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英
摘 要: 小學數學是一門趣味性較強的藝術學科,需要教師深入探究,改革教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教學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諧互動,感受數學魅力,讓課堂精彩不斷。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教學藝術 和諧互動 演繹精彩
小學數學是一門最基礎的學科,能讓小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解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式,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凸顯數學教學的本質。課堂上要充分體現“以小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宗旨,關注小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習慣和態度的形成,著眼于學生的能力發展。鼓勵學生自主探究,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交流,不斷發現問題,嘗試合作解決問題,養成愛思考的良好習慣。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的個性在快樂中得到釋放,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質疑導入,誘發互動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不能只是停留在師問生答這個層面,應該允許小學生自主提問,使課堂教學從教師的“教”逐步走向學生的“學”,這是“互動”基本前提和條件。“疑”是數學知識學習的起點,學生有了疑才會有問、有究,才能有所發現。導入是數學課堂教學的潤滑劑,好的課堂導入能夠抓住小學生的求知心理,牽引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方向,激發探究的興趣。設疑導入就是教師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依據教材設置疑問,使學生產生迫切的求知欲望,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種課堂導入方法。問題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是小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出發點。教師提出適當的數學問題,為學生自主構建新知識,探究新知注入活力。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小學生主動發現問題,促使小學生積極思維,大膽想象,敢于質疑。如:在教學《年、月、日》一課時,教師巧設疑問,引發互動。“麗麗今年12歲,她剛過完第12個生日,而明明今年也12歲,他卻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怎么回事?你是怎樣想的?能告訴同學們嗎?”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上頓時像開了鍋似的,孩子們議論紛紛,有的孩子說不公平,也有的說要老師解釋一下。教師急忙說:“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掌握年月日的知識,現在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設置挑戰性的問題,與學生進行高效互動,幫助學生迅速進入新知,吸引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發揮了師生互動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為新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2.運用媒體,創設互動
多媒體具有動態、聲音和圖像等直觀特點,能夠對小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刺激,畫面生動、逼真,聲音悅耳動聽,以聲動心,以像傳情,小學生特別喜歡。教師運用多媒體創設互動情境,使學生腦、耳、手、眼并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容易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喚起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欲望。在形象生動的畫面引導下,學生會積極思考,激發主體探究意識,把抽象枯燥的數學問題變成了活生生的動態畫面展示在學生面前,使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直觀化、形象化和趣味化,學生興致勃勃地探究新知,激發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使其養成了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提高了數學素養。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計算”時,教師運用CAI課件演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向學生滲透轉化的思想,鼓勵學生想辦法把圓轉化成一個已知圖形來計算面積。讓學生運用多媒體嘗試通過多媒體演示,把一個圓平均分成16等份,觀察討論:每一份都是一個近似的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邊就是圓的半徑。讓學生再動腦想一想能夠拼成什么圖形,試著拼一拼。通過思考后,學生想到了能夠拼成長方形。老師問:“圓的面積和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學生回答:“圓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即: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圓周長的一半×半徑=圓的面積,S=πr■。”運用多媒體課件形象地展示了圓的面積的導出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動手操作的機會,師生和諧互動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課改思想。從而達到了運用多種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目的,課堂充滿了歡樂。
3.聯系生活,精彩互動
小學生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問題,因為數學知識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而生活本身又是一個大的數學課堂。教師在講授數學課時,要盡可能接近小學生的現實生活與社會生活,讓學生了解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師如果能從生活現象中挖掘出某些數學因素,并充分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就能使學生很容易地接受數學知識,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飛思維,調動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如:學習“一個數加上或減去整百、整千數的速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去買東西,從購物中去發現和理解算法。創設生活情境:媽媽到商店買衣服,媽媽帶了132元錢,買衣服用99元,媽媽可以怎樣付款呢,還剩多少錢?學生能想出許多方法付款,讓學生討論找出自己認為最簡便的方法,說一說理由。教師引導想借鑒買東西時“付整找零”的經驗得出付給收銀員100元,再用32元加上找回1元的方法進行付款。在此基礎上抽象出132-100+1的算式,讓學生理解算理。學生能靈活地解決購物中付款的實際問題,思維靈活,體會到學數學的用途,感悟到數學獨具魅力。課堂上師生互動,產生了強烈的教與學的共鳴。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因材施教,創設互動情境,讓每個學生都學到適合自己的數學知識,張揚個性,拓寬學生的數學視野,放飛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讓課堂教學精彩紛呈。
參考文獻:
[1]孫勇.培養數學興趣提高教學效率[J].成功(教育),2013(02):73.
[2]葉飛,胡金偉.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0(07):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