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穎
摘 要: 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領域的廣泛應用,正悄然引發作文教學的深刻變革。信息技術與語文寫作課的整合,為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個性發揮和潛能開發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培養了學生信息獲取能力、信息分析加工能力、協作能力及探索與創新能力,促進了教育教學創新和深層次改革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 信息技術 作文教學 整合
當今社會,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網絡技術為基礎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學策略的制定、教學方式的實施更具人性化的特點,呈現出信息教學特有的魅力。信息技術同樣給作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使作文教學具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把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實現其與作文教學的整合,為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個性發揮和潛能開發提供良好環境和條件。
一、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指出:“不好的教師是奉送真理,好的教師是叫學生發現真理。”學生由于受閱歷、年齡的限制,總感覺沒有東西可寫、沒內容可寫,如果再沒有寫作的興趣,就會對作文感覺頭痛,甚至厭惡。因此,要讓學生始終對學習活動保持一種興奮的狀態,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之中,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信息技術可對素材庫的文字、圖片、動畫、視頻圖像和聲音等多種信息進行集成,這樣大大豐富了信息的表現力,增強了動態效果。利用人機之間的交互功能,靈活調用聲、像、文并茂的教學信息,可以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物、如臨其境。教學時,教師根據作文要求運用信息技術,可把平時不能看到的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也可將某一特定的情景緩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復,以生動的圖、文、聲、像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又有利于把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意識心里和無意識心理有機統一起來,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達到精神集中與愉快并存的境界,從而加速對情景的感知和理解,這些是靠傳統教學語言和靜態畫面無法實現的。
網絡技術的應用,通過超文本技術把相關內容聯系起來,使得處理信息的空間范圍得到擴展;對信息進行延伸和補充,有利于開展研究性學習;通過網絡傳輸功能,無疑又為學習者多方面獲取信息提供了廣闊空間。
二、能夠促使學生獨立思考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對于一個問題,不是要先生拿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乃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手續程序,安排停當,指導他,使他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發生相互影響,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并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思想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
在信息網絡教學環境下,教師不可能是解決所有問題的“全才”,而信息技術無所不包,大大增強教學的功能和人體器官的功能,大大提高人們認識、理解客觀世界的能力,實現具體與抽象、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提供情景、畫面、材料,指導學生進行立體觀察、多向思維,幫助他們弄清任務與人物、事件與事件、人物與事件之間的關系,弄清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之間的關系。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積極思考,發表意見,主動投入到“獨立思考→相互探討→交流看法→實現目標”的合作過程中,以任務驅動的形式,搜集、加工、處理信息,進行研究性學習。這就打破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固有模式,教師不再是維持紀律、施加壓力的監工,而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與決策參與者;學生的學習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模仿在再現”變為“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學生親身實踐、親身體驗、親身感悟,真正成為學習主體。他們在態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參與意識、對社會的責任感、環境意識也都得到提高,這是傳統學習方式所無法比擬的。
信息技術與語文寫作課堂教學的整合,是對傳統寫作教學的變革。信息技術作為提供資源的環境、加工信息的工具,以及學習過程的協作工具、研究工具,在教師知識創新、技術創新、教法創新的條件下,它所強調的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加工能力、協作能力及探索與創新能力,引導學生進行符合情理的想象和聯想,使他們由靜想動,由內向外;由眼前想過去、想將來,由此事物想到彼事物。解決了傳統教學壓抑學生創新性和個性發展的弊端,從而實現了推廣素質教育,推進了教育教學創新和深層次改革目標的實現。
三、提高學生寫作修改能力
陀思妥耶夫斯基指出:作家最大的本領是善于刪改。誰善于和有能力刪改自己的東西,他就前程遠大。評改是學生作文訓練中不可缺少的環節,起到指導、分析、激勵的作用,是提高學生習作質量的有效途徑。
作文評改一直都是一個高耗低效的工作。多媒體可以幫助教師從瑣碎的評改中解脫出來,讓學生直接參與到從批改到講評的整個過程中。傳統的作文批改都是在課后,即使是面批,也只是一對一進行交流,不能使全班學生受益。而使用多媒體,當場組織全班學生集體評議,既節省了時間,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在作文評改課上,教師將有代表性的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上,師生共同討論修改。批改的過程完整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能糾正有代表性的錯誤,而且學生能學到修改文章的方法。修改完畢后,用投影儀將修改前后的作文展示在大屏幕上進行對比,可以讓學生明白修改的重要性,懂得“文章不厭百遍改”的道理,促使學生養成寫完作文后自覺修改的好習慣。這樣的作文講評,既可營造愉快熱烈的氛圍,又利于開拓學生作文思路,有利于后進生借鑒參考,使全體學生互幫互學,共同提高。
總之,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的整合,為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它優化了作文課堂教學環境與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學內容,彌補了傳統作文教學的不足,真正激發了學生作文的興趣,發揮了學生創造的個性,為作文教學開辟了新道路,從而使學生文思泉涌,帶來整體作文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高勇.高中語文與信息技術整合實例.新課程(上),2012(03).
[2]黃麗萍.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寫作整合的教學模式研究.科技信息,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