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華
摘 要:高中英語課堂應尤其注意調動起學生的參與度,只有學生參與到與老師的交流中,老師才可以根據學生的相關表現掌握學生對于課堂講授內容的接受情況,也才能根據課堂動向及時改變自己不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從而實現教學的有效性。增強學生參與度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提問方式、運用情境教學和增強課堂趣味性等方法來實現。
關鍵詞:提問技巧;情境教學;課堂趣味
學生較高的參與度是學生對于老師教學認可度的體現,也是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程度的重要體現。高中英語課堂之所以要調動起學生的參與度,主要原因是根據學生的反應判斷這節課的教學效果有沒有達到老師的預期效果,從而根據課堂反饋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改進,制訂出更加貼合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法,以便更好地進行教學。下面我們主要探討一下如何增強高中英語課堂上學生的參與程度。
一、掌握提問技巧
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參與程度的強弱與老師的提問方式有很大的關聯。如果學生認為老師的提問沒有意義,沒有回答的必要,或者沒能理解老師的問題,都有可能使學生在老師提問的過程中處于“無話可說”的狀態,無法與老師進行有效互動,從而使老師預期的教學進程無法有效進行下去,教學效果肯定會有偏差。所以,英語老師如果想要在課堂上進行提問式教學,就要充分思考自己的提問方式是否適合學生,能否使學生積極響應自己的提問,
從而達到使學生積極思考的教學目標。以“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這一課為例,如果想在課堂上運用提問方式,老師可以將自己的問題選在與學生第一天高中生活有關的問題點上,可以是學生第一天高中生活遇到的有深刻印象的事情或者是學生對于高中生活的感悟,使自己的問題讓學生能夠理解并且有回答的欲
望,這樣便可以使提問的方式發揮其原本的作用。但這并不是說問題的設置要以為難學生為目的,只要能夠對學生的口語表達以及對于課堂內容的理解有促進作用,問題的設置便是有意義的。英語是一門較為生活化的學科,其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這一門語言,所以,提問應避免在復雜語法等方面費較大工夫,應以學生在對問題稍微思考后能夠有話可說為原則。
二、采用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較強的代入感有助于將學生帶入教學內容當中,使學生對于所學內容達到深入的理解,只有學生掌握了老師的授課內容,才能對老師的問題進行解答。尤其對于英語來說,語境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在最真實的場景下才能有感而發,有思考的方向,才能進行有效性的回答。在學習“Traffic jam”這篇課文時,老師為了了解學生對于課文和相關句型的掌握情況,可以讓學生對于交通擁擠現象進行描述或者表達自身看法。為了將學生帶入情境,老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有關“Traffic jam”的視頻或圖片,讓學生盡快走入課堂設置的情境中,使他們有話可說,從而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老師要指出學生英語表達中不得體的地方并幫助他們改正,與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這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在之后英語課堂上的參與程度,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從而使學生對于英語課堂的參與成為一種習慣。
三、增強課堂趣味性
趣味性的課堂有助于學生打開思維,放松心情,進而實現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表現。老師應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將課堂盡量打造得充滿趣味性,讓學生感覺在如此輕松的課堂上即使回答錯誤也無所謂,從而積極投身于課堂參與中,與老師形成良好互動。以“Music”這一課為例,在進行課文講解的同時,老師完全可以依據本課內容,順水推舟,在課堂上開展一個小小的“英文歌K歌大賽”,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不脫離課堂,有利于激發學生對于英語課堂的學習興趣。但是也應注意,老師在實現學生較高課堂參與度時為避免出現“為了趣味而趣味”的現象,盲目在課堂上進行一些與教學內容毫無關聯的活動,雖然學生積極參與,也可以使課堂氣氛充分放松,但是這種方式于課堂教學來說是無意義可言的,還可能使學生對于課堂游戲產生依賴性,使學生對于老師的正式上課內容重視程度下降,或者由于游戲的沖擊使學生無法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安心聽講,課堂處于“失控”狀態,課堂教學內容到達率降低,致使教學效果下降,給學生學習和老師授課帶來不利影響。
對于高中英語來說,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是老師教學是否滿足自己需要的重要體現,學生參與性高,說明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集中,且對老師的問題進行了相關思考,也說明老師的教學深得學生喜歡,老師可以以學生的參與度為自己的教學指導方向,從而最直接地知曉課堂教學效果。所以,老師尤其要注意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積極調動起學生的參與性,使自己的教學實現效果最優化,也使學生的英語能力得到相應提高。
參考文獻:
王新穎.如何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學習的熱情:課堂中學生是真正的主人[J].學周刊,2012(33).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