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印德
摘 要: 探究教學是指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最終尋找到答案的過程中,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教學活動。其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合作學習、表達交流的能力、科學探究能力等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初中生物教學 探究能力 動手激趣 科學訓練 探究性實驗
在初中生物課的探究性實驗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學生自己帶著疑問,自己動手進行觀察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探究、發現、獲得新知識,既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徑,又能在此基礎上發展學生的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那么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怎樣才能將探究學習真正落到實處?以下我就探究性實驗教學過程中的嘗試談談體會。
一、動手激趣,重視第一個探究性實驗
教材中各個探究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訓練和探究技能訓練的側重點都不一樣。初一學生好奇心強,探究興趣濃,但動手能力差、生活經驗不足,缺乏對事物本質的細致探究,這就需要老師創設情境,提供探究空間,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自主探究的需求,讓學生充分享受探究的樂趣,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例如在教學《探究生命的方法》中,我認為在實驗中無論學生選擇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水分、土壤、溫度、濕度)中的哪一個因素進行探究都是可以的,設計的實驗方案只要具有可操作性都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僅可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更重要的是可激發學生實驗興趣。為使實驗設計更加完善,我及時給予點撥:(1)需要做對照實驗嗎?需要探究幾個變量?這么多變量需要設計幾組對照實驗?要幾個實驗裝置?它們的作用分別是什么?然后講解探究實驗的重點在于控制變量法,每一組對照實驗只能控制一個變量,其余條件均相同。這次活動需要較長觀察時間,教師要有耐心,安排足夠的時間。這樣,一則學生有成功感;二則可讓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為后面的學習埋下伏筆。
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生物學實驗探究能力
傳統的生物實驗一般是重結果、輕過程,重接受、輕參與的驗證性實驗,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思維的開發,也減少了學生探索與發現知識的機會。教育家布魯諾指出:“教學不應該奉送真理,而應該教人發現真理。”若變換角度把適合研究探索的驗證性實驗上升為探究性實驗,恢復生物探究性的本來面貌,學生自然而然就有了學習興趣,也就有了強烈的探究欲望,有了探究欲望,產生了探究動力,就會在探究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也就會挖空心思地想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就有機會設計出探究實驗的方案,使探究過程不斷趨向合理。在此過程中使學生充分體驗探究性實驗的魅力。真正由被動接受者上升為主動探究者。當然,在實際教學中,并不是所有實驗都適合學生探究,有的實驗的確不適合學生探究,我立足教材,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選擇本地區能夠找到的實驗材料,而且是學生能夠進行動手操作的可行性實驗讓學生探究。例如:在學習“環境對生物的影響”一節時,有一個探究實驗“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因為這是學生學習初中生物遇到的第一個探究實驗,為了順利實現課堂教學的某些知識目標,如適宜的生存環境等,實驗前我有意讓學生自己動手找用來做探究實驗的鼠婦(既我們當地叫的“西瓜蟲”),學生很感興趣,部分學生在校園的花壇中找到鼠婦,有些躲在枯枝落葉底下,翻開那些雜物時,它們會很快爬走。通過這個親身體驗,“鼠婦適于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這個結論其實在尋找鼠婦的過程中學生稍加動腦已經得知了。然后讓學生小組交流他們都是在什么地方找到鼠婦的?這也就為后面的實驗提出問題埋下了伏筆,更為設計實驗方案打下了基礎,然后讓學生自己選其他實驗材料,并根據自己選的實驗材料制訂實驗方案,并在教師指導下親身體驗實驗的樂趣,最后讓學生做出結論,解析實驗事實等,所有這一切盡量由學生完成。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單單在做實驗,也不單單在學習理論,而是二者有機結合在一起,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參與性強,突出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學到了科學知識,經歷了對科學形成過程的了解,進而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運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科學訓練,發展學生探究能力
要真正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必須在生物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對學生進行科學訓練。
1.完成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實驗,從感性認識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在教學中,可根據實驗的目的改變實驗材料或重新設計。如“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這一實驗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探究發現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淀粉,實驗中增加將天竺葵的葉片與銀邊天竺葵葉片直接進行對比的實驗,淀粉的產生部位也證明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2.以試題形式對學生進行探究思維訓練,從理性認識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目前,圍繞學生探究能力訓練的試題不少,選擇與學生已有的學科知識為背景的探究試題效果更好,也可以學生熟悉的生物學知識、事實和材料為背景編制訓練題。在生物教學中,探究性實驗的教學無疑是對生物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改變陳舊的教學觀,過去的那種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早已該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活動中得到廣泛應用。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演示實驗、分組實驗、探究實驗幾乎貫穿整個生物課堂教學,演示實驗往往都是教師操作,學生觀看;而分組實驗又多是驗證性實驗,只有通過實施探究性實驗教學,才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