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丹
摘 要: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本文主要論述了針對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究方面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合作學習 教學模式
構建主義認為,學習是一種主體構建的過程,是學習者與外界的信息發生互動的過程,在互動中必然要進行信息的傳播。所以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相互合作,并注意信息的多向交流。動機激發理論則認為,對于學生的動機激發,其中最有效的一種手段就是在課堂教學情境中創立一個“利益共同體”,而小組合作學習則作為一個利益共同體所存在。
但是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由于一些教師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概念比較模糊,不能有效地把握合作學習的節奏,如果讓小組合作探討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不免形成浪費時間的一種行為,而如果討論一些過于困難的問題,遠遠超過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那么就會使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在課堂情境設計過程中,教師要對課程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個整體的把握,適宜地給學生分配任務,并且能夠在學生探討過程中及時給予適當的指導,這才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精髓,才可以達到課堂教學目標。
一、創設情境,引導合作
興趣是激發學生思維的源泉,是成功進行教學實踐的關鍵所在。當學生對于所學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時,就會在課堂上努力地獲取知識,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學習,而不是在教師的逼迫下被動地學習。因此,興趣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多設計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課題,讓同學小組之間合作探討。例如,在學習加四則運算時,教師可以模擬超市購物的情境,通過變換所賣商品的數量、種類與價錢及自己口袋里的總資產等,讓學生計算未知的量,由于這種買東西的場景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息息相關的,并且在兒童的認知里,只有大人才有錢財的支配權,通過課堂上的情景模擬,可以讓同學產生成就感,增強學習欲望。實際場景與課堂知識的有效結合,可以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綜合發展,配合以教師的及時指導,可以使學生對課堂知識有更好的把握,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收獲知識,領悟合作的真諦。
二、把握時機,提高效率
小組合作學習固然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合作精神,但是小學生的自制力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差的,如果沒有教師的隨時督促,則往往會變成討論與課堂問題無關的內容,因此,教師在學生小組討論過程中要隨時觀察各組討論情況,對偏離正軌的小組進行提醒與糾正。此外,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由于個人知識水平及生活經驗的有限性,對于一些問題的解決還是有困難的,對于這種情況,教師既不可全盤教授,略去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又不可不理不睬,全憑學生討論。正確的做法是教師給學生以適當的提示,然后再由學生自主解決,使得合作學習可以發揮真正的功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獲得問題的圓滿解決。小組合作學習既可以是一些貼近生活的題目探究,如以上的買東西的問題;又可以是一些各執己見的問題討論,如對矩形特征的討論;還可以是一些開放性題目的研討,如一個組合圖形的面積求法,既可以將其分為幾個小的規則圖形,通過求和的方式求出其面積,又可以用大的圖形面積減去空白部分的面積來求。總之,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正確把握課堂的節奏,把握有效時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發揮實效。
三、科學評價,及時鼓勵
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步驟,也是新課程標準中所著重要求的一個教學模塊。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評價體系,不應該只包括對教學結果的評價,還應該包括對教學過程的評價;不應該只是對學生對學習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價,還應該是對學生學習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教師在組織小組同學進行合作學習時,要不斷增強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集體意識與榮辱觀,時刻注重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有效把握課堂小組討論學習秩序。并且教師要定期進行考核,考核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能否滿足課程目標。教師在進行評價時,不可以用統一的標準要求每一個同學,因為每一個人的智力及實際情況是不同的,教師應該樹立這樣的觀念:只要努力了并獲得了進步的學生都是好學生、都應該值得表揚。努力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辱觀意識,個人的進步不是進步,只有集體都獲得成功才是最大的成功。適時給學生以正確的鼓勵,在課堂上每一次小組討論之后都要進行簡短的講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學生熱愛的一種學習模式。但是這絕不意味著要一味地對學生進行鼓勵式教育,如果確實是學生犯了錯誤,則必須進行批評,但批評也應該講究藝術性,要避免用一些絕對性的字眼,譬如“你無藥可救了”等,要委婉地批判性地指出,如“你仔細想一下,你這樣做對嗎”,通過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能夠自己意識到錯誤,這比直接批評打擊其自信心來得有效。
四、結語
新課程標準中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給予了非常重要的評價,事實證明小組合作學習也是非常有效、非常成功的一種教學模式,但是在目前的實踐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仍然不是十分完善,只有通過師生之間的共同探討與實踐,才可以不斷發現問題進而加以改進,才能使合作學習模式日益趨于完善,發揮最大的價值。學生作為課堂實踐的主體,教育事業改革的重要部分,應該給予充分的保護,促其健康發展,是教師、家長乃至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在學生自由發展、健康發展的基礎之下,將合作學習模式大力推廣,從而推動我國的教育事業向前邁進一大步。
參考文獻:
[1]馬騰飛.對于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深入探討[J].學周刊,2012(33).
[2]于丹鳳.淺談小學數學的合作性學習[J].中國校外教育,2012(25).
[3]盧娟.小學數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探討[J].新課程(教研),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