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晨晨 廖思斯
摘 要: 高職幼兒保育專業尚屬新興專業,學生對幼兒保育專業的專業認同感高低直接關系學生能否成為高素質的幼兒保育人才,也關系幼兒保育專業的未來發展乃至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高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問題值得探究。鑒于此,本文通過分析影響學生專業認同感的因素,提出應從始業教育、專業建設及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三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專業認同感。
關鍵詞: 高職幼兒保育專業 專業認同感 影響因素 改善對策
2012年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校”)開設了全國首家幼兒保育專業,專門培養高素質的幼兒保育專業人才。隨著專業建設與發展,幼兒保育專業暴露了一些問題:很多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缺乏明確學習目標和計劃,學習態度不端正,找不到專業學習的價值和意義,對未來感到迷茫和惶恐。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高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情況存在一定問題。
一、專業認同的內涵
所謂“專業認同”,指學生認可并接受本專業,對本專業持積極感情,畢業后自愿從事本專業工作的意愿。專業認同既是一種當前存在的狀態,又是一個持續發展的動態過程,專業認同的形成與發展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同狀況,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專業學習。學生若認同所學專業,則往往學習目標明確,能夠認真投入專業學習和實踐;學生若不認同所學專業,則往往會迷失努力方向,容易出現消極怠學情況。
目前我國在專業認同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在“認同”和“專業認同”相關概念上研究很豐富,“認同”、“專業認同”、“職業認同”和“專業承諾”的界定很清晰,相關實證研究非常豐富。從文獻資料查找的結果看,關于幼兒保育專業的研究很少,以幼兒保育專業為篇名,搜索的結果只有2篇,更缺少與專業認同感相關的研究,原因可能是幼兒保育專業是新興專業。幫助學生樹立基本的專業認同感,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積極性,而且有利于學生快速成長為高素質的幼兒保育專業人才。鑒于此,加強對高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專業認同感的研究,對幼兒保育人才培養、就業乃至學前教育事業發展都很有意義和幫助。
二、影響高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專業認同的因素分析
專業認同是一個不斷形成、發展的動態過程,在不同階段程序狀態也有所不同,且不同個體的專業認同過程亦有所相同。在當前現實中,諸多因素影響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專業認同的形成與發展。
(一)入學動機
學生選擇高職幼兒保育專業的動機和意愿,與其入學后對專業認同的形成與發展有一定影響。根據訪談調查,學生選擇幼兒保育專業有各種不同考慮,主要有:出于個人興趣,喜歡幼兒,希望畢業后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專業調劑,沒有更好選擇;父母意愿;無所謂,只是拿文憑,等等。
實際情況證明:那些通過專業調劑過來的、父母意愿選擇本專業的、對專業無所謂態度的學生,他們的專業認同感往往比較低,以應付態度對待專業學習,并不能真正投入到專業學習中,其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反過來,較差的學習態度和效果又會影響其專業認同的形成和發展,形成惡性循環。那些根據個人興趣選擇幼兒保育專業的學生,對專業學習有明確目標和規劃,且對專業有一定熱愛的學生,則往往更容易投入專業學習,良好的學習效果又會促進其專業認同感形成和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二)專業認知程度
學生對專業的認知程度,對于其專業認同的形成、發展有較為明顯的影響。如果學生對所學專業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則往往能在了解的基礎上更容易形成專業認同,其專業認同一旦形成較為穩固,不會隨意產生太大波動。但如果學生對所學專業缺乏足夠了解和認識,僅僅停留在對專業名稱字面上的了解,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培養目標等不熟悉甚至一概不知,則往往容易形成誤解或偏見,不利于其專業認同形成。尤其是學生入學前對專業情況了解不足,真正就讀后才發現與預期差距較大時,往往易使學生心理受打擊,由此帶來的強烈落差感會嚴重影響學習專業認同感的形成和發展。
(三)社會和家長對保育員工作的偏見
長期以來,在社會和家長看來,保育員就是保姆,保育員的工作沒有太高“技術含量”,也沒有太大價值。從現實情況來看,由于缺乏合理的保育員準入機制,保育員的年齡普遍較大,無論是學歷還是工作能力都較低,能夠完成的就是幼兒園日常的衛生清潔工作,無法勝任真正意義上的衛生保健與生活教育工作,更談不上參與教育教學工作,直接導致極少數人尊重保育工作的專業性,似乎“證實”了社會和家長眼中對保育員的看法。因此,學生對專業認同的形成、發展及就業觀念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加之部分學生眼高手低,在幼兒園見習和實習中,由于不愿意或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日常瑣碎的保育工作中,給幼兒園留下不好的印象,覺得這樣的保育員“留不住”,導致幼兒園和學生之間相互“看不慣”。
(四)專業滿意度
專業建設發展或成熟程度,包括專業課程設置、教師教學、學習氛圍、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等客觀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專業認同的形成和發展。學生如果對所在專業的各項客觀情況不滿意,則勢必影響其專業學習熱情和態度。在訪談學生的過程中發現,少數學生剛進入幼兒保育專業時充滿信心,但隨著學習不斷深入,熱情越來越少,究其原因在于學生對部分教師的教學水平及學習氛圍不滿意。盡管仍然有不少學生從剛開始的抵觸發展到后來的接受、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學生對專業客觀情況的評價,對其專業認同感的形成和發展有不容忽視的影響。
三、改善高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專業認同的對策分析
鑒于筆者是專業教師,本研究嘗試從專業教育角度探究改善保育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感的對策。
(一)加強始業教育,明確努力方向
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同學選擇專業時是盲目的,甚至有同學只是為了大專文憑,并非出于自己的興趣愛好。因此,新生剛入學時,專業需要開展有效的始業教育。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強。
1.專業發展前景認識。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了解專業發展前景,讓學生了解到未來的就業形勢。以寧波市為例,寧波市作為國家學前教育改革的試點城市,2011年寧波市政府承諾的“十項實事”中,確定計劃按省定標準(改、擴)建幼兒園80所,新增幼兒園班級480個。由此可見,幼兒保育專業學生的就業前景較好,高素質的幼兒保育專業人才十分緊缺。
2.幼兒園一線實際情況的反饋。專業通過邀請優秀的保育員、幼兒園園長或已經在幼兒園從事保育工作的優秀畢業生,和學生進行面對面溝通與交流,讓學生充分了解幼兒園的實際情況,特別是保育員工作的實際情況,從而幫助學生認識到幼兒園保育工作的價值和意義,樹立正確的幼兒保教觀念,并從崗位勝任力角度明確在校期間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與技能,有的放矢,為今后發展打好基礎。
3.人才培養方案的介紹。人才培養方案的介紹可以從專業設置大背景出發,從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專業理念,到具體課程設置,并對其中學生都較為關心的學分問題做詳細介紹。其中,尤其明確的是未來的就業崗位,目前我校幼兒保育專業就業方向分為幼兒園保教方向和早教育嬰方向,選擇幼兒園保教方向的學生可以從事幼兒教師工作、保育員工作,需要說明的是,從事幼兒教師工作的學生需要考取幼兒教師資格證;選擇早教育嬰方向的學生可以去早期教育機構(或中心)從事早教老師工作或相關工作。方向或崗位選擇應根據學生個人實際情況而定,不做硬性規定。
(二)加強專業建設,強化專業思想教育
學生進入到專業學習后,要從專業建設角度提高學生對幼兒保育專業各項建設情況的滿意度,強化專業思想教育。
首先,加強教師之間的溝通,統一專業思想。在校內任課教師、校外兼職教師、輔導員、班主任之間形成統一專業思想,明確幼兒保育專業建設方向和人才培養的規格與目標,要求老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盡量避免對專業做出片面的、否定的意見,從積極態度出發,引導學生客觀、完整、全面地認識專業的各項情況,以便統一學生的專業認識和學習思想。避免學生因信息不準確、不完整而形成對專業的誤解和不良評價。但需要提出的是,對學生的引導要基于客觀實際,而不能盲目吹噓。此外,專業教師應發揮主動作用,主動關心學生,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對專業各項情況的意見和評價,積極正面引導學生,督促學生積極投入到專業學習中。
其次,繼續加大專業建設力度,提升學生對專業學習的需求度與滿意度。由于幼兒保育專業是新興專業,無論在課程建設上,還是教師教學過程中都存在許多有待提高與完善的地方。在課程設置方面,需要不斷推進課程體系建設與改革,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通過與政府教育部門主管、學前教育專家、幼兒園園長、保育員的反復研討,建構更為合理的課程體系。目前我校幼兒保育專業的課程體系已經過兩輪調整,學生對專業知識與技能學習的滿意度有非常明顯的提升。在師資建設方面,通過課外培訓、集體備課、相互聽課、教學技能比賽等多種形式努力提高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聘請行業優秀教師參與教學,讓學生從一線實際情況中明確需要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此外,我校幼兒保育專業還需要引進更多高水平的專業教師,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方面,除了要不斷擴大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的規模與數量及增加實驗實訓的設備外,還要與幼兒園進行深層次溝通交流,以期在學生見習、實習中,幼兒園的幼兒教師、保育員能給予我校學生更多專業的、正面的指導。在專業宣傳方面,應成立專業社團,經常組織學生到幼兒園、社區參加各種志愿者活動,如幼兒保育保健知識宣講、幼兒常見疾病的預防與處理等,發揮我校幼兒保育專業的特長,并進行廣泛宣傳、報道,讓更多幼兒園、幼兒家長和社會人士知道幼兒保育專業,逐漸認識幼兒保育工作的價值與重要性,不斷擴大專業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最后,增強專業情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專業情感的養成不是靠一門或幾門特定課程就能實現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教師通過言傳身教,在日常與學生的接觸中影響學生,樹立良好榜樣。另一方面,專業內部組織、舉辦各項競賽與展覽,如幼兒衛生保健知識競賽、幼兒保育技能比賽、手工作品展覽、幼兒故事會、幼兒游戲與活動設計比賽等,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三)加強職業生涯規劃,幫助學生明確專業發展目標
專業還應加強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幫助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合理規劃職業生涯發展。分階段、有重點地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在大一階段,開展專業發展形勢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求學心態,鼓勵學生認真投入專業學習,掌握專業理論知識與實操技能,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奠定堅實的專業基礎;在大二階段,針對學生自身特點和就業意向,鼓勵學生積極投入相關社會實踐,了解專業發展和社會真實需求,提高專業實踐技能;在大三階段,學生均進入幼兒園或早期教育機構實習,開展個別的、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明確職業目標,確定就業方向與崗位,提供就業政策咨詢、就業信息、就業技巧指導等服務。讓學生將專業學習與自身發展結合起來,制訂切合自身實際的職業生涯規劃,從而促進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專業認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馮曉霞,周兢.構筑國家財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屆世界幼兒保育和教育大會簡介[J].學前教育研究,2011,(1).
[2]蔡迎旗.美國幼兒保育與教育中的政府職能[J].外國教育研究,2011,(7).
[3]宋彩虹,張艷娟.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保育人才培養的分析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1,(3).
[4]李艷,曾英.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認同感調查[J].時代教育,2012,(6).
[5]杜英姿.幼兒保育專業現狀和對發展的思考[J].中等職業教育,2012,(7).
[6]秦攀博.大學專業認同的特點及其相關研究[D].西南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