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彤

摘 要: 長期以來,法國失業率居高不下,青年失業問題尤為突出,成為影響社會經濟發展和穩定的主要因素。縱觀法國就業政策,政府頒布了許多促進青年就業的政策,取得了成效,但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2012年法國政府頒布了《代際合同》,目的是向青年就業者傳授工作經驗并保持企業的活力,以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關鍵詞: 法國青年節 就業政策 《代際合同》 啟示
一、法國青年就業情況
根據OECD數據顯示,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法國人均GDP在歐洲各國處于領先地位。然而,受后經濟危機的影響,截至2010年,法國人均GDP在歐盟成員國中已經下降到第11位。據推算,到2020年,法國將面臨220萬高技術工人和230中低技術工人的職位空缺。經濟危機帶來的經濟蕭條導致失業率急劇上升,老年人和青年人低就業率是導致法國經濟蕭條的主要原因[1]。
目前,全球經濟危機已逐漸消退,各國經濟處于復蘇階段,但經濟危機產生的負面影響在短時間內難以完全消退。自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大多數國家的經濟嚴重下滑,導致失業率持續攀升。就目前的數據顯示,法國青年失業問題非常嚴重,2000年到2010年間,法國18歲至29歲的青年貧困率從16%增加到18%,2010年末,大約有190萬15~29歲之間的年輕人被社會稱為“尼特族(NEET)”,這些年輕人想要得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是非常困難且漫長的一個過程[2]。
法國15~29歲的就業率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從2008年的47.8%下降到2009年的46.6%和2010年的46.8%;失業率從2008年的13.2%上升到2010年的16.4%;15~24歲的就業率從2008年的32.4%下降到31.3%;失業率從13.2上升到21.4%;15~64歲之間的就業率和失業率在2008年和2010的比例之差分別為0.96%和2.1%。從下表數據可以看出,三個年齡段的就業率從2008年到2012年間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失業率也有明顯的上升,但15~24歲之間的青年失業率是最高的,從2008年到2010年,上升了4.3%。由此可以得出,法國青年的就業情況在整個就業環境下是糟糕的。
二、 法國青年就業政策的演變
為了遏制失業率的攀升,穩定社會,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法國陸續頒布了多項就業政策,以促進法國青年就業,提高國民經濟收入水平。主要分為調整企業結構、政府經濟補貼和加強職業培訓,使法國青年在面臨就業選擇和被選擇時更具主動性,以滿足勞動力市場的需求。
(一)調整企業結構。
1.《迪特雷伊法》。
2003年,法國出臺了《迪特雷伊法》,該法以當時負責中小企業事務的部長雷諾·迪特雷伊(Renaud Dutreil)的名字命名。此法健全了小企業的管理制度,推動了私人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建立。這種類型的公司比普通公司規模小,創辦的門檻比較低,注冊程序也比較簡單,因此該法為許多未就業的青年和失業者提供了一種積極的自主創業形式,激發了青年的創業熱情。
2.《首次雇用合同法案》。
2006年3月,法國總理德維爾潘向議會提出“首次雇傭合同”的新勞動法案。法案規定:法國20人以上規模的企業,在與26歲以下青年簽訂雇用合同后的最初兩年內,可以隨時將其解雇,并無需說明解雇原因。作為補償,被解雇者不僅可以獲得企業的違約金,還可以向政府申請460歐元的經濟補助[3]。
(二)政府經濟補貼。
1.“青年挑戰計劃”。
1986 年,法國提出“青年挑戰計劃”,由法國國民教育學院承擔。此計劃提出的初衷是讓青年創業行為規定在一定范圍內,后來逐步發展到對具有創新意識的青年在研究過程中給予各方面的支持,包括提供資金支持,目的是培養青年人獨立自主的創業能力,積累工作經驗,挖掘個人潛能。
計劃的主要內容是:政府提供資金支持,鼓勵創新。目前政府撥給該計劃的預算是每年 500 多萬歐元,該計劃的宗旨是讓青年人發現自己的潛能和創造力[4]。
2.《促進青年人就業法》。
1997 年10 月16 日,法國頒布了《促進青年人就業法》,其主要內容是給26歲以下的青年失業者和待業者創造就業條件。在1997年到2002年間,法國政府為青年提供了35萬個工作崗位,涉及行政、服務、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性質的工作崗位[5] 。
該法案的具體措施為:雇員工資的 80%由政府承擔,20%由各用人單位承擔。青年就業合同簽訂的期限為 5 年,政府提供工資補貼的期限也是 5 年,合同到期后,由雙方進行協商之后決定是否續簽[6]。
3.“幫助困難青年就業計劃”。
2006年4月10日,希拉克總統發表聲明,“幫助困難青年就業計劃”取代“首次雇傭合同法”。主要以財政補助的方式刺激法國企業盡可能多地雇傭16歲至25歲低學歷、居住在敏感社區或簽署“融入社會生活合同”的青年人[7]。
(三)職業培訓/學徒制。
從19 世紀中葉起,法國開始以國家法令形式干預學徒制,尤以1919 年的《阿斯蒂埃法案》為標志。法國的學徒制分為高中和高等教育兩個層次,涵蓋法國國家職業資格(NVQ)2-5級工作項目,在維系青年與工作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8]。
縱觀法國政府頒布的關于學徒制和職業教育的法案,比較典型的關于職業培訓和學徒制的法案主要有:1971年法國頒布了《職業教育方向法》和《學徒訓練改革法》;1975年《哈比改革》;1978年《繼續教育法》和《就業訓練法》。
近年,法國于2009 年4月出臺針對青年失業的《青年法案》,多種措施推動學徒制工作。法案的內容主要為:第一,為了促進學徒制與就業之間的聯系,學校向學生提供到工作單位的培訓機會。任何公司在2010年6月之前雇傭青年求職者,該公司可以免除繳納一年的社會保險。此外,50人以下的小企業會得到1800歐元的額外補助。第二,政府出臺措施推動企業把26歲以下的雇員由青年實習工作合同轉為正式合同的,將得到1000歐的補貼[9]。
三、法國青年就業最新動向
2012年12月12日,法國勞動就業部、培訓部聯合發布了一項新的促使青年就業的法案——“代際合同”(The Generation Contract),其主要目的是向青年就業者傳授工作經驗并保持企業的活力,以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就目前看,只有一半的法國青年(26歲以下)與雇主簽訂了正式就業合同(CID: Contract of Indefinite Duration),也就是說,還有一半青年的工作處于一種不穩定的狀態中。代際合同主要是通過勞動力市場的兩端力量互相傳遞有無,即經驗和科技的傳遞,以加強青年勞動力和老年勞動力之間的溝通。代際合同的頒布的目的在于使大眾轉變觀念,使青年工作由“威脅者”和“消耗者”轉變成為“促進者”和“投資者”,以推動法國經濟的復蘇和發展。
到2020年,大約有超過500萬的勞動力將退休,同時,有近600萬的高校畢業生將走上工作崗位。合同要求,為了更好地調整勞動力市場結構,每個企業和公司都要為分析本公司青老年工作者的就業現狀,所要傳授的工作經驗和科技知識具體是什么,以及盡可能地做到公司男女比例適中。合同的主要內容為:
第一,合同的制定依據是公司的規模大小,企業規模越大,則與員工簽訂無期限合同的限制就越少;雇傭少于30人以下的企業,政府將給予財政補貼,每名持有CID合同的全職就業者每年將得到2000歐元,財政補貼的對象是針對青年職員或者公司具有老資歷的老員工(但超過57歲以上的老員工則不享受此財政補貼);第二(補充協議),就業崗位和就業技能之間的關系應相輔相成、互相完善;給予中小型企業足夠的空間去界定雇員的年齡;第三,若雇傭超過300人以上企業沒有與雇員簽訂就業的書面合同,則該企業就要受到相應的懲罰;第四,此合同得到了憲法和勞動法的保護,目的是使“代際合同”更具有實施性;第五,在2013年9月30日之前,各企業和公司務必執行“代際合同”,雇傭超過300人以上的企業若不與其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將給予處罰[10]。
四、啟示
(一)健全市場體制,優化市場結構。
法國政府在健全勞動力市場體制,優化勞動力市場結構方面一直做著堅持不懈的努力,并為青年求職者提供跟蹤式的求職咨詢及提供全面的求職信息。法國政府還與就業機構、工會及其他機構進行合作和對話,以平衡“促進就業”和“就業保護”之間的關系。《首次雇傭合同》的流產,說明兩者之間關系的不協調,將必然導致社會矛盾的激化,引發民眾的連連抗議。
(二)提供財政補貼,反對就業歧視。
法國政府把對個人和企業的經濟補貼貫穿就業政策的始終,這種經濟上的補貼,并不僅僅是財政支持,更是一種無形的投資。青年剛從學校走向社會,缺乏經濟實力及社會經驗,政府為其提供經濟幫扶,有助于梳理就業信息。有些用人單位基于就業者不同種族、地域、性別、殘障、年齡等原因,對求職者區別對待。政府應加大力度制定相關的法規和政策遏制就業歧視,對此類企業應予以處罰。
(三)鼓勵青年創業,創辦職業培訓機構。
長期以來,青年就業都被各國政府列為重點發展計劃,但從政策到實施的轉換非常低。法國政府鼓勵市場創辦培訓機構,例如:學徒制、成人教育班、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崗中培訓等。除培訓機構的培訓班之外,也調動企業參與,依據企業自身的特點制定在職、脫產或者半脫產的職業培訓。此外,中高等教育機構調整課程設置,面向市場,開設以就業為導向的實用性課程。為青年人提供就業指導和指明就業方向,使年輕人順利從學校或者培訓機構過渡到勞動力市場,促進法國青年就業,提高國民經濟收入水平,從而推動社會經濟快速穩定地發展。
參考文獻:
[1]French employment 2020:Five priorities for action[EB/OL].
http://www.mckinsey.com/insights/employment_and_growth/french_employment_2020,2015-2-20.
[2]Improving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young people in France[EB/OL].http://www.oecd-ilibrary.org/docserver/download/5k4840 dqcbjc.pdf?expires=1420345538&id=id&accname=guest&checksum=9901D2454C109A83AF84049D38D2940E,2015-2-23.
[3]First Employment Contract[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First_Employment_Contract, 2015-2-22.
[4]裴雨林.法國青年挑戰計劃及對我國青年創業的啟示[J].青年工作,2008(4).
[5]Youth Unemployment and Youth Employment Policy[EB/OL]. http://library.fes.de/pdf-files/id/09474.pdf,2015-2-23.
[6]丁建定.法國:曾經的雇傭合同法掀波瀾[J].中國社會保障,2008 (3).
[7]羅忠貴,徐文德.法國促進就業措施及啟示[J].金融經濟,2009(8).
[8]關晶.法國現代學徒制改革述評[J].全球教育展望,2013(4).
[9]the State of Apprenticeship in 2010[EB/OL]. http://cep.lse.ac.uk/pubs/download/special/cepsp22.pdf,2015-2-18.
[10]Summary of the‘Generation Contract’.The NewFrench Law Project N: 492[EB/OL].
http://www.adapt.it/englishbulletin/docs/labiad_2.pdf ,20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