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霞 李閃閃 關穎
2003年SARS的爆發,2009年甲型H1NI的爆發以及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促使人們意識到預防醫學人才在應對公共衛生事件中的重要性;同時“健康中國2020”戰略強調了培養優秀預防醫學人才的重要性,因而,加強對預防醫學人才的培養已經迫在眉睫。如何培養出一支高質量的預防醫學人才隊伍是對預防醫學教學提出的一項挑戰。為了迎接這一挑戰,我校增設了《空氣理化檢驗》課程。該課是我校預防醫學本科生的核心專業課,旨在應用現代醫學理論和科學技術手段并依據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和檢驗方法來監測環境的衛生狀況和污染危害、為衛生監督法和疾病防治提供可靠科學依據的一門學科。為使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計劃相吻合,增強學生的操作技能和就業能力,本課題組對該課程的教學實踐進行了初步探索。
一、空氣理化檢驗課程教學現狀
空氣理化檢驗課程具有很強的實驗技術性和應用性,側重學生現場處置能力的培養。該課程的教學分為理論、實驗和實訓三部分。對于該課程的教學目前存在幾個問題:1)課程設計不合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分別進行,出現教學與實際工作崗位需求脫節。2)教材內容更新緩慢。目前廣泛選用的教材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空氣理化檢驗》,其中缺乏新技術新方法的介紹,無法跟上現場處置技術上的新變革。3)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學校教學側重理論,這與現場處置側重應用的要求脫節。使得學生覺得自己所學的知識“無的放矢”,從而產生抵觸及厭學情緒。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本課題組擬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性改革。
二、“雙語教學模式”在空氣理化檢驗教學中的應用
預防醫學專業是為培養具有檢驗檢疫專長的良好素質的初級公共衛生醫師而設立的,因而課程設置應符合預防醫學人才的就業特點。“雙語教學模式”的采用具有幾個優勢:1)增強了教學的職業化。預防醫學人才主要從事國境衛生檢驗檢疫,疾病預防與控制,物理、化學與生物學危險因子的檢驗檢疫,衛生保健、健康促進等工作;特別是從事疾病預防與控制、改善人群環境衛生條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現場快速檢測、口岸和機場的現場檢疫。因而,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會用到英語。“雙語教學模式”的采用使得學生能夠游刃有余地在工作中發揮其作用。2)有利于職業素養的提高。在教學中用中英文介紹多媒體幻燈片以及檢驗技術的視頻材料,并在授課過程中與學生共同瀏覽外文網站,解讀新技術方面的信息。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熱情,又可以更新書本上的知識,引導學生閱讀英文原版書籍和新發表的專業論文,提高學生的英文閱讀和分析專業文獻的能力。因而,“雙語教學模式”的采用可以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崗位適應性。
三、“室外課堂模式” 在空氣理化檢驗教學中的應用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學知識。空氣理化檢驗課程的教學包括空氣概論、樣品的采集、氣象條件的測定、空氣中顆粒物、無機污染物和有機污染物的測定方法、空氣中有毒有害物質的快速檢測、空氣檢驗質量控制等。與之配套的實驗課程有氣象條件的測定(氣溫、氣濕、風速、氣壓),空氣中粉塵濃度的測定(重量法);空氣中粉塵分散度的測定(濾膜法);空氣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的測定(堿熔鉬藍比色法);空氣中甲醛、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苯、甲苯、二甲苯的測定(現場快速檢測儀);空氣中氧化氮的測定(鹽酸萘乙二胺比色法);空氣中汞的快速測定(碘化亞銅試紙法)等。在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到室外采集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到公路旁采集大氣中的氮氧化物和粉塵等。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導學生如何記錄實驗數據如氣溫、氣濕等;教導學生如何用不同的采樣方法去采集不同的樣本;教導學生如何獨立書寫分析報告等。和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室外課堂模式”(下轉第81頁)
(上接第32頁)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又提高了學生現場處置能力的培養,為學生走向工作崗位進行良好的預備。
四、“實戰教學模式” 在空氣理化檢驗教學中的應用
以典型的工作任務為載體,設置實際問題,由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案例進行學習。參照PBL模式,首先根據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選一個案例,讓學生們自己去查閱相關國內外資料后,小組內進行討論分析,最后以“課堂答辯”的方式進行考核。考核分為專家提問和其他小組成員提問兩個環節。答辯的專家由本科室的老師及博碩士學生組成,一共三人。答辯的專家要詳細記錄下這個小組組內成員的分工情況、課堂參與情況、量化“實戰教學”的考核,對每個組員進行評分,計入期末成績。老師跟進學生課堂演示的準備過程,引導學生分析案例。“實戰教學模式”的優點:1)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課堂答辯”環節的貢獻多少直接影響他們最后的成績,因而學生在備戰階段都積極參與。2)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3)提高學生的演講能力。只有清晰闡述問題、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才能通過“答辯”考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演講能力和表現能力都有所提高。
總的來講,本課題組探討了將雙語教學、室外教學和實戰教學融入空氣理化檢驗這門課的教學模式,并對教學效果進行了分析。該門課程注重實際應用,因而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將優化該課程內容設置,在增加實驗教學比例、增添現場處置模擬教學等方面進行新的嘗試,使學校教學與未來現場處置工作相接軌。
責任編輯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