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生
摘 要: 在幼兒音樂教學實踐中,通過具有民族文化精神音樂作品的熏陶,培養孩子們勤于學習民族文化中精華部分的良好習慣,提高創造性運用音樂知識的能力,在課堂內外進行訓練。文化意識在幼兒音樂教學過程中起著不可輕視的作用,有了良好文化精神的支持,才能有效提高音樂教育教學質量,有利于營造和諧學習氛圍,才有利于提高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進一步激發幼兒勇氣和決心,有利于促進全體幼兒共同進步。
關鍵詞: 幼兒教育 音樂興趣 民族文化
一、以民族文化精神激發音樂學習興趣
在幼兒園音樂教學實踐過程中,激發孩子們學習音樂的興趣是幼教工作中最活躍又有效果的方法,通過音樂創造和諧的教育教學環境,有利于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營造快樂的生活與學習氛圍。幼兒教師在工作中如果能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生的音樂興趣結合起來,則對提高幼兒教育教學工作有很大幫助,但這需要一種很強大的文化精神動力做支撐。有了熱愛民族文化理念的支持,老師就擁有了精心培育祖國花朵的強烈責任感,在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中,用音樂減輕孩子們的負擔,有效培養孩子們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孩子們心情愉快地在幼兒園度過每一天,全神貫注地學習、游戲、參與集體生活,把培育學習知識的興趣煥發起來,讓孩子們逐步感受到學習是一種享受。有了民族文化意識的支持,幼兒園的老師結合實際情況,共同研究探討應對輔助幼兒學習生活過程中的一切難題,對強化音樂實踐的成功探索都會贏得全體教師的欣喜和認同。把民族文化意識滲透到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中,有利于把幼兒教學成功推向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學實踐,幼兒是幼教工作的主體,關注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必須從源頭上下工夫。幼兒教師是幼兒生活與學習的引導者與組織者,誠然,在幼兒園教師的分工明顯不同,但通過音樂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環境是大家共同的使命。文化理念的支持使幼兒教育教學氛圍變得輕松愉快,教師首先通過音樂把幼兒的情緒調動起來,然后提出相關新問題,結合教材知識結構,逐步引導幼兒融入學習知識的氛圍里,教師應結合幼兒興趣,通過音樂中蘊含的民族英雄人物、感人故事情節和祖國大好河山等內容,藝術地引導幼兒思考問題,關注生活,熱愛祖國。幼兒教師更要舍得花大量時間,鼓勵幼兒在課堂上發揮主體作用,通過音樂激發幼兒的創新思維,開發幼兒的智力,培養探究知識的勇氣。在實踐中發現只要給幼兒充分時間和條件,幼兒積極表現和探索新知識的熱情也是驚人的,在鼓勵和引導過程中激發幼兒探索新知識的興趣,逐步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熱愛知識的民族情懷是具有重要教育意義和價值的。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體驗到收獲的喜悅,教師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開發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活動,有利于促進素質教育發展。在幼兒音樂教學中,一方面要煥發幼兒的學習熱情,培養良好心態,另一方面要強調基礎知識記憶的效果,培養幼兒學習興趣和探索意識,逐步實現以素質教育為中心的教學目標轉移。教師要在日常生活與教學活動過程及各種各樣的興趣活動中強化音樂教學效果,進一步提高幼兒的綜合實踐能力,通過多渠道反復鍛煉,音樂欣賞水平逐漸提高,在輔導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素質起著極其重要的決定作用,教師一定要在強化自身素質的同時,在音樂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并挖掘每一個幼兒的潛力,關鍵是教師能否把握好機會,能否堅持做下去。教師可以讓幼兒堅持每天練習唱歌,以此鍛煉幼兒的基本功,提高音樂興趣和文化修養。
二、培養孩子們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
通過音樂教學,觸發幼兒的美感情趣,有利于提高幼兒的音樂基礎和綜合素質,以提高民族音樂傳統教學方法為重點,培養良好音樂欣賞習慣,激發幼兒最初的音樂意識。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逐步產生用富有樂感的語言表達自己感情的需求,這是每一個幼兒音樂潛能開發的心理依據,教師需要通過引導幼兒欣賞民族音樂作品,盡可能為幼兒創造良好的音樂教學環境,培養良好的音樂思維習慣,加強音樂知識輔導和訓練,鼓勵幼兒在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仔細觀察生活,提高對生活中真善美的感受力。通過學習和欣賞民族優秀音樂作品,學習音樂藝術的表現力。加強運用民族樂器演奏的欣賞訓練,提高音樂實踐運用能力,積極探索提高音樂水平的客觀規律,從基礎教育角度有計劃地進行輔導,加強音樂教學中的美感訓練,培養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逐步培養愛憎分明的心理素質。在大量音樂作品欣賞過程中,進一步強化美感教育效果和客觀認知能力。在開展音樂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為孩子們學習音樂營造良好環境,通過音樂教學,逐步強化孩子們的審美意識,科學引導孩子們通過欣賞優秀音樂作品,提高思維能力。幼兒園要營造學習音樂的良好環境,圍繞音樂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讓孩子們在欣賞學習民族優秀音樂作品的實踐中感受生活中的美感力量。
三、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滲透民族文化意識
幼兒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逐步強化民族文化意識的滲透,以文化促進音樂教學,減少孩子們之間的差距,實現共同進步。學習過程中人的情感因素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在幼兒音樂教學過程中,必須尊重幼兒的心理特點,重視幼兒的情感和意愿,培養幼兒積極樂觀的精神,結合音樂作品對幼兒進行良好情感教育,教師一定要采取積極態度,以極大的熱情和耐心幫助每一個幼兒,使他們都能健康成長,培養自尊、自強、信心、自立的民族文化意識。幼兒教師在音樂教學實踐中要采取靈活有效的方法,激發全體幼兒的興趣,培養學習唱歌的積極性,促進班級整體進步。在音樂教學中滲透民族文化意識,以培養幼兒的音樂感悟力和學習意識為主,通過激發幼兒的學習信心,以提高他們的音樂實踐應用能力為核心,實施因材施教的互動激發式教學方法。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采取靈活變通和機動自由的教育方法,避免惡語傷人,讓他們逐步適應音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消除幼兒對老師的厭倦心理,使幼兒從內心深處接受教師的指導。強調幼兒教學中的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習主體,配合特定文化理念支持下的音樂教學實踐,通過耐心指導實踐,全體孩子掌握學習內容的重點。在幼兒音樂教學中強調因人而異,有針對性地教育,以此提高幼兒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每一個幼兒健康成長,實現理想的教學目標。
四、結語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與素質教育的發展,把音樂教學與提高幼兒的精神文化生活質量結合起來,通過音樂教學傳承并弘揚祖國優秀的民族文化,發揚民族自尊心和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有效推進素質教育發展。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適合幼兒的音樂教學活動,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夯實幼兒教學基礎,進一步豐富幼兒園的文娛生活,陶冶幼兒的藝術情操,逐步提高幼兒的音樂和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