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麗
【關鍵詞】 教師;課堂提問;小學英語;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 G633.3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4—0085—01
對小學生進行英語啟蒙教學,教師提問的意義何在?提問什么?何時提問?教師需要深入研究,克服提問的盲目性、隨意性,使“提問”成為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有效途徑。下面筆者就將從現階段英語教師的課堂提問入手,結合本人平時的教學及聽課的感受,提出一些筆者對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的看法,和各位同仁進行交流。
一、目前英語課堂教學提問存在的問題
1. 缺乏有效性的提問:這類提問膚淺、平庸、且毫無實際意義,完全是“為問而問”, 看似有問有答,但實際上卻缺乏交際性,只能置學生于被動地位,抑制了學生的思維,更談不上開發學生的智力。
2. 封閉性問題過多:教師封閉提問過多且過于單一,學生只是 Yes/ No,很難啟發學生的思維、引發深層次的話題。
3. 提問過多、過長:小學生所掌握的詞匯量及基礎知識比較少,教師有時的提問過長過多,學生聽不懂,心理上就有一種挫敗感,加上教師一再追問,就更加不知所措。
4. 關注個別,忽視全體:教師的提問理應關注全體學生的回答,但事實上往往會出現與個別學生密集地對話的現象,大多數學生只是坐著“看熱鬧”。
5. 評價簡單,缺少鼓勵:課堂提問中,有時教師考慮不周到,容易忽視學生的心理因素,只是按照自己的期望來評判學生的答案。不注意自己的態度,學生回答錯了,態度生硬,直接說:“No,sit down”!這樣的評價太簡單,沒有任何的肯定和鼓勵,容易讓學生產生自卑的心理,甚至不敢再回答問題。久而久之,喪失對英語學習的信心。
針對小學英語教學課堂提問所存在的弊端,我們迫切要求教師們在課堂中提出更有效的問題。有效性提問指提出的問題能使人產生一種懷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維,激勵學生的課堂參與。那么該如何正確地進行課堂提問呢?
二 、對策
1. 提問的對象要準,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對于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比較復雜,那么既影響上課的教學進程,也容易挫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2. 提問的方式要靈活,要難易適中,這都需要教師在課前精心設計和準備。
英語語言非常豐富,同一語言功能有多種表達方式。如,在商店購買商品時,營業員可以說:“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等。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在對話中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體驗到英語語言的豐富多彩與靈活多變。可以從多角度引導學生談論圖片,鍛煉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3. 盡量用直觀、形象的提問法。運用幻燈片、投影儀、實物或簡筆畫等進行提問,可以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這樣做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接受效果。
4. 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開始之時,教師若用一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就能使學生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提問注意事項。提問技巧是課堂提問的“潤滑劑”,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從培養學習興趣、增長知識的教學目標出發,筆者認為要做好“課堂提問”應注意“三多一適當”,即“多問、多等、多客串。多問,教師的課堂提問次數和內容反映了師生間交流的頻率和內容,也決定了課堂節奏的快慢與課堂內容的覆蓋面。實踐證明,課堂節奏是英語教學中影響課堂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多等,教師提完問題后,要適當多留一些時間給學生進行思考。如果教師在提問以后忽略等待的時間,在很短的時間內請學生回答或提示答案,這樣不利于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多客串,即多留一些問題由學生來提問。語言教學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相互交流的過程。學生要學會的不僅僅是能聽懂教師的指令和提問,還要學會主動發問。讓學生多參與課堂提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自主學習的糾錯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自己的“教”,更要關注學生的“學”。針對學生所犯的語言錯誤,教師應根據活動的目的,采用不同的糾錯方式,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糾正或同伴糾正。
課堂提問是優化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的手段。把握好課堂提問技巧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靈活、機動的提問方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英語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