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權 王德生 尹俁瀟等
摘要: 2014年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了“人的新農村”概念,明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要著力提高人的素質,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協同并進,賦予了新的歷史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涵。充分發揮具有較高知識素養和開闊視野的大學生“村官”在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中引領者的作用,對加快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著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 新農村建設;大學生“村官”;作用
中圖分類號: F323 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8-0457-02
2014年12月23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了“人的新農村”概念,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物的新農村” 和“人的新農村”協同并進 [1],賦予了新的歷史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的內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國在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新階段后亟須解決的新課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當前,中國全面實現現代化的重點和難點在于農村,沒有農村的小康,就不可能實現全面的小康,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正如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的“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能否取得突破性進展,最核心的要素是人才。大學生“村官”制度就是國家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嘗試。1995年,江蘇省率先實施了“雛鷹工程”,開始在各高校招聘應屆畢業生到農村擔任基層干部。2000年,廣州也開始探索大學生“村官”制度,公開招聘52名大學生到農村鍛煉。2005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下發了《關于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選聘大學生“村官”工作得到全面推進。2008年3月,中組部和教育部等相關部門又聯合下發《關于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的意見》,在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面部署大學生“村官”工作,賦予了大學生“村官”在社會主義農村建設中的光榮使命和神圣職責。
1 當前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 1 大部分農民思想觀念偏安保守
中國一直是農業大國,目前,仍有近9億的農村人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農民意識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和價值觀的 主要載體和表現形式。受歷史、地域、文化等原因的影響,大部分農民仍保留著知足常樂、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窮窩等傳統的鄉土觀,偏安于現有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相對于其他社會群體,他們對于新事物、新理念的認知時間久、接受程度小,尤其是在新時期新農村建設中缺乏開放思維和革故鼎新的勇氣。
1 2 城鄉發展二元割裂負面影響依然存在
計劃經濟時期城鄉二元體制造成的城鄉分割現象到目前仍未完全消除。在農村周圍,尤其是臨近都市圈的農村地區,城市和鄉村之間發展差距明顯,現代化城市所具備的醫療、教育、文化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保障在農村嚴重欠缺,尤其是農村中小學基礎教育落后,直接影響到農民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的提升,進而使農村勞動人口能力素質難以適應新時期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1 3 農村人才缺失和勞動力流失嚴重
在農村太落后,太辛苦,沒有出路,老一輩已經苦了一輩子,不能讓孩子再受苦這種思想的主導下,通過外出讀書學有所成的農村青年鮮有再回到農村發展。為改變生存狀態,作為主要勞動力的青壯年都紛紛選擇了制造業、服務業等非農業工作,導致農村田地得不到有效利用,部分田塊處于閑置或粗放經營的狀況,空心村和三留守問題日漸突出。
1 4 農業發展成效較低,農民積極性不高
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實施以來,農民得到了土地生產經營權,大多數農民仍習慣于傳統的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方式,對于新興生產技術,更多停留在對作物高產量種子的使用上,而對于現代農業、特殊栽培等先進生產技術的應用等還很少。同時,由于農業生產缺乏統一的市場化管理和指導,農民往往是根據上年的市場風向選擇第2年的種植品種。盲目跟風決策、落后經營理念以及銷售渠道的局限,往往會造成第2年同類品種的生產過剩,導致谷賤傷農現象屢屢發生。
2 大學生“村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2 1 促進農民陳舊觀念和固化思維方式的改變
中國是一個以自然經濟為主體的農業大國,長期單調的農耕生活,形成一種特殊的小農意識。這種根深蒂固的小農意識不僅會排斥新觀念,而且很容易會形成固化思維,難以變通。如江寧湯山素以溫泉享有盛名,在政府主導下開發形成了以溫泉為特色的新興經濟結構。當周邊農民在看到開辦農家樂能取得較為豐厚的回報后,盲目跟風,一時間溫泉度假區周邊農家樂如雨后春筍,同質化的經營模式造成了行業內部的惡性競爭,一時市場供給過剩,導致大部分農家樂門可羅雀,甚至部分農家樂關門歇業。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4年,2位大學生“村官”看到了家庭旅游潛在的商機,2人投入30余萬元打造出了當地第1家集休閑、住宿、餐飲為一體的家庭客棧,同時,在攜程、藝龍等旅游門戶網上同步推出訂房、團購等服務。 這種悄然興起的與單一的農家樂錯位發展產業模式是對以往農民跟風思維的一種顛覆,并取得了巨大的市場回報。在家庭客棧的推廣階段,為了避免重蹈跟風思維的覆轍,這2位大學生“村官”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為村民們設計了各具特色的經營方案。大學生“村官”以自己的新觀念,不僅引領農民學會從分散的粗放的家庭經營小農生產方式向集約規模經營現代生產方式轉變,更重要的是幫助農民打破了固化思維方式的藩籬,起到了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
2 2 帶動并促進“物的新農村”建設
長期以來,中國農村住房布局一直存在自發無序的現象,大多村莊都缺乏必要的生活配套設施,村莊房屋排列凌亂,生活環境“臟、亂、差”。沒有村容的整潔,就不會有鄉風的文明。因此,加強農村環境規劃,完善鄉村生活配套設施,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2014年,在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金華村創業的大學生“村官”,通過帶領全村農民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全年接待游客780萬人次,實現收入13億元。在此基礎上,大學生“村官”又引導農民利用這筆資金,加大村里配套設施建設和環境治理,實現了金華村村容村貌的根本改變,有效促進了金華村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endprint
2 3 有利于促進新知識體系在農村發展中推廣應用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人才和科技的雙輪驅動。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并通過科技下鄉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上遇到的難點問題。但由于農民知識水平有限,對于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強,技術人員也不可能長期駐村指導,使得新技術和新知識在農民當中得不到很好的推廣和普及。大學生“村官”受教育程度較高,思想活躍,接受能力強,由大學生“村官”參加相關新知識和新技術集中培訓后再由他們手把手地教給所在村莊的農民,必然能促進新知識、新技術在農村發展中推廣應用。如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利用大學生“村官”相對集中的優勢,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在新知識、新技術推廣中的橋梁作用,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江寧區農業現代化水平由3年前江蘇省第16位上升為全省第6位。
2 4 有利于促進基層農村民主管理
村級基層干部是新農村建設的領頭羊,是新農村建設的組織管理者和推動者,也是新農村建設發展中矛盾的協調解決者。村干部能力和水平高低直接決定了整個村的建設速度和和諧程度。由于當前農村干部整體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觀念相對保守、法制意識較弱,他們在處理管理鄉村事務、解決農村糾紛時較多依靠行政命令,偏于簡單。而大學生“村官”整體思想觀念先進,科學文化素質高,民主法制意識強,在推進鄉村民主管理中具有明顯的優勢。
3 大學生“村官”在新農村建設中作用的實現路徑
3 1 引導和增強大學生“村官”長期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意識
至2013年年底,全國已經累計選聘了41萬名大學生“村官”,在崗的有22萬人,可以覆蓋全國1/3的行政村 [2]。由于各種原因,在崗的22萬名村官卻未能完全服務于農村。近幾年,因為就業形勢嚴峻,有部分大學生抱著到農村當幾年村官鍍個金,為日后考公務員或者跳槽爭取有利條件想法,部分大學生“村官”到了相應的工作崗位之后,往往身在曹營心在漢,很難全身心投入新農村建設。為此,必須從根本上扭轉大學生到 農村過度、鍍金等不良觀念,提升長期服務農村基層的意識。一是要加強正面引導,增強大學生“村官”長期扎根在農村工作的信心,從大學生“村官”選拔到任用,要不斷加強教育,向他們講透國家選調大學生“村官”的意義,讓他們明白大學生“村官”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二是要廣泛宣傳大學生“村官”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典型事跡和創業案例,讓大學生“村官”能夠深刻體會到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前景,從而提升他們把一腔熱情融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偉大實踐的自覺性。
3 2 積極引導大學生“村官”樹立創業意識,掌握適應發展農村經濟的知識和技能
中國未來農村將不再是單純從事農業生產與農民居住的地方,而是生態、綠色,集生產、旅游、度假、觀光于一體的多功能集聚地。只要扎根農村,注重實踐,就一定能夠在推動農業現代化、現代化農村服務業和農村高新成果轉化方面尋找到新的商機和創業項目,創建一批適合當地地理環境和民情的各種類型的新興企業。要筑牢大學生長期扎根農村的思想基礎,就必須積極引導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大膽創業,帶領廣大農民共同致富,讓他們切實在新農村建設中大展身手,實現夢想 [3]。同時,也要引領大學生“村官”緊跟時代步伐,主動了解并掌握動植物學、林學、森林資源與保護、農林經濟管理、旅游管理等與農業相關的專業知識,努力使自己成為帶領廣大農民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的行家里手。
3 3 改善農村基層環境,為留住優秀大學生“村官”創造條件
不可否認,當前我國城鄉收入以及公共基礎設施等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農村居民與城市居民相比能夠享受到的公共服務依然偏少。巨大的城鄉勢差導致農村寶貴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進一步單向流入到城市,農村“失血”往往會多于“造血”。怎樣才能讓大學生“村官”愛上農村基層?如何使大學生“村官”不想走、主動留?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加大對農村的投入,不斷改善農村基層工作環境,增強對大學生“村官”的吸引力。與此同時,要積極為大學生“村官”搭建干事創業的舞臺,用良好的事業環境和氛圍激發他們的工作激情,增強他們的成就感。
3 4 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保障制度,促進大學生“村官”職業發展
2012年,國家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村官”工作等方面的意見,明確指出對大學生“村官”要規范崗位管理,加強教育關愛,注重實際使用,強化管理考核,健全保障機制,鼓勵留村任職,拓寬發展渠道,為建立健全農村基層大學生任用體制機制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指導。在大學生選聘任用工作開展過程中,各省(區、市)要按照國家的文件精神,結合本[CM(25]省(區、市)的實際,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大學生“村官”發展
保障制度 [4],明確大學生“村官”的地位,同時予以應有的待遇和保障,從而使他們能夠安心扎根農村基層干事業,在把自身利益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中實現人生價值。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對“三農”提出的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挖掘新潛力,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這五點新要求,除了依靠人才還是依靠人才,沒有“[HJ1 75mm]人的新農村”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物的新農村”。因此,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大學生“村官”制度,明確大學生“村官”法律地位,把大學生“村官”納入新農村建設新常態,這是吸引更多優 秀大學生人才長期扎根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人的新農村”和“物的新農村”齊頭并進的有效途徑和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習近平、李克強作重要講話[EB/OL] (2014-12-24)[2015-02-03] http://news xinhuanet com/politics/2013-12/24/c_118693228 htm
[2]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EB/OL] 2013-07-01)[2015-02-03] http://news xinhuanet com/ziliao/2006-02/07/content_4146460 htm
[3]史彥虎,郝彩娟,朱先奇 新農村背景下大學生村官如何扎根農村探析——以山西長治市調研為例[J] 江蘇農業科學,2012,40(2):356-358
[4]張 慧,楊建斌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大學生“村官”選聘機制探析[J] 江蘇農業科學,2010(4):462-4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