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城
【摘要】以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時代,普通民眾通過互聯網參與信息的傳播,改變了媒體的生態環境。自媒體的信息傳播突破時空限制,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同時因自媒體信息源的不確定性,自媒體不乏傳播虛假信息,造成負面影響。如何發揮主流媒體的作用,引導社會輿論,是主流媒體的重要議題。本文通過對自媒體負面影響及成因的分析,闡釋了傳統主流媒體對社會輿論引導的重要性。
【關鍵詞】自媒體 主流媒體 輿論引導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社交工具的不斷更新,每一個公民均可通過互聯網平臺,發表自己的觀點,向受眾公布發生在身邊的新聞事件,這不僅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且使得信息能快速傳播。以微博、微信、博客等為載體的傳播途徑,匯集了來自四面八方的不同信息,已成為網絡傳播最活躍的主體和新興輿論場。將這種普通民眾和組織機構,通過網絡隨時隨地發表看法、事件信息的途徑和傳播方式,稱之為自媒體。
一、自媒體的特點
關于自媒體,美國人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曾給出了嚴謹的解釋,“WeMedia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自身的事實、新聞的途徑。”普通大眾參與新聞的傳播,這是自媒體的基本特點,即平民化。在“人人擁有麥克風”的媒介生態環境下,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草根記者”開始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觀點,發布發生在身邊的新聞事件。自媒體因平民化與交互性的特點,也產生了低俗化傾向,草根記者為了吸引受眾眼球,大部分是在自己的微博等媒體上進行“網絡移植”,甚至傳播有損健康,違背人倫,色情、低俗的信息。此外,可匿名發表觀點的微博等自媒體,成為博主隨心所欲的空間,在這里捏造事實、發布虛假新聞,經由互聯網平臺快速傳播,導致自媒體的可信度降低。
二、自媒體的負面影響及成因
1、自媒體的負面影響
自媒體時代媒體把關人的相對缺失,自媒體的開放性和匿名性,加劇了信息的爆炸。還有自媒體被商業的蓄意利用,信息來源的不確定性,導致自媒體傳播的虛假信息漫天飛,虛假新聞在逐漸吞噬著新聞的生命,影響著媒體的公信力,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如筆者所在南平廣播電視臺曾以“網絡發帖太隨意當事人很苦惱”為題的報道,就因108社區上的貼子,讓南平市民邱先生感到頭痛。邱先生說,當天接到朋友的電話,指責他不該丟下老父親不管不顧的時候,他覺得莫名其妙。于是,朋友就把發布在108社區上的貼子轉給了他,看完帖子后,他十分氣憤,就打電話向我們欄目投訴。帖子寫的是一名老人沒錢修自行車,而他的兒子“看起來像個土豪”,卻對老人不管不顧。此時一名路人掏出100元錢幫老人修好了自行車。網友們紛紛為這個路人點贊的同時,也指責老人的兒子太過分。經過記者調查,當事人邱先生和修車的胡師傅告訴我們的事實真相,與108社區貼子的內容完全不同。
在全民記者的自媒體時代,類似這樣的虛假信息不勝枚舉,而這樣的虛假信息傳播,給當事人及社會輿論,產生極其消極的負面影響。
2、自媒體虛假新聞產生的原因
(1)自媒體主體多元化
自媒體的平民化特性,促使新聞發布主體產生了變化。草根記者對新聞傳播領域的介入,他們通過網絡自媒體微博、微信等發表自己的言論、抒發自己的情感、報道身邊發生的新聞事件,他們可能是新聞事件的第一發言人。還有企業微信公眾號的進入,他們為了培養自己的粉絲,獲得點擊率和關注度,以追求經濟效益,不僅轉載能吸引受眾眼球的新聞信息,更重要的是獵奇和制造新聞。這些公眾號發布的信息只注重影響力,很少對轉載的信息辨別真偽,很少顧及信息的消極和負面影響。這樣的信息一旦發布,就會在粉絲群和朋友圈快速傳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企業公眾號的這種吸引粉絲,達成銷售的行為,也在推動虛假新聞的傳播,成為虛假新聞傳播的幫兇。
(2)自媒體把關弱化
自媒體讓公眾的聲音得以釋放,是公眾言論自由權利的延伸,這種延伸勢必會催生與社會主流輿論相悖的信息傳播。盡管針對網絡新媒體,有諸如《中國媒體侵權責任案件法律適用指引》等相關新媒體的法律條款,對自媒體傳播的信息加以規范和限制,但因參與自媒體的網民素質不一,多數網民都沒有受過新聞報道方面的專業培養,也沒有系統的新聞傳播理念,其發布的新聞的真實性及客觀性無法保證。自媒體發布的新聞信息絕大多數不加甄選,甚至在轉發或發布新聞事件時,不能對事件進行理性客觀分析,注入了自身的情感色彩。這樣的網絡侵權案件雖已屢見不鮮,從2005年南京大學陳堂發因“長套襪”的《爛人爛教材》一文起訴中國博客網,到2014年阿里巴巴公司起訴自媒體人葛甲的侵犯名譽權案件,但因自媒體把關人的相對缺失和弱化,自媒體的虛假新聞和侵權案件還在發生。
(3)自媒體強大的傳播能力
傳統媒介生態環境下,主流媒體的傳播方式是以媒介為原點的放射狀傳播,傳受分明,媒體是唯一的信息源。自媒體時代,受眾不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傳遞者和信息源,傳播方式呈網狀,這種傳播模式下,不僅信息源的數量無法控制,而且信息的傳播速度加快。2015年3月8日,萬科高級副總裁毛大慶在個人微信公眾平臺發布文章后,瞬間引爆式傳播,僅僅一小時閱讀量增至2萬以上,粉絲數突破5000,引起“毛大慶效應”。自媒體的這種傳播速度,信息被發出后還來不及核實信息的準確性,已經在短時間內引發大量網友的關注。
三、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
隨著互聯網和手機終端的普及,媒體格局變得更加復雜,面對自媒體虛假新聞產生的負面影響,主流新聞媒體肩負著比以往更加艱巨的任務。不僅要做好黨和群眾之間的信息橋梁,還要密切關注甄別來自互聯網的信息,及時有效的引導社會輿論。
1、主流媒體的權威性
在新媒介生態環境下,傳播模式由單向、專業傳播向多向、公眾傳播轉變,人人都可以充當新聞記者,作為新聞事件的目擊者和第一見證人,通過自媒體傳播信息。自媒體信息的發布者因缺乏專業知識、或因追求轟動效應,再加上個人感情的滲透,對同一個新聞事件,可能出現多種不同的報道,導致自媒體的新聞缺乏權威性。自媒體最大的缺點是缺乏權威,這也是自媒體的致命缺憾。③而傳統主流媒體,因其專業的記者隊伍和嚴謹的新聞態度,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在一定區域內有權威性基礎,當面對自媒體失實報道,以訛傳訛時,主流媒體要利用自己在傳播領域的權威性,做到平面媒體、廣播媒體、電視媒體統一聲音,集中、全面、客觀、理性的還原事件真相,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如2015年7月7日微博上關于“朱熹路交通事故”的信息,筆者及時向延平交警大隊事故科核實,向受眾還原事件的真相。原本是摩托車和輕型普通貨車相撞,造成摩托車駕駛人羅某受傷,兩車損壞的交通事故。不像網絡圖中那樣,血肉模糊驚悚恐怖,而駕駛人羅某全身多處開放性骨折,腿部受傷比較嚴重,但并沒有進行截肢。利用主流媒體的權威性,澄清了事實。
2、主流媒體的引導力強
主流媒體一直充當黨和政府的喉舌,特別是地方主流媒體,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公信力,有利于對自媒體虛假新聞的澄清,也有著更強的輿論引導力。地方主流媒體要及時獲得當地自媒體散布的信息,并在第一時間核實,向受眾揭示事實真相,引導社會輿論。如2015年6月底,南平一家物業公司就因輕信網上的謠言,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在小區張貼溫馨提示。提示的內容是:派出所提醒大家,近期要謹防一伙冒充執法人員上門調查的騙術,所謂的執法人員手上拿的調查表涂有藥,會使人暈過去,然后騙子會趁機取走財物甚至是帶走家里小孩子。這種消息一旦發布,會引起群眾恐慌,所幸當地公安機關及時收回張貼信息,當地主流媒體也及時關注此事,通過媒體平臺向當地受眾澄清事實,及時遏制了自媒體虛假新聞帶來的恐慌。
在自媒體日益發達且多樣化的今天,主流媒體引導社會輿論的使命更加艱巨。這就要求主流媒體一定要走進老百姓的生活,不僅報道老百姓身邊發生的人和事,尋找民生新聞熱點,更需要關注自媒體發布的信息在老百姓中的影響,充分利用主流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引導社會輿論。
3、主流媒體是辟謠的重要窗口
來自自媒體的信息龐大,且真實性無法保證,為吸引受眾眼球而制造的獵奇新聞,別有用心的惡意炒作等,在自媒體上層出不窮。有些虛假新聞先由自媒體形成話題,然后網民關注并轉載,很快形成四處散布的謠言,左右社會輿論導向。面對自媒體的負面影響,主流媒體要利用自身的權威性、輿論引導性強等特點,及時跟進,讓受眾及時了解事情真相,避免謠言散布。
如從2015年6月13日晚上開始,一條帖子在網絡上出現,說是南平的建甌市兩名兒童被拐。這條帖子在當地引起軒然大波,有孩子的家長更是人人自危。為了驗證這條信息的真偽,筆者與建甌市公安局指揮中心取得了聯系。民警協助記者查詢了110報警平臺上的接處警記錄,并沒有發現今年以來,建甌轄區有兒童丟失的報案記錄。并通過同期聲播放了來自建甌市公安局指揮中心民警的權威聲音:“我們也跟刑偵大隊和轄區派出所取得聯系,我們確定近期沒有接到此類案件的報警,基本上可以確定這是一起網絡謠言。”利用主流媒體在當地的權威性,及時辟謠,避免謠言引起的群眾恐慌。
總之,傳統主流媒體應利用自身權威性高、公信力強、影響力大的優勢,在傳遞黨和政府聲音的同時,及時了解自媒體信息,剖析事件的真相,引導社會輿論,及時有效地澄清虛假言論,真正成為辟謠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