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夢琳
【摘要】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更多的采用灌輸式教讀法,使得文言文教學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學生厭學,教師厭教。本文主要從洋思中學所提倡的模式“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個角度來探討與“灌輸式”文言文教學的差異。筆者試圖找出每一種教學方法的長處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兩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建議,兼容并收,使之更適應實際教學的需要,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關鍵詞】“灌輸式”;“先學后教”;主導;主體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言文濃縮了我國古代先哲對宇宙、自然、社會以及人生的認識,傳遞著古圣賢智慧經驗所蘊含的潛在力量,所以學習文言文能傳承文明、提升人格。由于文言文在詞匯、語法、語音等方面跟現代漢語相去甚遠,且和現實生活相距甚遠,加上古文閱讀呈現樣式和現代漢語閱讀樣式差異大,在教學中掃清閱讀障礙有一定的困難。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洋思中學提倡“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本文將通過分析傳統“灌輸式”文言文教學和“先學后教”這兩種教學模式在文言文學習中優劣,并提出如何采取科學的方法使這兩種模式有機結合,互相補充,從而促進目前的文言文教學。
一、“灌輸式”文言文教學模式
“灌輸式”的文言文教學長期采用的傳統模式可用教師+學生+課本+粉筆來表示,這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單純的以傳授文言文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字字落實,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經”,被許多教師奉為至寶,他們單純以講、記、背、默、譯為線,把教參里的知識點生硬的灌輸到學生的腦子里。
(一)這種模式的長處
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因材施教,及時修改。老師所要教內容可以根據學生的聽課狀態進行修改,備課時老師可能會對教材、學生進行充分預設,但是課堂的學習主體是活的,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就需要老師在課堂上把握好主要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讓大多數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學有收獲。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表情和反應隨時調節授課方式和內容,師生交流的機會較多,師生的關系較融洽。每節課都有難點和重點,對于難點來說學生都不能真正的理解,表情可能是疑惑不解,所以面對這樣的狀況,教師要及時地調整授課的進度,或調整授課內容,或者改變授課方式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培養融洽的師生關系。
(二)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
“灌輸式”文言文教學最大的弊端就是教師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講的內容一股腦兒的灌輸到學生的腦子里,學生不用去思考,只要拿著筆記、背、誦。沒有完全發揮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到課堂中來。
這種以“講授──接受”為主的教學模式比較強調語言知識的輸入而忽視了語言的運用,既不利于調動和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更不利于學生文言文綜合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
“灌輸式”文言文教學模式多沿用“簡介作者和背景──導入新課──翻譯文章──記住重點字詞──背誦課文──布置作業”這種陳舊的程序,忽略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
所以這種模式存在這樣三個“中心意識”:1.以知識為中心,一味強調接受。2.以教師為中心,一味強調灌輸。3.以誦記為中心,一味強調記憶。一堂課下來,教師講得不亦樂乎,學生記個不停,課后教師再加一句,回去把這些內容背出,明天檢查!生怕學生掌握不了這節課的知識點。
總之,傳統文言文教學模式有其成功的方面,但它的局限性使學生不能對文言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只會越來越厭煩,改革新的文言文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文言文教學模式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是江蘇泰興市洋思中學首創并廣泛應用且成效卓著的課堂教學模式。它的一般流程是:1.示標。2.指導。3.先學。4.后教。5.訓練。
(一)在文言文教學中應用的一般流程
1.自主學習環節:本環節側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如閱讀課題,對重點作者的有關文學常識查閱、積累、記憶,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并且分組查找、交流、記錄全組共同的生字,并由組長牽頭進行檢測、反饋生字詞掌握情況;小聲試讀全文,小組交流、明確長句斷句;以致反復朗讀直至熟練。
2.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基礎檢測并反饋。
3.出示目標(文言文學習目標通常設置為:①讀②譯③析④背等四個目標。對于篇幅較短的課文,可將預習和展示訓練融為一體即將四個目標在一節課內完成;對于篇幅較長的課文則要分預習課和展示訓練課,要兩課時完成;預習課通常完成目標①讀②譯,展示訓練課完成目標③析④背。)
4.學習過程
(1)讀:在這個環節中,要極其側重學生朗讀的指導和訓練。
學生自讀課文→教師范讀,學生仿讀→小組內讀文→組內展讀課文,小組齊讀→班內展示朗讀,班級齊讀。
(2)譯:此環節側重于基礎性學習的學習方法的指導。
結合注釋了解文章大意,記錄共性疑難→班內釋疑解疑→記憶重點詞句解釋→獨立疏通文義→小組推薦學生譯文講解→其余學生補充、糾正、完善。
(3)析:本環節側重于對學生學習技能的訓練
出示目標→組內回顧文章內容→結合習題、批注加深理解→品析優美句段→寫讀后感→小組內交流、討論,統一見解→小組匯報,組間補充、糾正→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教師拓展延伸→教師小結或學生匯報小結。
(4)背:本環節側重于訓練學生目的性記憶的能力
學生獨立背誦→先背下來的同學到黑板展示默寫→后背下來的同學在組內背誦展示。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是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載體,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標的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效果良好。
(二)這種模式的長處
這種模式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成為課堂上的主體。老師提前布置本節課所要掌握的主要內容,學生可以去查資料、與同學合作學習來完成這個任務,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
這種模式可以讓學生主動地去網上查閱資料,主動地去查閱相關的書籍,可以開闊他們的視野,在這個查閱的過程中他們可以去掌握相關的一些知識點,更好的理解作者寫作時的思想感情。
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一些不懂的知識點可以做好標記,拿到課堂上與同學討論交流,再不懂的可以得到老師的指導,最后做一些練習來鞏固這節課的知識點。這種教學模式把學與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能真正地掌握這節課的知識點。
(三)這種模式的弊端
這種教學模式適合自覺性比較高的學生和基礎相對扎實的學生,對于一些相對“懶”的學生來說這無外乎增加了他們的課外負擔。
這種教學模式需要學生身邊有充足的資源,比如網絡資源,書籍資源,方便學生去查閱。
總之,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有自己的優劣,“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種模式也不例外,但總體來說這種模式比較適合當前的教育形式,能讓學生主動地去學習文言文,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興趣。
三、恰當地運用文言文教學模式,優化文言文教學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一新型文言文教學模式具有很強的優越性,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傳統“灌輸式”文言文教學模式,雖然存在著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它并非完全一無是處。因此,在摒棄其過時落后因素的同時,對其合理成分應當重新加以審視和適當運用。“灌輸式”文言文教學與“先學后教”并非完全對立,它們之間存在很大的互補性,只有將這兩方面有機結合起來綜合運用、各取所長、相互補充,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更好地掌握相關的文言文知識。文言文的學習一方面需要老師的講解,另一方面還需要學生自主地去識記相關的知識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然后在課前要給予明確提示,明確閱讀要求;課堂中采用創設情境,多角度誦讀,學生自主翻譯理解,教師適當點撥,鞏固練習的環節,把“灌輸式”文言文教學中的優點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優點有效地結合起來,讓文言文綻放出它獨有的光彩,成為學生愛學,老師愛教的一類文章。
總之,教師在設計教學形式時,不管采用哪種教學模式,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力為宗旨,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他們不僅能真正學懂課本所要求的文言知識,還能遷移所學知識,閱讀課外文言文文段,提高他們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熊俊峰.文言文語感教學的操作步驟[J].中學語文,1999,01.
[2]崔素云.立足吟誦、添新加趣──初中文言文教學方法例說[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0,19.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