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楠楠
摘 要:對兒童聲音的訓練要格外小心。不能盲目追求音量,使其聲帶損傷,也不能以成人“三種唱法”的標準來訓練其聲音,喪失了童聲應有的音質,應以自然、輕聲、舒適為準。
關鍵詞:自然;輕聲;舒適
現在一些童聲合唱團體在舞臺上的表演形式能夠做到多樣化,可對聲音的訓練卻參差不齊。我認為,主要原因來自兩個方面:(1)合唱指揮的老師不一定系統地學習過聲樂。(2)合唱指揮的老師不一定清楚對兒童聲音的訓練與成人是有區別的。
一提到聲音的訓練,有人就會自然地想到三種唱法(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這是對于成人而言的。但對于兒童,應只有一種唱法,那就是符合兒童生理年齡的科學唱法,因為大多數兒童都還沒有經歷換聲期(一般在15歲左右),在發音器官還沒有完全成熟的情況下,盲目訓練,容易對兒童的聲帶造成損傷,對兒童聲音的訓練應是格外小心的,應以輕聲、自然為主。所謂輕聲,就是不要大喊大叫,勿用強烈的氣流沖擊聲帶,但并非輕的別人聽不到。所謂自然,就是不要去“做”聲音,不要模仿,不要用肌肉擠壓而發出“怪怪的聲音”,要以自己感到十分舒適為標準。聲帶的振動要有振源,這個振源就是氣,要搭上氣,而不是靠喉部肌肉使勁,發出尖銳、刺耳的聲音。搭上氣就是放下不相干的肌肉,吐氣發聲的感覺,聲音是混著氣一起出來的,這樣的聲音必然是通暢、圓潤的。“有聲無氣,有氣無聲”都是不對的,都會對聲帶造成損傷。
關于歌唱的呼吸,有的老師提倡腹式呼吸法,有的提倡胸腹式聯合呼吸法,總之,胸式呼吸法是大家一致反對的,因為它吸入的氣息比較淺,吸氣量也比較少。我認為,對兒童沒有必要談得過于復雜,只要告訴他基本的操作方法就可以,也就是口、鼻同時吸氣,吸氣時兩肋自然張開,肩膀、前胸不要抬起,這樣就避免了胸式呼吸法氣淺、氣少的弊端;吸氣時,腰腹部向外擴張,其他部位舒展、松弛,這樣就具備了腹式呼吸法吸氣深、氣量大,且其他各部位肌肉不至于僵硬的科學呼吸方式。學生掌握了幾個關鍵點后,不必考慮太多,就能很自然地把呼吸做到位。
總之,對兒童聲音的訓練,要格外小心。不能盲目追求音量,使其聲帶損傷,也不能以成人“三種唱法”的標準來訓練其聲音,喪失了童聲應有的音質,應以自然、輕聲、舒適為準。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