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昭龍
摘 要:數學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關系到學生整體素質的高低,關系到教學效果的高低,數學作為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教師教學的重點,長期的應試教育,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影響了學生的智力開發和能力的培養,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中存在的不足入手,提出了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一些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途徑
長期的應試教育已經不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很多問題逐漸暴露出來,教學方式老套、學習內容單一、教師成為課堂的主體,最終導致我國小學生數學能力下降,尤其是計算能力的下降,限制了教學的發展,因此為了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本文提出了一些方法和策略,增加了課堂實踐活動,小學數學計算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小學數學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增加實踐活動,可以豐富教學內容,使之更加貼近實際生活,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有利于小學生的智力開發,能力的培養。
一、小學生在數學計算中存在的不足
小學數學中的計算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關系到學生整體數學成績的高低,關系到教學效果的高低,數學中的計算能力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也是教師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教學枯燥、教學方式古板,長此以往,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1.教學方法不正確
數學作為三大主科之一,小學數學的成敗,關系到學生的成績好壞,影響學生的能力高低,但是在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在數學計算能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習慣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和指導,對于基本知識點通過機械的講解,灌輸式的教育模式等方式,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所謂的創新也只是通過講解、記憶等方式對重點教學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毫無新意,長此以往,這種教學方式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視覺疲勞,從而導致課堂教學達不到預期效果,學生學習數學計算能力的提高緩慢,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同時也影響了學生的復習效率。
2.計算的基本功較差
小學計算的基本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20以內的加減法和乘除法等基本功,有的學生掌握得不牢固,口算不熟,這樣就給今后的計算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困難,會使計算的準確率下降。
3.粗心大意的習慣、書寫不規范
書寫不規范看似不像重大的錯誤,但是對計算帶來的影響不容小看,很多學生由于書寫不規范造成很大的錯誤,尤其是在抄寫數字的時候,很容易就看錯數字,導致計算結果也是錯誤的。目前,很多學生都有馬虎的現象,尤其是在做計算題的時候,審題時不認真,做題時也沒有正確地理解題目的含義,做完一道題的時候沒有仔細檢查。如果學生在做完題時能夠稍微檢查一下就會發現其中的錯誤,那么就會避免很大的失誤。例如,在計算“19-16”時,抄寫得數到算式后面時抄成了驗算的結果“19”。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所以應該養成良好的檢查的習慣。
4.思維定式的干擾
很多學生在做相同的數學題的時候,很容易通過以前的經驗來做題,往往不認真讀完題目就做題,這樣就會導致錯誤率上升,其實每一道題都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不能夠一概而論,所以思維定式對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有著很大的影響。例如,在初學帶分數減法時,分數部分不夠減,要從整數部分借“1”,有些學生受整數減法法則的干擾不分題目中被減數的分母是幾,一律借“1”當“10”。
如:5■-1■=4■-1■=3■=3■
5.不理解如何計算
這個也是十分容易造成計算錯誤的因素之一,很多學生認真讀題,但是不能夠正確掌握計算方法,這就導致學生在讀懂題之后根本無法做題,所以掌握一些理論的依據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懂理論,只是大量地做題也無法舉一反三,遇到不同的題還是無法算出,這樣就會導致正確率下降。
二、培養小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
1.以興趣激發計算能力
對于計算的學習需要邏輯嚴密,關聯度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對相關知識點的講解,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實踐教學,主要目的就是要增加實際生活中計算知識的運用能力,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對數學計算題的靈活運用,對于小學生的教學,應該充分了解小學生心理特點,設置一些趣味問題,這樣才能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計算的興趣,計算練習可通過游戲:競賽、搶答、開火車、聽算、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玩撲克牌等游戲類的題目激發興趣。這樣不僅會提高學生快速計算的水平,還會使學生記憶牢固。
2.教會學生正確的掌握計算方法
算法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教師想要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在課堂中增加實踐活動,首先需要對學生進行充分的了解,即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這樣教師才能夠根據每個學生接受能力的大小來制訂一些題目。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設置各個環節來讓學生理解解題方法,例如,運用實物操作法能夠更加生動形象地使學生理解較為難的數學句子。還有對比法。很多的問題都要通過對比來建立思路。尤其是在計算乘數的時候,對比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以12×13為例,口算的思維過程是:先算12×10=120,再算12×3=36,最后算120+36=156。也可以先算3×12=36,再算10×12=120,最后算36+120=156。
3.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形成計算能力
小學生在做計算題時很容易養成粗心大意的不良習慣,很多學生是經常模仿老師的算法,所以,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思維嚴謹,運用正確的計算方法,做好表率作用。書寫規范對學生計算產生的作用很大,如果學生能夠規范地書寫,能夠有效地避免學生因為漏寫而導致各種錯誤。尤其是在運算符號上,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書寫,不要涂改,保持書寫規范。
4.教師應該合理地設計練習
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分清主次與輕重。所以在進行授課之前就要復習一下相關的資料,在授課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做好課后輔導學生的工作,一旦發現學生計算出現問題就要將其消滅在萌芽之中。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應該注重練習題的質量而非練習題的數量,為學生選擇、多設計一些種多樣的練習,如單項練習、對比練習、綜合練習等,這樣才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湯興鋒.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研究[J].新課程學習:上,2011(04).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