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世有
摘 要:初中作文教學中,常常出現以下情況:學生作文詞不達意,詞匯貧乏,記流水賬,或落入俗套,毫無新意。教師在作文教學時,往往重教輕寫,紙上談兵,收效甚微。大家認為,只要教師指導有方,訓練有術,學生勇于作文,樂于作文,定能達到善于作文的效果。
關鍵詞:農村作文;現狀;改進措施
一、農村初中作文現狀堪憂
1.學生作文存在的問題
(1)書寫不規范,文面差。學生作文中,字跡潦草看不清楚,不講究行款格式,隨心所欲使用標點,錯字別字多。
(2)應付式,缺乏真情實感。我們農村初中流傳著一句戲言:“學生三大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充分體現了農村初中生對作文的厭煩心理。于是寫作文就成了一怕二厭三應付。應付式的作文,文筆生澀,言不及義,甚至空洞無物,一篇作文完了,也不知要表達什么意思。
(3)語言運用能力低。由于農村中學的學生詞匯積累不足,遣詞造句又訓練不夠,因此,大部分學生語感不強,語言運用能力偏低。
(4)套用、濫用,缺乏新意。現在的學生,哪怕是我們農村中學的學生,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接觸大自然和接觸社會的閱歷少,寫起作文不知從何入手,只好從各種《優秀作文選》里套用、冒用,缺乏新意。
(5)布局老套,死板硬套。歷史上學習八股文這一知識點時,我們都說它禁錮了讀書人的思想,使知識分子埋首故紙堆,缺乏科學研究精神。其實,農村初中作文又何嘗不是落入了這一魔咒。作文成了一種手藝,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有了明顯的界定。
2.教師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蜻蜓點水,訓練方案不科學。一般初中都要求學生每周寫一篇周記,一篇作文,摘抄幾篇范文,量是足,但質不夠,而老師為應付各類檢查,往往隨便布置作文題目,甚至讓學生自行決定寫什么,缺乏系統安排。
(2)評價方法單一,激勵性差。農村中學的作文評價標準是較完善的,但操作起來時表現卻單一,量化或等級化是兩大方法,要么評定為幾分,要么評定為優良中差等。學生不知好在哪里,也不知差在哪里。
(3)重教輕寫,紙上談兵。俗話說:“教人游泳者先下水。”如果語文老師在作文教學時能親自作一篇示范文,且是高水平的示范文,教學效果往往會出奇的好。只有親身實踐,才能對寫作有深刻的體驗和把握,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才具有指導意義。而實際中,大部分教師大多是理論式教學,不能把握寫作關鍵,學生自然不得要領,對寫作望而生畏。
二、讓農村初中作文走出困境的對策
1.培養學生作文規范化
盡量減少錯別字,語言優美。要培養學生行文格式、標點停頓、字跡端正等良好習慣,讓人一看就舒服,讀起來爽心。
2.要求學生端正寫作態度
應付式的作文味同嚼蠟,讀起來很累,寫起來也不輕松。要讓學生認識到學會寫作的重要性,端正態度。
3.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有一段順口溜:“任何體裁三段好,開頭結尾要花炮,成語格言多用點,80沒有70少不了。”于是有的學生死搬硬套,移花接木,詞語堆砌,亂用名言,鬧出不少笑話。言不及義,寫出的作文內容空洞,思想膚淺,缺乏真情實感。教師可讓學生多讀多誦,積累語言。比如,寫讀書筆記,增加課外閱讀量等。
4.訓練方案科學化
哪一年級應會寫些什么作文,在開學之初就應有系統的計劃,在作文計劃里應精確到體裁、題目、要求等,避免想起什么就寫什么。寫作是一種綜合能力,它的形成和發展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立足實際,制定法案,分階段、分步驟實施,才能達到作文教學的預期效果。
5.評價方式多樣化
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學習。學生的作文不可能無可挑剔,但也不可能一無是處,教師在對學生做出評價時,切忌打分即完,或是給出等次就行,最好要給出中肯的評價,哪怕是學生有微小的進步和閃光點,也要給予肯定,使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促使學生全力以赴。作文積極性信心大增,形成作文訓練良性循環,作文水平自然提高就快。同時,教師作文點評要變一人點評為師生共賞,改變傳統教師唱獨角戲的做法,讓全班學生點評,朗讀優秀作文,剖析典型、指導修改等,提高學生寫作積極性,收到意外之效。
6.教師善讀、善寫,當好領路人
教師要寫好下水文,農村初中的學生見識面狹窄,教師寫好下水作文尤為重要。在我讀初中的時候,有個語文老師善讀、善寫,經常發表一些文章,我們學生在崇拜之余,將其視為榜樣。作文教學說服力強,能抓住教學關鍵,將學生寫作化難為易,化苦為樂,作文教學質量自然就高。
實踐證明,探索既符合現代教學原理,又切合農村初中教學實際,發展學生作文能力的教學途徑和方法,需要我們語文老師長期不懈地努力,只要我們潛心研究,善于總結,勇于開拓,農村初中作文教學定能走出困境。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