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 要: 中職語文教學的根本是能力教學,即基礎語文能力和專業能力。教師應該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根據中職學校特點選好語文與專業的契合點,將語文教學與專業相結合,與學生的專業發展聯系在一起,做到兩方面能力的相互推動,共同提高。本文根據目前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語文教學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能性,并針對三點認識提出了加強口語交際訓練、建設校本教材和開辟第二課堂等三種設想。
關鍵詞: 中職學校 語文教學 教學認識 教學構想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學科具有廣泛的社會應用性,教師需要明確學科特點,跳出傳統的語文教學的框框,把教學重點放到學生從事專業工作所具備的素質上,在教學中,積極溝通與社會經濟建設的聯系,將實際運用有計劃、有選擇地引入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使語文教學適用于社會交際需要,適應學生將來的發展需要。
一、語文教學的認識
1.必要性。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它終究是就業教學,職業教育是伴隨近代大工業生產的需求而產生的,并始終與個人的生計問題緊密相連。教師應該清醒地看到:由于體制的轉換,大量社會勞動者下崗,因而勞動力供遠遠大于需求,這使學生的就業困難在無形中就加大了,職業學校的學生走上社會后,很多人不可能直接就業,需要有一個較長的謀職過程,自身謀職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其謀職的快慢和謀職的好壞。從這個意義上講,引導學生學好語文這門與社會交往有密切聯系的學科,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使中等生具有讓社會認可的語文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學生具備全面的語文應用能力,會給謀職及將來從事的工作帶來積極的幫助。
2.迫切性。目前,中等職業學校招生的對象是學習的弱勢群體,那么,他們語文基礎差是不爭的事實。如果只是一味地按照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教授他們,采用應試教育下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方法,把學生看做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讓學生機械地掌握“死”的呆板的知識,那么不但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反而使學生對語文學習本來厭惡的情緒不斷加深,形成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兩難局面,最終導致學生完全放棄對語文的學習,其負面影響是可想而知的。
3.可能性。中等職業學校雖然有一部分學生要參加對口高考,但絕大部分的學生是畢業后直接走向社會,從這個意義上講,中職學校語文教師改革語文教學是沒有后顧之憂的,教師完全可以輕裝上陣,改革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使中職生具備被社會認可的語文能力,在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市場經濟規律面前,使語文應用能力成為謀職的本領,這樣就會大大擴大中職生的生存空間。
二、語文教學的構想
1.改變重讀寫、輕聽說的做法,加強口語交際訓練。增強中職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對他們在社會求職過程中有積極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他們能否在社會上謀到職位或謀職的好壞。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口語交際訓練將會給予他們直接的幫助。教師應清醒地認識到中職生口語表達能力是不容樂觀的,這就更需要語文教師對他們加強訓練。教師應該根據教材的特點,針對學生的需求有計劃地、序列化地、由簡單到復雜地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貫徹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落實在每一堂語文課上。就課堂而言,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說話、內容復述、答詢、問題辯論等;就內容而言,大至社會重大事件,小到生活衣食住行;就形式而言,教師可以個別和集體相結合。在訓練的基礎上到學生畢業前對他們特別進行自我介紹、求職應聘等訓練。這樣堅持下去,學生能真正參與,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學生在社會求職過程中就不會因羞于開口、不善表達而影響求職的成功,這樣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學以致用就真正落到了實處。
2.結合專業特點,進行校本教材建設。在使用職業學校語文教材的過程中,在保持原教材體系的基礎上,針對各年級各專業特點,適當調整刪減一些課文,補充一些與本校專業有關的課文進行教學很有必要。例如:旅游管理專業,可補充普通高中的教材《庖丁解牛》,對庖丁遵循牛的自然規律進刀才能達到“游刃有余”的高超技術,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無疑是表率,有很強的吸引力。針對酒店管理專業的特點,教師可以結合應用文單元的學習補充一些如《吸塵器說明書》等有利于熟悉業務知識的說明書。如果能多選一些緊密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實用性強的教材,則既加強了思想教育,幫助學生樹立、鞏固了專業思想,又增加了專業知識,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水平。
3.開辟第二課堂,激發學習興趣。進入職校的學生,普遍學習情緒低落,學習信心不足。教師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第二課堂。例如:舉辦成才報告會,聯系古今中外一些名人早年學業不佳,后發奮努力成才的事跡教育學生;舉辦演講會,點燃理想火花;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和中職生的特點,舉辦多種競賽活動:朗誦、猜謎、講故事、糾正錯別字等,給各個層次的學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體會成功的快樂,從而強化學習動機,提高學習信心。組成文學社團,進行文學創作和欣賞固然重要;舉辦應用文評論講座,為社會提供應用文寫作實屬必要;可以組織“講演團”,演講國內外大事;可以組織采風社采訪民情民風;可以組織評論組,開展書評影評活動等,讓學生在應用中增長才干,培養語文應用能力。
4.開展生活化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發展能力。教學中,我們要變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教育為邊學習邊實踐,開展一些生活化的課外實踐活動,拓寬學生的生活空間,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感知語文的魅力,感受語文的實用性。同時,注意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擴大學生的閱讀面,使學生讀得更多,讀得更快。寫作以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社會需要為準則,如訓練學生寫求職信、總結、產品說明書、消息等實用文,并逐步訓練學生快速立意、快速構思、快速成文、快速完稿的能力,使其出口成章。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語文學科教學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作,只要廣大語文工作者認識到位,措施落實,方法得當,學生就終會在老師的教導下學有所會,學以致用,適應將來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