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錕
【關鍵詞】 德育工作;理想教育;德育思想;校園活
動;德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3—0027—01
班級是學校的組成細胞,學校教育是以班級為基礎的。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工作任務都是通過班級來貫徹執(zhí)行的。學校的教學質量、效果也是通過班級來體現的。因此,班級的德育工作對學校各項工作起著保障和推動作用。下面,筆者就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
理想是起飛的翅膀,是人生的航向,是對美好前途的構想,是自我學習、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的不竭動力。班主任要引導學生收集理想教育的素材,把自己的心得和學生一起分享,引導學生誦讀文化經典,發(fā)現并欣賞身邊的真善美,積淀自己的人生修養(yǎng),認識并批判身邊的假惡丑,增強自己的是非觀念、法制觀念,使人性向善。學習古代的名人名言,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國憂民的思想,學習新時代雷鋒精神,像郭明義那樣的大愛精神,無私奉獻精神等。始終要做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學生的頭腦,以正確的輿論引導學生的言行,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學生的靈魂,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學生上進。
二、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思想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班主任工作要面向全體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重視學生的主體意識,重視學生的發(fā)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用春雨般的愛心滋潤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班主任在教育教學和班級管理過程中,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向學生展示認真、嚴謹、責任、擔當、拼搏等積極向上的良好形象,并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通過豐富的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藝術,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分享、交流、發(fā)現、動手、思考和自主探究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個性品質。
三、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首先,在制訂德育計劃時,必須改變完全由教師制訂的傳統(tǒng)方法。應邀請學生干部和學生代表參與德育計劃的制訂。這樣一來,教師可以從中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和關心熱點,聽取學生的合理意見。師生共同確立德育主題,共同設計活動程序,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其次,在德育過程中,應積極創(chuàng)造學生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受自我意識支配的教育活動方式,做到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參與相結合。如,在課堂教育中,對學生普遍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討論和爭辯,使學生的不同看法和思想觀點有機會和場合進行表達、交流和溝通,以達成共識,使學生從過去的被動地接受教育轉化為主動地自我教育。
四、開展有益的校園活動,豐富德育的載體
1. 開展各種競技性體育比賽。班主任應充分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本班學生進行小組拔河比賽、籃球比賽、乒乓球比賽和排球比賽等;還可以在同級平行班之間進行各項有益的活動比賽。學生在活動中會感悟到成功與挫折、合作與競爭、拼搏與成才、集體與個人、榮譽與責任、助人與自助、紀律與自由等方面的深刻內涵。學生在活動中既鍛煉了身體又形成了健康的心理特征,為學生的良好發(fā)展積淀了寶貴的人生財富。
2. 開展各種文藝活動。舉辦學生詩歌朗誦會、文藝聯歡會、書法手工繪畫作品展覽會等,為學生構建展現自我的平臺,張揚學生個性,鼓勵學生積極健康成長,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品德。
3. 開展班級文化建設,營造優(yōu)美的育人環(huán)境。加強教室的凈化、美化、綠化、制度化。發(fā)動學生人人參與,人人監(jiān)督,從自身做起,健全各項班級制度,確立主題,建章立制,加強班級凝聚力、自制力、督查力,增強學生的組織性和紀律性。
五、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維德育模式
1. 班主任應通過問卷調查、談話等方式,掌握學生基本信息,建立學生家長通訊錄和學生成長檔案。這樣便于班主任與學生家長溝通交流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等方面的表現,便于記錄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的成功、挫折、歡樂、憂傷等,記錄成長中的點點滴滴經歷,作為一面鏡子,每日自省吾身,加強道德修養(yǎng),鞭策自己奮勇上進,早日成才。
2. 學校組織召開家長會,說明學校發(fā)展前景、辦學理念、師資團隊、硬件建設、軟件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等,介紹教育學生的科學方法,形成合力,齊抓共管,鼓勵學生健康成長。
3. 學校組織召開法制報告會,宣傳法律知識,分析典型案件,以案說法,引以為戒,教育學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倡導爭做文明小公民活動。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