職能,加大對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督導力度,著力推進教育公平。
一、促進區域教育公平的幾點做法
1. 合理調整學校布局,創造學生“有學上”的公平。為實現教育公平的目標,我區針對農村校點布局分散、教育資源不均衡,部分學校師資薄弱,辦學條件差等問題,合理調整學校布局,撤并規模小、質量低、效益差的學校。區政府教育督導室跟蹤督導,全面評估,保證教育資源科學重組,師資力量均衡配置。同時,開展鄉鎮教育工作的督導評估,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鄉鎮政府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內容,督導鄉鎮政府著眼長遠,科學謀劃,落實農村學校布局調整規劃,有效整合教育資源,著力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效益,讓受教育群體依法得到公平的教育保障。
2. 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順應學生“上好學”的需求。近些年來,大力新建和改擴建學校,被改造的學校基本實現了樓房化;教育局建成教育資源庫和共享平臺,中小學圖書及實驗儀器達到省基本辦學標準,辦學條件顯著改善;制定下發了本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標準》,并制定了相應的評估細則和本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五年規劃》,開展了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的督導評估驗收,為全面實現均衡發展目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 城鄉學校捆綁式發展,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制訂義務教育區域均衡改革方案,進行區域“一體化辦學”改革,組建城鄉學校捆綁發展聯合體,實行教師對等交流,統一管理,統一評價,實現城鄉學校幫扶發展,資源共享。區政府教育督導室將督學責任區工作和區域“一體化辦學”改革緊密結合,組成了行政管理型與專家型相結合的教育督導工作隊伍,實行區域內學校全覆蓋、全過程的監督、檢查、評估、指導,有效推進了城鄉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4. 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內涵發展。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作為推進教育公平的核心任務,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打造高效課堂,促進學生人人成長成才,使學生德智體美得到全面發展。與此同時,持之以恒地開展學校文化建設活動,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堅持開展中小學辦學水平綜合督導評估,積極開展德育工作先進校、辦學水平示范校、素質教育特色校,學校文化示范校評估驗收,督導學校提高辦學水平,推進特色發展。
二、對今后工作的幾點思考
1. 學校布局調整要處理好規模效益與方便就學的關系。在學校布局調整上,教育督導部門一是要建議教育行政部門正確處理規模效益與方便就學的關系,本著實事求是、穩步推進、先建后撤、方便就學,規范辦學、提高效益的原則,合理確定區域內中小學、教學點的布局和規模。二是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把解決學生交通、飲食、寄宿等狀況作為督導工作的重點,促進實際問題的解決,有效鞏固布局調整的成果,使學校的工作做到安全、有序,正常運轉。
2. 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要統一要求,整體推進。要科學規劃,合理設計,加大督導力度,積極推進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工程,促進公共教育資源合理配置和資源共享。通過危房、宿舍、食堂、廁所的改造和圖書、實驗儀器、信息技術裝備、體衛藝設施的配套,創建和諧校園、平安校園、書香校園、綠色校園、數字化校園建設,達到提升建設標準、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文化品位、提升教師素質、提升科研層次、提升教育質量的目的,整體推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
3. 督導評估要實現由“硬”到“軟”的轉變。隨著標準化學校的建設,學校的硬件設施已基本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督導評估應從關注硬件建設為主向關注軟件建設、內涵發展轉變,要把教師發展和學生發展放到督導指標的核心,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通過督導評估促進學校切實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進一步推進學校的內涵發展和特色發展。
4. 教育督導要關注弱勢群體,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要進一步開展“控輟保學”工作的專項督導,加大“控輟保學”工作的力度,以關注弱勢群體為重點,做好進城務工農民子女,農村“留守兒童”的“控輟保學”工作。同時,對農村學生和城市家庭困難學生免費發放教科書、寄宿生生活補助、營養餐情況進行督導,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政府、社會和學校等各方面的關懷,讓他們留得住,學得好,以區域教育均衡發展促進區域教育公平的實現。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