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紫
摘 要: 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這一階段就猶如打地基。地基打得好,建起的大樓結實耐用;地基打得不好,后果不堪設想。
關鍵詞: 三年級 作文教學 教學方法
我在三年級作文教學中,通過學習、思索與實踐,得到了很深的體會,即三年級的作文教學應做到五重視。
一、重視說的訓練
口頭表達能力的發展必將帶動書面表達能力的發展,因此由說到寫,一直以來都是作文教學的最佳途徑。特別是在三年級,學生的作文剛剛要轉入書面作文階段,更應該以“說”為基礎,這有三大好處:第一,以說促寫:第二,學生先口述作文內容,便于教師及時獲得反饋信息,有利于提高作前指導的針對性;第三,由程度較好的學生口述,還能起示范作用。那么怎么進行說的訓練呢?
首先,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過去一言堂的現象,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質疑、釋疑、討論等過程中,既鍛煉思維能力,又暢所欲言;既保護他們的口頭表達欲望,又培養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其次,教師要緊扣課文的教學,設計“說”的訓練。如:教學完《富饒的西沙群島》可進行復述課文的訓練;教學《小攝影師》可讓學生進行續編故事的訓練;教學《一定要爭氣》可讓學生進行想象性的說話訓練,說說窒第周接到成績單之后與校長、父親見面的情景,說說童第周成功地把青蛙卵的外膜剝下后,瞧不起中國人的外國學生的表現。學生邊說,老師和其他學生邊評,既激發學生說的興趣,又及時針對學生思維條理較差和語言表達的不足給予幫助。
再次,教師除了要充分把握基礎訓練中的說話材料進行訓練外,還可通過組織講故事比賽、“說說我的理想”的演講比賽等,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表達空間,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為寫打下堅實基礎。
二、指導觀察、體驗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但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父母的嬌縱,商品樓的住房格局,等等,使一部分學生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鴿子式的封閉生活,他們生活經驗匱乏,缺少體驗,對生活中的事情都以不經意的態度去對待,所以常常覺得無話可說,無事可說。針對這一點,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觀察、體驗,布置一定的觀察作業,讓學生通過看一看、聞一聞、試一試、摸一摸、聽一聽等全方位地感受生活。如:在教學基礎訓練2的作文《記一次家務勞動》之前,我預先布置作業,讓學生自己選擇一種家務勞動,然后觀察家里的人是怎么進行這一家務勞動的,最后自己動手做一做,又如,在教學《周總理的睡衣》時,我布置了觀察并實踐怎樣縫衣服的作業,一學生在經過觀察后,是這樣描寫“她的奶奶為爺爺補衣服的情景的”奶奶林針線包中拿出針和線團,她先從線團上扯下一段線,把線頭放進嘴里,用唾液沾濕,接著捏住線頭,瞇著眼睛,小心地把線穿過針眼在線的尾端打了個結……讓學生與生活接近,從生活中汲取營養,積累豐富的生活材料,必將為學生有物可言,寫出真實的作文,打下良好基礎。
三、重視練筆
教學大綱指出:“作文教學要鼓勵學生多練筆,不僅要求有一定的練習次數,還要求每次練習有一定的質量。”學生的作文能力是靠平時的不斷訓練培養起來的,可減少學生對作文的畏難情緒,是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
練筆除了要抓好課本中的作文訓練項目外,還可結合閱讀課文的教學,爭取每課一練,讓學生切實把說寫結合起來。如:教學《晨讀》時,我在學生學完第二自然段后,讓他們暗中認定一個同學作觀察對象,仔細觀察他讀書時的神態、動作,讓他們模仿第二自然段用一段話說給同學聽,在師生共同評議后,再把這段話寫成書面作業。
練筆,要讓學生放開膽子,無拘無束地寫。最好是能讓學生設置一本日記本。老師要鼓勵引導學生,把看到的好詞佳句摘錄下來,把一天之中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或事物,用一段話寫下來。練筆除了以上方法外,還可鼓勵、引導學生在每一次作文訓練之后寫后記。所謂寫后記,就是讓學生在作文講評后,把自己受到的啟發、得到的領悟,以及對評改的不同看法、疑問,或想改寫某些段落甚至重新構思作文等寫在本子上。后記不拘形式、不限長短,可暢所欲言,鼓勵寫后記有三大好處:(1)督促學生認真閱讀老師的批示;(2)讓學生能根據老師的批語有針對性地修改習作,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3)便于師生之間進行反饋、交流。如:有位學生在后記中寫道:希望老師能多念一些好作文給我們聽:有位學生寫道:自己通過讀老師的批語,已經知道自己的標點符號用得很不好;更有多數學生針對自己某一句、某一段的不足進行修改,相信學生經過這一點一滴的積累,作文的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對于教師來講,批改那一次次作文,已是沉重的負擔,當然已沒有時間批改學生的練筆作業,那么怎么辦呢?我認為有以下方法可用。
1.把學生的練筆作業收上來,教師通過瀏覽,把其中的佳作或較有代表性的反應普遍問題的習作,利用合適的時間,拿到班上評點,指出優點與問題,然后讓學生互改自改。
2.讓學生把練筆作業拿出來,指名到臺上誦讀,然后師生共同評議,再進行互改自改。
3.讓學生把練筆作業拿到小小組中交流、討論、且評互改,教師通過聽取各小組長的匯報,進行評點。
四、重視閱讀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通過閱讀,一方面學生可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另一方面,可讓學生接觸各種各樣的寫作模式,開拓自己的寫作思路,提高自己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這一點對于三年級學生尤為重要,他們剛接觸作文,生活經驗少,腦中積累的詞匯也少。如果在此時未能及時補充營養,讓他們覺得作文是一件苦差事,則必然會從此讓他們對作文產生畏難情緒。針對這一點,首先,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課本的功能,要求學生多讀多背。教師可通過組織誦讀比賽,激發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其次,教師要時常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讀物,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并讓學生把讀到的妙詞佳句或精彩片斷,抄到日記本上。再次,教師要抓好每周一節的閱讀課的教學。在這節課中,教師既可拿出某篇文章誦讀,全班同學就這篇文章進行探討,說出自己喜歡的語句,說說自己想了解的問題,又可讓學生自帶材料到班上閱讀,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讀了某篇文章的感受,或讓學生把以前讀到、記下的妙詞佳句或精彩片斷拿出來互相交流。
五、重視鼓勵的作用
三年級是學生作文的起步,水平較低是必然的,此時他們就猶如咿呀學語的幼兒,更需要及時鼓勵、肯定、引導,教師一定要處處留心,重視鼓勵的作用,讓學生揚起自信的風帆,因此,不論是作文訓練后的批語,還是對學生口頭作業的評點,或是對學生練筆作業的評議,等等,教師都應及時肯定其中的成功之處與閃光點,給予學生熱情的鼓勵或表揚,讓學生的表達欲望與寫作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