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
[摘 要] 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的成長發育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做好小學語文教學是廣大教師必須仔細思考的重要問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使得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筆者認為要做好小學語文教學,我們應當引入故事教學,通過故事教學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提供積極的幫助。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故事教學;實際運用
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有著重大意義。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自制力不夠,語文學習內容相對來說又比較枯燥、無聊,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少學生經常出現開小差的情況,學習并沒有興趣。而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內在動力,為了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教師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認為故事教學能夠很好地實現這一目的。通過故事教學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上課的時候精神高度集中,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此外通過故事教學還能夠比較好地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起到積極的幫助作用。
一、故事教學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積極作用
故事教學的引入對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能夠起到積極的影響。首先,故事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在故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處于比較活躍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下的學生學習能力能夠有所提高。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很有可能受到啟發產生一些屬于自己的思想,所以說故事教學對學生的理解能力的發展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其次,故事教學能夠極大豐富語文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學科的教學都需要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從故事中理解到很多的道理,同時故事沒有具體的硬性規定,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思想自由想象,因此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都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此外學生通過故事能夠收獲很多的知識,這有利于學生產生更加深刻的思想。語文學習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背誦和默寫,更加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思想,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問題。小學語文教學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還有價值觀,這些才是小學語文教學真正的重點。最后,小學語文教學引入故事教學對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和重、難點的教學質量的提高都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比較豐富,因此教師能夠選擇的范圍比較大,但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比較重,學生的學習負擔也比較重。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熟悉和了解地點、時間、事件過程、人物關系等種種內容,這些內容的理解難度比較大,但是通過故事教學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二、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1.將生活引入到語文教學之中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能夠比較好地將小學語文教學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要知道語文就是從生活中來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也不能離開生活。在生活的幫助之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其教學質量也會得到可靠的保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需要有意識地將生活和教學緊密聯系起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營造積極的教學情景,讓學生進行實際鍛煉。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是聽、說、讀、寫,這些能力的培養在生活中有其實際運用,因此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使用這些能力來鍛煉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故事教學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幫助學生身臨其境,以這種方式陶冶學生的性情。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尊重學生的學習主人翁地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的禁錮,將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核心位置。同時要明確自身的地位,將自己放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交流,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另外,雖然教師要將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核心位置,但是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故事教學法,教師可以將原本復雜深奧的內容變得富有可讀性、趣味性。根據課文內容的不同教師可將其主要內容提煉出來,在保證時間、地點、人物還有事件過程等主要內容不變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將其故事化,這樣一來學生理解起來就會更加容易。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課本內容推薦給學生一些課外內容,通過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認識,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提供積極的幫助。
2.創建良好的教學情景
故事教學法的運用對創建良好的教學情景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創建一定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理解知識,而科學的語文教學離不開創設情景,情景創設質量會影響到語文教學質量。通過故事教學法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故事化,而且小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表演積極性,通過表演課本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簡單來說,就是將課文變成劇本,然后讓學生分別扮演其中的角色,一部分學生進行表演,而另外一部分學生進行觀察,并且在最后進行評價。當學生完成好這些任務,他們也就對課本內容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在角色扮演的時候,教師還可以給學生一定的發揮空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適當改編故事內容,這有利于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舉個例子來講,筆者在教學《黃石國家公園》中狼和鹿的關系時就通過故事教學法讓學生嘗試扮演相關的內容。在表演之前學生為了分清楚角色和任務就必須要細閱讀課文,另外這篇課文只提供了故事梗概,其思想隱藏得比較深,因此筆者就讓學生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嘗試構建狼在滅絕過程之中的族群活動以及鹿從興盛到衰敗的族群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對故事內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時也明白了文章的主要思想和情感,而且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小,負擔也比較小,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就明顯提高。
三、運用故事教學法需要注意的地方
1.選擇合適的講故事時間
故事教學法的運用需要教師選擇合適的時間。簡單來說,運用故事教學法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因此,教師在使用故事教學法的時候就要選擇學生學習狀態比較好的時候。此外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故事教學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個時候教師應該積極地給學生支持、幫助,不能胡亂批評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耐心對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的提升能夠起到積極的幫助。
2.發動學生加入到故事準備中
語文教學內容龐雜,單憑教師一個人很難真正做好各個方面的工作,因此為了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教師應該發動學生,讓學生和教師一起努力做好語文教學工作。教師可以對下節課需要用到的故事提前要求學生進行搜集,對完成任務比較好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積極的表揚。另外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更多的權利,讓學生自己講述搜集到的知識,這樣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3.通過故事教學法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故事教學法的運用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能夠起到積極的幫助。語文寫作需要學生有比較好的想象力,而故事對提高學生想象力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故事,然后讓學生根據教師講的故事自己進行改編,構建一個新的故事。這樣能夠比較好地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自信心。
故事教學法對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廣大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故事教學法,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地運用故事教學法,相信通過不斷努力我們一定可以做好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王立格.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4,(8).
[2]趙靜.淺議小學語文故事教學法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2015,(1).
責任編輯 敖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