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定波
摘 要: 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是不能夠因材施教。在一般情況下,若初中語文教師對教材的理解不深,對學生的了解和認識不到位,教授課程的方式比較單調,就會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語文的興趣,導致教學質量難以提高。本文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因材施教進行了探析,希望可以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 新課標 初中語文教學 因材施教
一、初中語文教學因材施教的積極意義
(一)促進學生整體發展
對學生在初中語文課中的學習效果進行全面性分析與判斷,并且要結合教學數據及業績對語文成效進行合理評價。但是,還是存在一部分教師對語文教學的評價出現偏差,主要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學習優良的學生,對學困生不聞不問,導致學困生被邊緣化的局面,這種情況下的教學就算學生的卷面分數再高,也還是失敗的。語文教師應該讓全班學生進行質的發展,這才是教師當為之奮斗的目標。為了讓學生得到發展,在教學中因材施教是最根本的。
(二)營造和諧教學氛圍
學生都會存在偏科現象,有的學生在初中語文學習中學習成績低,且教師的關注程度不夠等現象導致學生出現自閉、自卑等現象,從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出現教學氛圍沉悶,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效果不理想。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因材施教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因材施教可以兼顧不同級別學生的學習基礎及能力、探究的空間與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教學活動中,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對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有積極影響。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初中生會被教學中比較困難的內容和極其容易的內容挫傷學習積極性,對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來說,如果學習難度比較大,則會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對優秀的學生而言,如果學習的難度比較低,則會導致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因材施教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針對不同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提出不同的學習任務及要求,可以讓每個階段的學生都充滿斗志,激發學習動力。
二、初中語文教學難以實現因材施教的原因
(一)教師素質問題
因為教師綜合素質不高,導致初中語文教學課堂很難因材施教,導致因材施教的綜合效率不高。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專業素質不足,對教材內容的掌握不夠,當教材與文章拿到手的時候,不能對其內容進行準確無誤的掌握,因為內容掌握得不準確,導致教學方案制訂缺乏有效性,所以,教學中會存在很多問題。除此之外,初中語文教師教學能力的問題導致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時候,教師不能對學生的優點及長處進行充分了解,導致因材施教不能良好進行。
(二)班級人數多問題
現在,中小學班級人數比較多,教師要想在這樣一個大容量的班級中因材施教非常困難。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想法,且性格特點大不相同,對于學習的方法和見解存在差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性格特點都要有所了解并據此制訂教學方案不現實。教師可以從學生的作業入手,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和總結。
(三)教師在時間和精力上的限制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教學的難點、重點及內容都發生了改變,針對教學時間比較長的教師而言,對教材內容倒背如流,教師想要在新課程標準下進行高效教學,就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全面了解,在備課上浪費的時間就比較多。中學班級的容量比較大,教師還兼任班主任一職,所以,因為煩瑣事的困擾,導致教師沒有多余的時間及精力因材施教。對于年輕教師而言,對新教材內容的掌握很容易,但是要想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非常不易。
三、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語文因材施教的方法
(一)提高自身素質
教師綜合素質的高低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成正比。因此,教師要全面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加深對語文課程的認識和理解,豐富自身專業知識,并將二者與語文課堂相融合,并傳授給學生,只有這樣,才可以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為提高教學質量,要運用不同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根據不同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要求進行滿足。
(二)了解學生
班級中的學生是存在差異的,語文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比較低,語文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比較高,因此,學習語文能力也就比基礎差的學生高,還有的學生會排斥語文學習。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習慣也是不同的,因此,語文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學習水平等,從而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制訂科學合理教學方案,進行有效教學。
(三)了解初中語文教材的
進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教師對教材結構及大綱有所了解。同時,教師要根據每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學習任務的安排。運用這種教學方式后,學生得到了充分發展,不僅可以讓基礎差的學生不喪失學習積極性,還可以讓基礎好的學生達到較高學習要求,從而因材施教。
(四)安排課后練習
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可以進行課后練習的安排。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特點、知識掌握能力和學習能力安排合理的課后練習。為了幫助每一層次學生進行課堂知識回顧,教師可以運用作業輔導和課后練習讓學生對知識的儲備更加堅固。與此同時,初中語文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基礎進行課后練習,比如,針對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應該進行拓展能力鍛煉,進行作文練習,針對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要對其進行字詞句的練習,運用這種方式,學生的語文基礎才會牢固。
綜上所述,初中生對語文知識的接觸面比較小。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駱桂風.淺談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的因材施教[J].時代教育,2014,14:202.
[2]周鐵強.語文教學中的因材施教新解[J].新課程(中旬),2012,0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