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俊德
摘 要: 初中生物學,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講述了各種生命現象和規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能舉一反三、全面系統準確地認識掌握概念,并從各個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動的規律,將知識融會貫通,這是生物教學的一個難點,同時是一個重點,特別是在教學改革后,如何引導學生學習成為每個教師面臨的新課題。
關鍵詞: 初中生物 教學方法 新課改 新教材 教學策略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已向我們走來,一個嶄新的教材也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如何貫徹新課程標準,適應新的教材體系,走進早已熟悉而今又陌生的生物課堂,是生物教師急需解決的課題。
一、強調師生交往,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
注重開放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體系。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傳遞的過程,而且是師生情感交融、人際交往、思想共鳴的過程,營造師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課堂氣氛是促進學生自主創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方式。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雖然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但這種統一的實質應是交往,是知識、信息的交流。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彰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授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謂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只有師生互動,共同參與,開放性的學習才能真正使我們發展性地了解生物世界的所有科學。
二、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生物科學素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
素質教育已經在社會中形成了潮流,為了適應這一要求而實施的新課程標準也已隆重出臺。教師以往的教學經驗已經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因此教師必然要進行角色轉換,切實更新教學理念方法,自覺學習運用信息技術,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體現教學相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生物學奧秘包羅萬象,新教材安排了形式各異、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課堂教學應注重分層次教學,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積極營造和諧的育人氛圍,使每位學生都樹立信心,揚起理想的風帆。熱愛大自然、關注生物、維護生態平衡等,良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完全可以在教學中滲透和培養。新教材每章節前的情境解說圖片,以及每節“課外閱讀”,反映現代生物學的迅速發展、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生物學聯系生產實際應用,均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促進學生作為普通公民公民應具備的生物科學素養的形成。
三、教師的語言要活潑機智,應有較強的臨場應變能力
對初中生而言,學習的動力仍然主要源于興趣,也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主動學習。如果教師專業知識儲備不足,課前準備不充分,教法單一,上課照本宣科,語言平淡無力,則必然會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昏昏欲睡或思想開小差。所以教師課前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充分準備各種教學用品,搞好新課導入,盡量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語言力求風趣幽默,最大限度地把學生的興趣激發起來。教師的活潑幽默往往能收到奇效。
四、應廣泛聯系生活實際
生物科學是一門與實際聯系十分緊密的科學,生物教師在課堂上絕不能照本宣科,而應廣泛聯系實際,尤其是學生的生活實際,這必能使學生對生物學產生濃厚興趣。例如在學習“關注食品安全”這部分內容時,我讓學生將自己平時吃的零食(帶包裝)帶到課堂上,讓學生對這些零食進行分析研究,學生經過認真觀察和思考后就自己的發現在班上進行交流,之后我再讓學生談談在生活中如何注意食品安全,學生各抒己見,互相補充,一節課下來,學生人人感到收獲不少。我在每節課上幾乎對每個知識點都盡量做到聯系實際,如學習細菌的知識,就聯系食品保鮮技術;學習植物的光合作用,就聯系農作物的增產技術;學習植物的生殖,就讓學生觀察花和果實的結構;學習青春期發育的知識,就為學生具體講解青春期的衛生保健知識;學習人的呼吸系統,就聯系吸煙的危害、煤氣中毒的急救等;學習人體的血液循環,就聯系各種心血管疾病、義務獻血等,事實證明,只要教師在課堂上注重聯系實際,就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手與腦都“活”起來,也讓課堂“活”起來。
五、新教材要求教師要改革評價方法
教學改革的教學評價,是從單純通過書面測驗、考試檢查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的程度,轉變為運用多種方式綜合評價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與技能、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變化與進步。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我們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再以學習成績的好壞論成敗,而是要看其各方面的發展與變化。要面向全體學生,學會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看待學生,發現學生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要尊重學生,不能輕易對學生進行否定。對學生進行鼓勵與肯定,極大地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欲,同時活躍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很大促進作用。課堂上教師要巧妙提問,有時要故意設計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使那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也能回答出來,或在教師的引導與啟發下基本正確地回答出來,從而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