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思田
【摘要】看新聞是人們獲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經濟和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經濟新聞無疑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日益明顯,人們對國際經濟信息的需求也愈加迫切,而網絡英語經濟新聞就是其中主要的組成部分。為了使網絡英語經濟新聞更加生動形象,修辭的運用已成為其中常用的手法。本論文挑選了網絡英語經濟新聞中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實例,結合其自身特點,就網絡英語經濟新聞的修辭翻譯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討論,最終形成有效的經驗和結論,以供更多的英語學習者參考。
【關鍵詞】網絡英語 經濟新聞 修辭 翻譯 思路
新聞語言和文學語言之間雖然相互聯系,甚至有時可以相互借鑒,但兩者之間依然存在著明顯的區別。這種區別與新聞和文學的文體性質、寫作手法以及兩者的功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新聞報道的出發點主要在于傳播事實,因此在報道的過程中,語言不但要準確、簡潔,還要生動形象。經濟新聞的專業性強,文字讀起來時常深奧難懂,為了便于更多的普通讀者理解,在報道經濟新聞時,編輯或記者經常會運用到修辭方法,從而迅速捕捉讀者的眼球。
一、網絡英語經濟新聞的概念和特點
對于網絡英語經濟新聞的定義,簡單來講,就是以網絡為媒介,以英語為主要語言表達方式,對經濟領域內發生的事情或者事件進行報道和傳播。不過,和其他類別的新聞相比,網絡英語經濟新聞除了要將新近發生的經濟信息第一時間傳播出去,還要對未來的經濟發展走向進行判斷、預估,同時引導讀者認清當前的經濟形式,以及分析后期的經濟動向。
網絡英語經濟新聞有以下三個主要特點:
1.專業性強,這一特點體現在經濟術語多、數字多以及比較級結構和對比詞匯的使用等方面;
2.縮略詞多,為了言簡意賅的表達和敘述,網絡英語經濟新聞中往往會出現很多經濟術語或機構團體的縮寫名稱,尤其是一些具有領域特色的縮略詞,比如:WTO、GDP等;
3.數據分析的表述多,這里主要講的是經濟數據以及有關市場統計數據,尤其是采用的數據往往需要進行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深入分析,從而得出相應的結論。
二、修辭手法在網絡英語經濟新聞中的作用
網絡英語經濟新聞除了要第一時間報道并傳播最新發生的經濟信息之外,還要就相關的經濟事件進行一定的分析和評論。為了讓更多的讀者能在最短的時間里獲得他們想要的經濟信息,可以對報道的原文進行適當的編輯和調整,但是,這必須是在尊重事實的前提下才能操作。否則,與事實真相有偏差的經濟信息就會變得毫無意義。網絡英語經濟新聞無論是從傳播速度,還是從傳播的信息總量上來講,都具備相當大的優勢,但在吸引讀者視聽方面還要注重新聞的可讀性,只有這樣,其受眾才會更加主動地接受其中的信息。
再者,在播報經濟新聞的過程中,即使是以英語的形式出現的新聞報道也要依賴大量的數據作為基礎,讀者一旦長時間地暴露在這些數據中,就會很容易地感覺到報道的枯燥無味,繼而影響對經濟動態和形式的把握和分析。基于網絡英語經濟新聞的編寫和報道特點,以及提高新聞可讀性的目標,在經濟信息播報的過程中,可以考慮使用不同的修辭手法。因為這些修辭方法可以讓晦澀的專業報道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深奧難懂的經濟原理變得更加通俗易懂,更能使原本抽象的描述得到具體形象的詮釋,從而更加有效地幫助讀者理解經濟信息。
三、修辭手法在網絡英語經濟新聞中的思路構建
修辭在語言表達中是一種常用的方法,可以將其理解為“修飾文辭”。修辭主要是指在表達的過程中,對語言內容進行修飾,從而達到美化語言,增強表達效果的目的。當然,最為關鍵的還是根據具體的內容和環境選擇適當的方式來進行修飾,從而使表達的思想和意思更加明朗和透徹。無論是在漢語中,還是在英語中,修辭的應用都是非常廣泛的。運用修辭不但可以使語言文字更加優美,而且還可以加強報道的可讀性和生動性。所以,在將英語報道進行漢語翻譯的過程中,一定要具備修辭意識,并且將之轉化為筆頭的實際行動,在翻譯時相應地采用修辭手法,避免因過于生硬而失去語言的美感。以下討論英語經濟新聞中幾種常用的修辭手法。
1.擬人。所謂擬人,就是把原本沒有生命的事物賦予人一般的思想、情感,從而使之表現更加生動、形象,繼而使表達的事物變得更加親切。例:“ There's no crisis of capitalism,”says Lord Desai,emeritus professor at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There's a crisis of western capitalism,which has gone geriatric.The dynamic capitalism,with its energy,innovation and sheer greed for growth,has moved east.”在這句話里,就運用到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作者在形容西方經濟的危機現狀時,直指西方經濟得了“老年病”(geriatric),意思是指西方經濟不再“充滿活力”。在使用了擬人修辭手法后,由于賦予了人的情感和特點,原本枯燥無味的經濟論述,瞬間變得生動易懂,引起讀者的巨大閱讀興趣,讓新聞事實的更加貼近了讀者,從而深度傳播。
2.隱喻。隱喻,也叫做“暗喻”,區別于明喻的是,它是隱藏在事物之間的一種比較,也是新聞英語報道中經常使用的修辭手法。通常經濟概念相對抽象,讀者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了能夠讓普通的讀者對深奧的經濟內容產生興趣,并且嘗試閱讀和理解,那么應用暗喻的修辭手法就顯得格外有必要。運用暗喻不但能夠更加生動形象地描述經濟事件的狀態或發展,更能幫助讀者提供較為具體的理解意象。例:For the first time in two years,oil bulls are starting to outnumber bears.在西方金融市場,尤其是股市當中,“牛”和“熊”是兩個相對的概念,“牛”用來隱喻那些預期股市將會上漲,從而買進的股票投資人,而“熊”則隱喻那些看跌行情而拋售股票的投資人。所以,在翻譯這句話時,就不能生硬地翻譯bull和bear,因為它們已經遠遠超出了它們的字面意思,譯者有必要點破這其中的隱喻之意,因此可以這樣譯:近兩年的時間里,看準油價會漲的人首次在數量上超過了看準油價會跌的人。
3.借代。借代其實就是間接說明,而不直接進行說明,一般是通過使用和原本事物存在關聯的事物來進行代替,從而避免了因疊加而產生的贅述,最終起到化繁為簡、以小見到的表達效果。如:Most importantly,while Moscow will surely not cede state control of these companies,the plan at least demonstrates a willingness to loosen its grip.在這個句子中就使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如Moscow就是用部分來代替整體的典型例子。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直接進行翻譯是行不通的,而應該更加明確地翻譯出“俄羅斯政府”來進行補充說明,這樣才能使得新聞信息在傳達的過程中更加準確到位。
4.明喻。明喻和隱喻是相對的,隱喻是暗指,而明喻是明指,一般較容易找出喻體。通常明喻的喻體和本體之間具有某方面性質的相似性,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夠讓原本毫無關聯的兩個或者多個事物之間產生某方面的聯系。例:Good news from Rome:serious people are running Italy.After a decade of government -as -cabaret -act under Silvio Berlusconi,the era of Mario Monti should be more like one of those classic 1970s Italian movies that had subtitles and dealt with matters of life and death.這句話把意大利前總理的執政效果比喻為“夜總會的歌舞表演”,意思是指該政府執政時期,社會很混亂;而相比之下新上任的政府成員則比較“靠譜”。因此,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這兩處明喻,只有這樣才能將翻譯做到恰到好處,準確無誤,同時又不失去原文的幽默風趣,從而讓人耳目一新。
四、網絡英語經濟新聞修辭翻譯的思路
和普通的新聞相比,網絡英語經濟新聞更具時效性,對于時間的把握要求更加嚴格。在嚴格的時間限制下,譯者很難做到字字斟酌,因為一旦這樣做,對于瞬息萬變的經濟領域,重要的經濟信息很可能就被錯過了,從而延誤了將經濟信息傳遞出去的最佳時機。所以,在翻譯時,可以對新聞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優化,從而使得信息更容易被接受。在遇到修辭手法時,翻譯可以靈活處理,能直譯的優先選擇直譯,將修辭手法運用到譯文中去,如果直譯效果不好甚至修辭手法在譯文中顯得晦澀難懂,則可根據讀者群體的特征選擇意譯。網絡英語經濟新聞的修辭翻譯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1.選用詞匯方面,要力求簡潔明了,除專業詞匯做到翻譯精準外,在翻譯有修辭作用的詞匯時要有意識地考慮該詞的本意及其在修辭語境中的含義,結合意譯的方法,譯出它在文中確切的含義,切忌模棱兩可,將就了事;
2.句子方面,如果將帶有英文修辭手法的句子譯成中文后,發現從文化層面上講不便于讀者理解,那么可以參考受眾的理解范疇,適當地對內容和結構進行擴展或補充說明,必要時也可放棄修辭手法,直接點明句子的含義;
3.對于文中某些修辭段落,可以從整體把握,依照一定的語境來進行相應的調整,甚至是重新編寫;
4.在進行調整的過程中,一定要尊重新聞的事實,只有在這個前提下進行,所傳遞的經濟信息才是有價值的。
五、結論
經濟新聞是人們獲得經濟信息的有效方式,修辭的應用使得英語經濟新聞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在翻譯的過程中,要根據讀者的知識結構,文化背景,靈活地翻譯和使用各種修辭手法,力求將原本看起來深奧而枯燥無味的經濟新聞信息變得通俗易懂,更加具有吸引力。
參考文獻:
[1]王奕君.網絡英語經濟新聞中的概念隱喻應用[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2:149-150.
[2]王奕君.網絡英語經濟新聞中的修辭與翻譯[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3:38-40.
[3]孟靜靜.英語經濟新聞中的概念隱喻分類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02: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