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燕華
摘 要: 農村學校教育觀念滯后,教學方式陳舊,學生學習興趣、主動參與性不強,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構建農村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成了急需解決的一個課題。作者從師生培訓、課堂媒體運用、興趣激發、師生主動性等方面優化課堂結構,構建高效課堂,促進師生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關鍵詞: 農村初中語文 高效課堂 構建措施
隨著新課程改革進一步實施,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高效課堂就是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和觀念,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使每個學生掌握知識、培養能力,達到最佳課堂教學效果。筆者結合多年從教經驗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嘗試。
一、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業務能力
學校里常能聽到“只要是中國人,就能教語文;只要能識字,就能教政治”。現在農村學校教師少有學歷不合格的,但就理念與素質而言,卻不敢恭維。所以,要構建好的課堂,必須鍛造一批好的教師,只有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思想認識提高了,業務素質增強了,教學技能提升了,才能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才能真正引導學生步入高效課堂。因此,教師要有改革創新意識,樹立課改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學習和掌握先進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要有豐富的學識和深厚的專業知識,有較高水平的業務素質和教學技能;有善于思考、奮發進取的創新意識,有善于總結經驗、不斷進行自我反思的進取精神。只有教師擁有更高語文素養,才能靈活使用教材,才能熟練駕馭課堂,才能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起到直接或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激發學生興趣,點燃學生求知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興趣高,積極性就高,課堂教學效率自然高。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特級語文教師于漪老師曾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導入新課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吸引住。”因此,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環節——導入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設計有效的課堂導入,引導學生進入對文本的學習狀態中。課堂教學中,學生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獲取知識的強烈欲望,在這種欲望的驅使下,輕松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自然由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學習,甚至把艱苦的學習看成快樂的享受。例如,上《背影》一課時,考慮到學生對自己成長過程中感受父母親的愛有深刻印象,根據課文內容以學生興趣點切入教學。首先播放歌曲《父親》導入,讓學生回憶往事,一起感受父母之愛,引起共鳴,激發興趣,走進文本。分析生動、具體的描寫,感受各階層人物思想變化,對比現在社會的情況,學生很容易理解了文章“體會到父愛的偉大、親情的可貴,使學生繼承中華傳統美德,進而培養他們關愛他人的優良品質”這一深刻主題。這樣的設計既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課文內容的趣味性,又完成語文教學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雙基”訓練,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三、學會運用現代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農村學校條件落后、地處偏僻、信息閉塞,但通過“薄改”,學校教室里裝有多媒體教學設備,我會根據教學內容,或播放錄音,或放映幻燈,或利用課件,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收獲。在教學課外古詩《望天門山》時,我下載了這首詩的教學課件。課件作者根據詩的內容創設這樣的情境:兩座高山猶如巨大的石門,兩山夾縫中滔滔江水急流回旋,沖破山的阻隔,一瀉千里;遠處,紅日碧水間,一葉白帆飄蕩而來……運用物象直觀,由文到圖,由靜到動,讓學生理解“門”、開”、“回”等關鍵詞語的意義,把學生的思維帶到青山碧水、紅日白帆的情境中,從而使學生恰當理解全詩意境。這樣,既釋疑竇,又啟蒙昧,激發學生對祖國壯美河山的熱愛之情。在動畫的刺激下,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極大調動學習積極性,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語文課中,多媒體教學正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生動性、豐富性顯示獨特魅力,能激發學生興趣,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從而產生學習動機。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視聽情境,營造特定氛圍,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把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很好地結合起來。這種以聲音、圖形創設課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講的方式,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發揮學生主體,落實高效課堂
語文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明確和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因此,應該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成為主動參與者,教師必須改變過去一貫盛行的灌輸和強制式教學,挖掘課文中的情趣特點,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同活動,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如上《背影》中“父親爬鐵道的情景”一段時,把課堂變成舞臺,讓同學以桌椅為鐵道欄桿,一較胖同學扮演父親爬的情景,通過課堂即興表演,學生在角色轉換中理解文中內涵,這一教學難點就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突破了。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轉換角色,充當導演,讓學生充當演員。通過教學活動設置劇情,科學、合理地利用演員(學生),調動各種因素,讓舞臺(課堂)充滿光彩,使演員投入其中、樂在其中。只有生動活潑的課堂形式才能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只要學生養成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的習慣,課堂教學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五、注重教學反思,構建高效課堂
教學反思就是回顧教學——分析得失——查出原因——尋求對策——以利后行的過程,也是課堂教學的再認識、再提高的過程,但現實中一些教師往往上完一堂課就以為任務完成、萬事大吉。事實上,大凡優秀的教師都非常重視教學反思,因為他們清楚即使是教學多年的老教師,沒有反思的經驗也只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成為膚淺的認識。教學中要把教學反思看做一種完全自主化的東西,它不應該是一項任務,而是一種習慣。教師面對課堂上突發的問題,及時思考如何應對使事先設計的課程如期完成,或者調整思路,重新勾畫剩余階段的教學思路,不能單純依照事先設定的教學流程置學生于不顧。在一堂課或一個階段的課上完后,對自己已經上過的課的情況進行回顧和評價。如思考本節課原先預定的目標是否實現、如何改善原先教法、如何進行下次教學準備等。由于教師個體的自我意識和教學活動的復雜性,教師的教學反思往往受其知識、觀念、動機、情緒、情感等個人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學反思應多樣化、個性化地表現。
總之,每一位農村語文教師都能深刻理解高效課堂的內核,立足課堂,立足學生,不斷學習、實踐、反思,我們一定能擁有高效語文課堂,教學一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農村語文新課程改革一定會迎來嶄新的春天。
參考文獻:
[1]吳中民.構建高效課堂的理念與方法.吉林大學出版社,2013,6.
[2]殷順梅.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要注重打造細節.讀與寫,2009,8.
[3]韓立福.新課程有效教學成功案例.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