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文 王珍珍 李茂松
摘 要:現今的高職院校,手機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通訊工具,學生們幾乎每人一部。對于手機的使用,部分同學能夠合理使用,然而,大部分同學沉迷于手機游戲、網絡小說以及網絡聊天等等,手機的負面影響已經凸顯。因此如何教育學生預防手機使用成癮,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把學生興趣轉移到對知識的探索和實踐上,已經成為高職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的話題。
關鍵詞:高職學生;手機;預防成癮
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的使用也越來越普及,現今的高職學生基本是人手一部手機。與此同時,手機的功能也越來越多,諸如手機游戲、網絡小說、看電影、聽歌曲、玩微信等等,這些都極大地分散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給課堂教學管理帶來困難。但是,手機也并不是一無是處,利用手機查閱資料、收發郵件,使用照相功能拍下課堂上未能及時消化的課件以便于課后復習等。因而對于高職學生手機的使用,我們應趨利避害,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
1 課堂上手機的使用情況調查
筆者于2015年4月對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電子系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2014級176名學生做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15人在課堂上經常使用手機做與學習無關的事,這個比例相當大,達到了65.34%。其中45人課堂上經常看小說,18人課堂上經常看視頻,76人在課堂上經常使用QQ、微信等聊天工具,55人課堂上經常瀏覽網頁,81人課堂上經常玩游戲;有102人曾經在上課時用手機拍下老師講課的內容,有15人使用手機上網查閱資料,
2人給老師講課中的難點內容錄過視頻。
2 調查結果分析
根據以上調查問卷的結果分析,經常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學生比例相當高,達到了65.34%,而筆者兩年前做過的調查,這一比例僅為35.41%,增幅相當驚人;而利用手機拍下老師講課的內容的學生達到了58.28%,與兩年前的統計比例略有增加。
學生上課玩手機成癮一方面與學生自身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教師的課堂安排有關。高職學生大多精力充沛,但是學習興趣不高、自制力差,而手機的更新換代更是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于是手機就慢慢的成為他們的精神依賴,進而玩手機成癮;另一方面,程式化的課堂使學生處于被動角色,學生們苦于被動接受老師講的專業課內容,而手機上的各種功能確以用戶體驗為設計中心,相較之下,自然手機的吸引力更大。
針對于手機使用成癮的現象,高職院校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強硬態度,要采取正確方式因勢利導,適應高職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使學生把精力轉移到課堂上來。
3 預防手機成癮及其對策
1、宣傳手機使用成癮的危害。當手機成為必需品時,任何一個時刻缺少了手機都會讓學生們感到不安,這就是過度依賴手機。它不但會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還會影響他們的生理健康。現在不少學生形成了手機依賴癥,手機一刻也不能離身,那他哪還有精力來學習。高職院校應該從宣傳方面入手,增強校園的文化氛圍,張貼相關文化海報,加大力度宣傳過度使用手機的危害,邀請國內的有關專家來學校舉辦手機危害的專題講座,使學生們能夠認識到手機成癮的危害,做到減少課堂上使用手機。
2、增加課堂吸引力。課堂永遠是學生的中心,是學習知識的主戰場。高職學生之所以容易被手機上的內容所吸引,課堂缺少吸引力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專業課的艱澀難學、老教師的照本宣科等等,這些都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的態度。高職院校要誘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課堂吸引力,高校教師要合理安排課堂內容,講解知識的時候注意各種教學方法的交叉運用,要讓學生積極思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還要時不時的拋出一些問題,給他們形成一定的心理壓力,使他們能夠振奮精神,集中注意力在知識上。
3、豐富高職學生的課余生活。手機對高職學生的影響不光只有課堂上,也涉及到了課余時間。豐富的課余生活不光能夠讓高職學生更好地體驗大學生活,更能夠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情趣。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學校文化的軟、硬件建設,增加圖書館的藏書量,建設課外活動場地,增添課外活動器材,建立課余文化中心,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鼓勵學生參與,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給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學習發展空間,引導學生正確利用手機。
4、完善學校的相關制度。古語云:“無規矩不成方圓”。學校制度是對學生最好的約束。針對于高職學生過度使用手機的情況,學校方面應該制定相關政策,加以成文,把手機管理列入學校的制度條文并制定管理細則,把它列入常規管理的重要部分。特別是對課堂違規使用手機的處理,要統一全校教師的思想認識,克服隨意性和盲目性,做到有章可循。以合理的措施控制學生們在課堂上玩手機。
總之,高職學生過度使用手機成癮的情況已經非常普遍,過度使用手機對高職學生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高職院校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此情況需要采取正確的方法,對學生加以引導,以正確的態度對待手機,趨利避害,遠離手機成癮帶來的危害。
參考文獻
[1][中國校外教育] 2013年第6期 《高職學生使用手機用途調查及預防成癮》[J] 作者:曾慶偉
[2][教師教育科研] 2009年第5期 《大學生課余生活狀況分析及對策》[J] 作者:徐麗紅
[3][考試周刊] 2011年第15期 《高職院校問題學生的歸因分析及對策》[J] 作者: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