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興麗
摘 要: 傳統小學英語教學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學方法是語法翻譯法和聽說法,語法規則的講解和操練成了傳統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在強化這些知識的同時,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忽視了人的個性。本文對此展開分析。
關鍵詞: 小學英語教學 傳統教學 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發揮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可以根據不同層次學生選擇不同教學方法,也可以隨時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調整授課內容,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學生對于不能很好地掌握和理解的知識,能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問題,老師當場給予解答,便于師生交流、教學相長。對于不足,主要是平淡的文字內容和簡單的圖片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而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學習動機不強、單一,學習憑興趣;理解力弱,模仿力強,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易分散;形象思維占主導,無意注意占優勢。如果在課堂上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能喚起他們的興趣,那么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勢必會感到枯燥、乏味,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不能輕松地掌握老師講授的語言知識。因此,本文分析傳統教學模式的利弊,目的是在今后的教學中有所揚棄。
一、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
傳統英語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知識的訓練,對學生的技能訓練很少或者不科學;多媒體英語教學模式注重口語教學、技能教學、情景教學、模擬會話場景,學生學以致用,回歸英語學習的自然本意,但因為各地經濟情況不同、學生基礎不同、應試教育盛行、傳統教學模式仍然有使用價值等原因,使此模式未得以全面推廣使用。現在對英語教學的主張很多,有理論主張聽讀背簡單學習英語,勸導教師不必把教學搞得很復雜,因為英語學習猶如駕車、游泳般簡單,是一種技能訓練,只要勤于實踐,日久天長自然學會;有的主張創設情境,設置語境,模擬場景,訓練學生口語,全英文教學,全英語思維,從而達到學習運用英語的目的;有的主張知識技能并重訓練,因為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應試,又有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形成。
1.從教師的角度看。首先,目前大多數教師本身大都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獲得知識,他們在長期教學實踐中已經熟悉了自己所教授的知識和教學方法,甚至不會對課堂教學進行過多設計。其次,由于受國家考試制度的限制,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社會、學校都主要立足于學生的成績評價教師,以至于許多教師以書本為中心,“填鴨式”地傳授知識,一板一眼地抓學生背單詞、背句型、背語法。
2.從學生的角度看。首先,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通過老師的傳授被動地接受知識,老師說什么就是什么。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這種被動接受知識的方式,致使大多數學生逐漸養成一種不愛問“為什么”的習慣,形成一種盲目崇拜書本和老師的思想。其次,這種被動接受、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學法,讓學生不僅缺少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還難以升華所學知識。
二、小學英語課堂中,傳統教學與興趣教學的對比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傳統教學模式下的班級與興趣教學模式下的班級有很大不同,傳統教學多以灌輸知識并強迫學生理解記憶為主,而興趣教學則以良好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學習操練為主。在二者進行對比時,不難發現各有其優點和缺點。以下是筆者進行的教學案例分析。
1.教學模式的比較。傳統教學模式強調以教師為中心,課堂主要通過教師講授、板書的方式,其優勢在于教師可以因材施教,靈活地更改教學內容,調整授課方式,而且師生信息交流及情感互動的機會比較多。但教學手段單一,沒有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學內容常脫離真實的語言環境,枯燥、乏味,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多媒體教學是在教學活動中利用計算機技術處理與控制,將教學內容通過文字、聲音、圖像及動畫等多種媒體的有機結合,人機交互,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將課堂教學引入新的情境,寓教于樂,使傳統枯燥的教學變得輕松愉快,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內動力,啟發學生思維,從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2.兩種教學模式效果的對比。一是學生本身素質的影響。經過四個月的上課,筆者發現重點班的英語水平穩步提高,主要體現在月考及期末考試上。普通班成績總體沒有長進,而且一些不努力的學生因為興趣教學模式的自由無壓力,更放縱自己。普通班的尖子生在做題方面還是有所欠缺,考試成績也不是十分穩定,但英語表達能力突出,重點班的學生普遍欠缺。二是地域差異的影響。對于這兩個班的不同教學模式所產生的效果,筆者認為在西部較落后的農村小學,傳統教學仍占主流,而且在應試方面的效果很明顯。若把教師為主體轉變成學生為主體,則對大部分學生來說,他們所處的教育環境將使他們很難進行自主學習。對于教育事業比較落后的地區,以教師為主導,管住學生,這些體現出了傳統教學的優勢。
三、當今小學英語教學的大方向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以人為本,師生共同和諧發展?!边@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即要根據小學生本身已具備的能力設計教學活動,鼓勵小學生互動參與,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實踐參與和創造,培養小學生成為學習過程中的積極參與者。教學以學生自己的活動為主,培養學生獨立活動的能力,以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在能力為目的組織教學。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氛圍,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尊重學生,關心學生,賞識學生,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以積極的態度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發展潛能,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小學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
小學英語教學要重視培養興趣,但不能單憑唱歌、游戲學習,因為培養興趣主要是為了學習英語。小學生學習英語不是英美的移民學習英語,只有不斷學到語言知識,提高語言能力,滿足他們的成就感,才可能培養持久興趣。目前小學生每周只有100多分鐘的英語課,唱歌游戲不能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新鮮勁兒一過,學生就會厭倦。所以,唱歌游戲應該作為小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養興趣的手段。我們可以采用多種手段幫助小學生在記憶力強的時期多記單詞、多學習語言規則,并盡可能多地創造模仿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音和語調。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是可以互補的,要真正做到聽說先行,讀寫跟上,光聽說不讀寫,很難收到高效。只模仿不培養學習能力,也難減輕學習負擔。所以小學生還是應當認真進行語言學習。
參考文獻:
[1]高愛玲.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活動教學”.青海教育,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