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遞增,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2013年新增高校畢業生690多萬,加上2012年未就業的畢業生,有將近720多萬的畢業生面臨就業,全國各級政府都在采取積極措施幫助大學生就業。本文針對高校就業指導,通過分析當前就業指導存在的問題,就業指導過程應遵循的原則,對把就業指導落到實處、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學科體系建設、就業指導目標設置、設置合理化就業指導機構等方面進行對策研究,為建立一個科學化、合理化、系統化、規范化的就業指導體系做出分析。
關鍵詞: 大學生 就業指導 就業觀念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繼續將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就業工作首位,暢通高校畢業生職業通道。”[1]在社會主義新形勢下,我國就業體制不斷完善,目前為止我國已基本確立以市場為導向、高校推薦為主、用人單位和學生雙向選擇、國家進行一定調控、全民動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加強大學生就業觀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擇業觀念,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切實把大學生的就業和社會安全穩定緊密聯系在一起,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要求越來越高,責任任重而道遠。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指導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大學生就業的關注,各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得到了很大關注和重視,全國大部分高校對就業工作都開始進行新探索,同時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因為我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起步較晚,很多方面還存在很大問題[2]。
1.高校就業指導學科設置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就業指導學科內容設置非常零散,對學生的指導比較單一,缺乏系統、科學、完整、統一的就業指導學科體系。就業指導單純指向畢業生進行設置,很多高校開設在大四,很多畢業生忙于找工作、畢業相關工作,就業指導課程聽的人并不多,就業指導課成了形式主義。近幾年,大部分高校開始引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到就業指導學科體系,同時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納入就業指導的系統性課程,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引入就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從興趣、性格、技能、價值觀等方面全面了解自己,但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沒有很好有效地融合,各自相對獨立,在銜接上不是特別好。
2.大學生就業指導目標設置問題
目標是人前進的方向,當一個人設置了愿景后,就有了前進動力,每個人的社會活動都具有目的性。對于大學生來說,對他們進行目標設置非常重要,高校就業指導的目的就是讓大學生進行就業,但對于大學生就業目標的設置存在很大問題,大部門就業指導課的老師都是機械地給學生進行知識灌輸,實施填鴨式教學,不真正了解學生所需,這種教學模式導致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出現分歧,教師和學生都把高校的就業率作為唯一目標,重視短期行為,畢業生對自己沒有很好地認識,盲目就業,對自己的個人潛力和對未來發展沒有很好地認識,導致畢業生就業后頻繁跳槽,用人單位抱怨學生的浮躁,畢業生抱怨沒有合適的工作,形成一方面“大學生就業難”,另一方面用人單位急需人才卻找不到的兩難現象。
二、大學生就業指導遵循的原則
對于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是個長期目標,從學生入校就對其進行一定的指導,對于就業來說,什么時候指導都“不早”,在對大學生進行系統化就業指導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則。
1.全程化原則
對于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是一個全程過程,不是階段性、臨時性的一項工作,涉及多方面的內容,要從學生一入校就開始對其進行適合的指導。如學生入校后,大學一年級期間就對其進行興趣分析,讓其真正了解自己的最真實興趣;對性格進行分析,了解自己的性格與什么樣的工作相匹配,根據自身興趣和性格培養自己的技能,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明確自己的目標,進行適合自己的生涯規劃。在大學二年級和三年級幫助學生了解自身價值取向,了解自己的價值觀,選擇適合自己價值觀的企業,對學生進行就業心態教育,幫助其了解就業信息,為其就業準備,在大四的時候給其講授當年就業政策,結合學生自身進行一定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順利就業。
2.全面化原則
在對學生的就業指導過程中,一定要對其進行全面化講解,學生必定是一張白紙,從激烈的高考競爭中進入大學,一切都非常陌生,社會就業壓力讓他們對大學的憧憬變成對畢業的恐懼,這就需要就業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讓其全方面了解就業,消除對就業的恐懼,真正讓就業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3.全員化原則
目前各高校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大學生就業只是就業指導部門的工作,傳統就業指導模式就是就業指導中心發布就業信息、就業招聘會、專場就業講座等,這些現在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高校大學生的就業需要。全員化的就業主要指動員高校全體教職工對學生就業進行指導,真正把大學生的就業落到實處,高校黨政一把手親自抓,重視就業工作,讓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講解專業知識。目前來說,各高校都在競爭生源,而就業質量直接關系高校長遠發展,同時影響教師自身發展,因此大學生就業指導是全員化的事情,專業教師通過教學對學生進行專業行業方面的就業講解,讓學生對本專業的就業有更貼切的了解,學生受到的效果會更好。
4.個體性原則
所謂個體性原則就是尊重學生個體,利用就業指導,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變被動就業為主動就業,激發學生自身潛能,讓學生對自己的興趣、性格、技能、價值觀進行充分了解和分析,真正找到自己的目標,給他們設立愿景,學生成為一個主動的接受者而不是被動的接收者。學生是就業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他們主動尋找,進行自我教育、自我認知、自我提高,變被動的“等、靠、要”求職心理為主動的“學、追、求”求職準備。
三、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對策和建議
目前對于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是各高校都在探索的,根據學生自身特點構建適合的就業指導體系對高校長遠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就業指導落到實處
高校大學生就業關系國家的穩定發展,把大學生就業指導真正落到實處是各高校就業指導部門的責任和義務。各高校應開始職業測評系統和生涯規劃課程,讓學生真正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念。通過辯論會、座談會、專業講座、社會實踐、專家論壇等形式,讓學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和企業的價值觀,認清當前就業形勢,克服錯誤的擇業觀念,就業過程中要從長遠發展看,不要只看當前利益得失,客觀評價自己,調整自己的心態。大學就業指導部門要對學生提供全方面指導,了解學生的求職心理,對其進行分析,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就業責任觀念及正確的就業擇業觀念,克服盲目的從眾、攀比、自卑、自負等心理,幫助畢業生調整好心態,樹立積極的擇業心態,正確面對工作,培養起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勇于創新的品質,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準備。
2.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學科體系建設
目前各高校的就業指導學科體系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每個學校一個模板,在對教學大綱的制定上各有各的特色。因重視程度問題,各高校在教學計劃的制訂上隨意性很大,尤其在理論和實際過程中脫離行業非常遠。要求編寫有針對性的統一校內教材,結合學校專業實際使內容具有針對性,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同時擴大就業指導課的授課對象,讓就業指導貫穿大學整個教育過程,構建完善的就業指導學科體系,按照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給學生開設適合的就業指導。如在大學一年級,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性格和什么樣的職業相匹配,幫助其了解就業的基本情況;大學二年級,讓學生了解自己對技能的需求,了解自身專長,幫助學生培養自身技能;大學三年級,讓學生了解市場需求和雇主需求,進行職業心態訓練,輔導學生求職信和簡歷制作,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組織一些模擬招聘會,讓學生了解真實的市場需求,體驗就業市場;大學四年級,給學生講解就業政策和就業渠道,輔導學生面試的技巧等;在學生畢業后,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培訓和就業指導。
3.對就業指導目標進行設置
在對大學生的就業輔導過程中,不要讓學生認為就業指導就是讓學生找到工作,而是讓學生明白就業指導是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引導學生提升就業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就業擇業觀念。學校在對學生的就業指導過程中,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各個不同類型企業對學生能力的需要是不一樣的。如國企需要“又紅又專”的學生,黨員、三好學生、成績優秀、獲得獎學金等會受到國企的青睞;民企更注重學生的個人能力;而外企更注重學生的執行力,等等。讓學生真正了解自己應該往哪個方向努力,加強學生自身能力培養。同時加強學生的團隊意識、良好溝通能力、創新的能力和組織能力等,鍛煉大學生的求職能力與受挫能力,讓學生主動適應就業市場。
大學生就業是舉國上下普遍關注的問題,當代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寶貴財富,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的后備力量和可靠接班人,是千家萬戶的希望。大學生就業問題是整個民族安全穩定的基石,完善就業指導學科體系,引導大學生合理就業,是社會穩定、國家繁榮富強的大問題,希望通過本文分析給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提供一些幫助,實現高等教育長遠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李克強,劉云山.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梅月云.現階段大學生就業指導模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
[3]夏晨.大學生就業指導問題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0.
基金:2014年河南省社科聯、河南省經團聯調研課題《河南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項目主持人崔曉會,項目編號:SKY-2014-2076,2014年度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科研、教育與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職業生涯規劃課程Sakai系統中在線考試的應用與研究——以西亞斯為例》,項目編號:2014KYYB13,本論文為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