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瑩
[摘 ? 要] 伴隨大學發展,班級管理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班級管理面臨著學習組織形式轉變、學生心理特點轉變、學生自我實現路徑轉變等多元沖擊,傳統班級管理模式式微。教育工作者需要重新認識班級管理的情感凝聚、自我管理、交往互動等功能,通過品牌班級塑造、學生自我服務、師生深度對話、任課教師參與等途徑,加強班級組織再造,實現多渠道管理育人目標。
[關鍵詞] 大學;班級管理;時代價值;組織再造
我國高等教育正從精英教育階段步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呈現出許多新的發展特征。從學生管理模式來看,如何進一步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把握學生思想、心理新特點,更加注重對學生思想的引領和人生的導航,更加注重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和個性發展,更加注重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形成有利于青年學生成長成才且具有開放性、自主性、引導性的管理服務模式,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點。
一、變革中的大學與大學生
傳統的班級管理受到網絡化時代、學分制和選課制度實施、學生群體特質變化等多方面的沖擊,班級概念日漸式微,教育工作者需要重新思考大學班級管理將以何種方式存在。
第一,從大學內在組織形式來看,有三點變化值得關注。一是分層分類教學沖擊班級概念。通過實施選課制與英語分級制度,學生根據課程選擇上課,個人意識中的班級概念逐漸弱化。二是社團的個性化選擇沖擊班級概念。社團成為大學期間學生成長的重要驛站,大學生將更多的課外時間投入到社團活動。三是學生社會化趨向沖擊班級概念。就業壓力導致學生過早關注社會,一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提前步入社會參加工作,班級行動步調一致的概念正在被打破。
第二,從青年學生的心理特征來看,大學輔導員的工作對象是“90后”。這一代青年是獨生子女加網絡化的一代,他們有著怎樣的心理特點,在社會中扮演什么角色,互聯網對他們的心理、行為、思想有什么樣的影響,等等,這些都需要教育工作者認真研究。根據百度《90后洞察報告》和騰訊《中國90后青年調查報告》,結合日常教學中對青年學生的觀察,我們發現,90后學生普遍具有以下特點:善于接受新事物,思想早熟,個性張揚、自信,充滿激情,有社會責任感;對待戀愛的態度較為開放,崇拜成功人士,蔑視形式主義,不屑口號;經濟獨立性差,抗挫折能力弱;學外語的時間超過學習中文的時間,人機交流的時間超過人際交流的時間。根據美國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對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后喻文化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正從前喻文化向并喻文化甚至向后喻文化轉變,管束模式難以為繼,對話式、引領式將逐漸成為主流。
二、班級管理的時代價值
克拉克·科爾曾經做過一個統計分析,在1520年前成立的各種社會組織中,迄今仍以同樣的名字存在、以同樣的方式做著同樣的事情的,全世界只有85個,其中70個是高校。慕課的興起,逐漸消解著大學對知識的壟斷。在這種情況下,班級管理具有的情感凝聚、自我管理、交往互動等功能愈顯重要。
第一,情感凝聚功能。校友是大學組織發展最廣泛的力量,而校友的凝聚更多以班級的形式存在。班級組織旅游、娛樂、聚餐、集體學習、節日慶典、紀念儀式等活動,會大大提升組織的凝聚力,增加群體在一起相處的時間,個體彼此之間產生吸引力,而這種相互融洽的關系,將成為學生成長路上重要的依靠。
第二,自我管理功能。班級是大學生學習、生活、成長、發展最基本的場所。班級管理是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基礎,相對穩定的班級是學生發揮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作用的長期陣地和有效途徑,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積極進取精神,培養學生的自理、自治、自立能力。
第三,交往互動功能。人,是組織中的最小單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否融洽,是否彼此了解,能否通力合作,關系到組織是否和諧統一,也是組織目標能否順利達成的關鍵。從班級特征來看,班級是學生進入社會最好的試驗場,良好的人際互動、優良的組織架構,幫助學生在顯性知識技能掌握的基礎上,實現對默化知識的習得。同時,班級交往互動將為學生提供最為穩固的關系網,成為其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
三、班級管理的組織再造
班級管理,作為高校管理的傳統手段,在當前形勢下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教育工作者需要創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使班級管理在新的形勢下煥發新的光彩。
(一)班級品牌塑造
班級管理的最高價值,就是讓管理本身成為一種教育力量,促進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形成自主發展的良好氛圍。其中,品牌班級的塑造是實現目標的關鍵。以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為例,學院擬定了班級品牌戰略的實施步驟:一是明確品牌定位,即依據班級特點,樹立班級在全校師生中的形象,有效區別于其他班級,展示出自身的競爭優勢;分析自身不足,設計出符合班級實際情況的形象預期。二是開展品牌設計,即利用一系列元素,展開從物質到精神不同層面的“包裝”,所有班級在進入學院之初通過有獎征集的方式選出班徽并制作了班服、班旗、班級主頁。在每次學院相關活動時,各班都亮出自己的班級標志,提升班級的凝聚力。三是進行品牌推廣,即提升班級在全校乃至更大范圍內的知名度。如:對于班上的優秀人物,教師會竭盡全力推薦到學院和學校去。同時,各班制作VCR宣傳片,在學院迎新晚會等相關活動開場時播放。
(二)學生自我服務
在班級活動的開展上,學院采取“活動項目投標制”,征集所有同學的意見,投票選出學期計劃開展的精品活動,然后進行項目投標,讓每個同學選擇自己想要組織的活動,并成立活動組織團隊。在促進學生自我服務方面,形成了班委宣誓制度,班委換屆時,班干部需要在所有同學面前舉行班委就職宣誓儀式,借此增強班委的責任感。創新品牌活動,每一季度都組織開展同學生日會;生活委員通過飛信將每日天氣預報、與專業相關的財經新聞播報發給同學們。輔導員添加了每一位同學的飛信,制作了班級家庭日志,堅持每月每位同學輪流填寫家庭日志,讓大家在生活點滴中發現自己以及身邊他人的優點。
(三)師生深度對話
當今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益呈現多元化趨勢,傳統班級管理自上而下的指令發布、被動式的單向執行,那種“你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的說教式教育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班級管理工作。從學生的心理特征來看,大學生的自我意識非常強烈,單純的說教方式容易讓學生產生反感。比如在對待學生網絡成癮的問題上,教師應采取深度對話的方式,找準問題的病灶,啟發學生進行自我反思。不要在了解事實之前就將學生的心理問題定性為心理疾病,要與學生站在同一戰線,共同面對問題。
(四)任課教師參與
在“教師引導—干部搭臺—學生唱戲”的班級管理理念下,重點加強教師的引導作用。拓展班級管理職能,將班級管理同教學管理相結合,與任課教師形成合力。嘗試使用“給任課教師的一封信”,信中包括對班級情況、學風和班級聯系方式的介紹,搭建學生和教師交流的平臺。針對教師對教育行業的認識和對學科專業的把握,鼓勵學生積極同任課教師交流,將教師納入班級管理之中。聯系專業課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專業學習指導、實習基地選擇、行業任職等方面的推薦,邀請專業課教師擔任學院財務案例分析大賽、挑戰畢馬威等活動的評委,將“教師引導”的理念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美]曼瑟爾·奧爾森.集體行動的邏輯[M].陳郁,郭宇峰,李崇新,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64-66.
[2]徐國興.大學班級德育功能弱化之我見[J].江蘇高教,1997(1).
[3]查康.“學分制”教育模式下加強對學生管理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3(4).
[4]卜玉華.試析當代我國學校教育公共倫理資源的虧空[J].中國教育學刊,2006(12).
[5]李安英,樊習英.關于高校學生社團管理與教育問題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3).
[6]薛華.班級規范管理與學生自主發展[J].思想理論教育, 2010(2).
[7]李忠華.學分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與超越[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責任編輯 張淑光
[作者簡介] 覃 瑩(1982—),女,四川成都人,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講師,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