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芬
摘 要: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英語交際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基本技能和方式,因此使每個人學會使用英語成為一項迫不及待的歷史性任務。對英語教學中出現的后進生的轉化是中學英語教師在新形勢下共同探討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 心理特點 師生關系 因材施教
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明確提出: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立足我國實際,借鑒國際課程改革的有益經驗,大力推進教育創新,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課程體系,為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奠定基礎。作為中學一線教師,我們必須明確新課程改革的目標,讓我們的教育真正面向每一個學生,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后進生的轉化問題是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教育教學問題,英語學科是所有學科中最容易產生后進生的學科。如何做好英語后進生的轉化工作,筆者根據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實踐,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形成后進生的原因
1.家長對英語學科的認識誤區。許多家長對于英語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認為將來不到外國去,也不用和老外交流,因此在學生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沒有激發起其學習英語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缺乏興趣,學生就不能自主地、創造性地學習。一些后進生經常有這樣的話掛在嘴邊“我是中國人不學臭洋文”,“學不好不會影響我的一生”。
2.小學英語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后進生出現。由于以前小學無英語學科,因此沒有科班出身的英語教師,當小學開設英語學科時,大部分是由語文、數學教師改行的,雖然經過培訓,但還是不能很快勝任小學英語教學工作。
3.從小學向初中轉型的學習中形成了一些后進生。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小學生剛學英語時興趣高,學得也順利。因為在小學英語中,大部分教學內容只停留在聽說上。但初中英語要求聽說讀寫四大技能同時發展,知識難度的增大,使部分學生開始走下坡路,兩極分化現象日趨嚴重。特別在出現了英語考試之后,他們從原來的樂于接受到被迫接受,甚至拒絕接受,成為英語學習中最大的障礙。
二、分析后進生的心理
帶有心理障礙是后進生的一個重要特征。我們在平時工作中會發現,大多數后進生往往并不是能力不行,無論后進生形成是哪一種原因,都會在他們的心靈深處留下嚴重的創傷,在心理上產生嚴重障礙。后進生的心理特點是:他們既不能正視自己的長處,又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缺點,更沒有積極上進的勇氣;他們對他人的看法往往帶有偏見,他們對家長、教師的教育具有很強的逆反心理;他們自卑而自尊心極強,特別要面子,很少有人能好好地認識錯誤;他們雖然成績較差、平時表現較差,表面上滿不在乎,但他們的內心深處希望教師關心他們,在他們的內心深處,與別的同學一樣,甚至有著比別的同學更強烈的求知欲望;他們往往對好多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有不少看法還是很有道理的,他們對別人的意見不會盲從,更不會屈服于別人的壓力。因此,教師就要細心觀察,了解后進生的心理特點,能夠因事、因人、因勢選擇有效的方法,做好千變萬化、千差萬別的后進生轉化工作。
三、轉化后進生的措施
1.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溝通學生的感情。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如果不能溝通與后進生的感情,就不可能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文中說:“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自尊心。”要做好后進生轉化的工作,必須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感化他們的心靈,才有可能使他們自覺接受老師的教育。這就需要我們的老師從心理上真正不歧視他們,在各個方面對他們進行真正的關心,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對他們出現的問題,一定要不能著急,更不能對他們進行無把握的指責,對他們不能采用進行新賬老賬一起算的方式。教師一定要相信并努力滿足他們上進的欲望,在他們犯錯誤時,不僅要指出他們的錯誤,更要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他們產生錯誤的原因,幫助他們分析錯誤的危害,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防止發生類似的錯誤。在教學中,教師要用極大的耐心和寬容心積極地引導他們,并細心捕捉他們的閃光點,有意識地為他們創造展示自我、獲得成功的機會。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筆者常與后進生平等交流,分析成績上不去的原因,根據實際情況,探討切實可行的補救辦法。
2.滿足后進生的上進心。我們細心觀察會發現,后進生其實更加好表現,他們也有著強烈的進取欲望,只是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因為固有的觀念,往往認為那些成績差、表現不好的學生是一差百差,否定了他們的才能。其實這些學生,在很多方面具有突出的能力,“差生”也有強項,人才并非全才,用人之長,去人之短,讓他們充分展示自我,自由快樂地探索未來。例如班上有位后進生,他的英語讀得較好,筆者就事先幫他預習新課的單詞,早自習讓他常領全班同學朗讀,大大滿足了他的表現欲,提高了他學習外語的信心和興趣。
3.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加強輔導。學習目標是學生獲得學習動力的源泉,沒有奮斗目標是后進生的形成原因之一。筆者在對每位后進生全面了解的基礎上,給他們制定了短期和長期學習目標(一學期),而且經常檢查這一目標,及時修改目標,一旦發現給他們定得過高或過低,就逐一幫助他們修正,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大多數“差生”往往是“笨鳥后飛”,甚至“笨鳥不飛”,教師就只好常帶著他們先飛。筆者利用輔導課幫助后進生預習新課,幫助他們多次溫習音標,掌握單詞的拼讀規律正確發音,熟悉詞性及詞義,試讀課文,翻譯等。和后進生一起預習實際上是教給他們學英語的正確方法,“教是為了不教”,培養他們自學的能力,督促他們課后復習。對他們的作業,筆者經常進行面批,這樣可以讓他們面對自己的錯誤及時訂正,而且養成他們按時交作業的習慣。每天早自習,后進生要到筆者面前來朗讀背誦昨天學過的句型課文,每單元后的checkpoint,筆者幫助他們歸納重點難點及有用的詞語,一單元結束及時檢查及時反饋,叮囑后進生千萬不要把太多的缺漏帶到下一單元,以免造成更大的差距。
后進生是每一位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都不可回避的問題,是我們工作過程中的重要任務,是我們新課程改革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個孩子就天資來說都是詩人,只要在教育方法上打開創作的源泉,就能是詩人。”教師要及時為學生消除在過去教育中形成的心理障礙;教師要在學生失去信心時究其原因,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挖掘他們的聰明才智,因材施教,讓這些野百合也有美麗的春天,讓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充滿春天般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