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叢
摘 要: 文章從專業和課程設置、教育理念、人才培養與專業定位方面分析了高職院校自考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提出了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體系、高職院校自學考試的全球化推廣和高職院校自學考試的終身學習化之路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 高職院校 自學考試 存在問題 發展對策
1.高職院校自考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
1.1專業和課程設置缺乏科學性
首先,專業設置缺乏針對性。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自學考試的專業設置,一般由省級自考辦提出專業開考中申請;全國考負責制定開考專業規劃,審批開考專業;具體操作則一般由各專業委員會負責,比如進行質量評估等。高職院校自學考試的這種自上而下、逐級操作的運行機制,雖然有利于國家對自學考試進行層層監管,確保高職院校自學考試質量,但反過來產生專業設置時間過長、程序過于復雜、效率低等問題,使得高職院校自學考試的專業更新緩慢,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力進步的實際需要。
另外,課程設置脫離實際。當前,高職院校自學考試的考生只能按照專業選擇課程,選擇范圍僅限于本專業。這意味著考生一旦進入某一專業學習,就幾乎喪失課程選擇的自由和權力,沒有機會接觸不同專業的知識。這種做法不符合自考考生需求和人才培養規律,也不利于自考考生的全面發展和知識的融會貫通。其次,課程內容存在理論脫離實際的現象。大多數課程內容未及時更新,多是陳舊落后的東西,忽視實踐教學與考核,忽視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在理論教學方面,多為短線式的應試輔導,學生死記硬背,機械式地學習,深度、廣度都不夠,沒有系統的理論知識基礎,不利于考生的專業成長和發展。
1.2教育理念定位滯后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我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逐步被人們熟知,其在終身教育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是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還是有人對于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在終身教育中的作用認識不足,不能真正把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作為終身教育的一種新的形式和學校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把其當做是一個創收的項目,而不是一項事業,因此高職院校自學考試在理念定位上還存在一定的滯后現象。由于理念定位滯后,導致其發展滯后,使得高職院校自學考試不能夠與社會發展和我國的教育事業相同步,也不能夠滿足終身教育的發展需要。
1.3人才培養與專業定位偏離終身教育方向
高職院校自學考試是以構建終身學習型社會教育理念為主導的教育形式,因此其在進行人才培養和專業定位上需要綜合地考慮終身教育實踐這一方面,定位需要具有實踐性,要重視育人。然而目前情況下,我國的高職院校自學考試人才培養與專業定位上存在“重考試輕育人、重專業輕實踐”的現象,這樣就不能夠實現最終目標,不能很好地滿足公民多元化的學習需求。
2.高職院校自考教育發展對策
2.1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體系
具有自考特色的專業體系和課程體系需要做到“四個突出”:一要突出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綜合素質;二要突出人們自身發展所需的素質與技能;二要突出工作崗位所需的專門素質與技能;四要突出知識結構拓展的需要,學習者可進行自我課程整合。總的來講,就是要開設社會急需的應用性專業,培養出各領域急需的應用型人才和專業技能人才。
可以根據國情和省情,開設有關適應老齡化時代和農村發展需要的專業,培養這方面的實用性專門人才。(1)適應社會老齡化需要,增設與養老相關的自考專業和課程。我國已逐步進入老齡化時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日益凸顯,湖南的老齡化問題也在日益突出。針對這一現象,湖南省高職院校自學考試可為解決老齡化社會問題做出相應的努力和貢獻。(2)將高職院校自學考試進一步向農村延伸,為加快農村城鎮化發展作貢獻。中國很多省份都是農業大省,高職院校自學考試需向農村延伸,為農民提供農作物栽培、農產品開發、農場經營、林產品加工、蔬菜種植等方面的專業技能培訓,建議緊緊圍繞“農村、農業、農民”設置高等教育自考專業與課程。
2.2高職院校自學考試的全球化推廣
新世紀,全球化的巨大影響力在高等教育體系的最大表現,就是各種合作辦學的高等教育溝通與合作逐步展開。我國獨創的高等教育模式——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積極開展與國外教育機構的多層次、多結構的合作。如近年來,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加強,我國國內居民對耳熟能詳的商務管理“金融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漸擴大。中國教育部考試中心與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簡稱UCLES)于1997年1月和9月,共商在中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領域進一步發展合作關系、合作設計部分自學考試專業課程事宜,并于2000年1月開設《商務管理》、《金融管理》專業,2005年3月和9又推出《物流管理》、《采購與供應》等熱門專業的考試。商務管理專業畢業證由主考院校中國人民大學和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共同頒發;還獲得由UCLES頒發的“劍橋高級商務管理證書”,國內外均認可。如此,我們獨創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已經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應時而動,如此亮點突出,特色鮮明,因此最具剖析的參照意義。
2.3高職院校自學考試的終身學習化之路
自學考試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高等教育形式,堪稱新中國教育發展成就的一大顯現,樹立了新中國教育事業的一座豐碑。在這所被稱作沒有圍墻的大學里,眾多原本無緣象牙塔的中華兒女一償夙愿。作為社會發展一分子的個體人類,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里,必須及時更新知識儲備,不被時代淘汰,隨時學習,隨時積累。自學考試作為高等教育學歷補償的使命在今日已經漸漸弱化,伴隨終身教育的興起,正規教育與其他生活經歷之間的界限將日漸模糊。為了自身的生存發展,為了社會的健康進步,自學考試必須及時調整功能與任務,適應學習型社會的需要,為社會的整體發展盡一份力。應該說,大眾化為我們提供了審視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視角,針對此問題進行的學術研究還存在很多有待人們重視和開拓的空間,也提醒我們對待各種難解的困境、僵局,要深入它的真實歷史和現實經驗中,把歷史與當代有機結合起來。
3.結語
高職院校自學考試在各省的迅速發展促進了高等教育式的多樣化,成為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主體之一,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實用性人才,豐富了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的實踐經驗。
參考文獻:
[1]馮成火.農村自學考試改革與發展研究[M].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2]康乃美.自學考試制度研究[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3]黃恩育.自學考試模式新論[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