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艷玉
[摘 要] 一直以來,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中學體育課程教學處在邊緣地位,學校教學的重心放在文化課程上。即使在中學體育教學中也是關注競技體育,而“發揮體育教學功能,增強人民體質”的指導思想沒有真正得到貫徹,筆者就如何發揮中學體育教學的普及功能進行了相關研究。
[關鍵詞] 中學體育;體育競賽;創新;健身
體育是提升大眾身體素質的基本活動,因此中學體育教學不僅要注重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提升學生的體育水平,還要發揮體育的輻射功能,引導全民健身。然而,長期以來,中學體育教學的形式比較單一,課堂內容比較單調,不僅對學生體育水平的提高有限,也難以為競技性體育項目輸送人才,對普及全民健身更是遠遠不夠。在新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的今天,如何發揮中學體育教學的功能,普及全民體育,是今后體育教學的目標和方向。
一、將課堂體育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有機結合起來
當前,中學體育教學的主要途徑之一是體育競賽,競賽可以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運動中,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并幫助他們掌握運動知識和技術,從而提高學生的體育水平。然而,體育競賽雖然在提高學生身體綜合素質方面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畢竟參與面有限,仍然不同于一般的體育活動。一般的體育活動形式和內涵上具有多樣性、趣味性、娛樂性和健身性的特點,參與人數較多,涉及范圍廣。因此如果將課堂體育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對于體育的普及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國務院頒布實施的《全民健身計劃》是國家發展社會體育事業的一項重大決策,是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我國發展全民健身事業的綱領性文件。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落實,學校體育教育的理念也逐漸與《全民健身計劃》融合起來,既注重學生在校期間體育水平的提高,又關注學生進入社會后體育活動的開展情況,從而引導全民體育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想真正落實這一計劃,必須將全民體育運動的思想貫穿于學校體育教學中,徹底轉變以競技體育為主的單一的學校體育教學思想,豐富中學體育教學形式,把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樹立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作為中學體育教育的主要任務。尤其是要創新中學體育教學的方式,改革體育教學的思路,把那些有利于中學生強身健體的運動加進來,同時讓競技性運動逐漸融入到具有趣味性、娛樂性的大眾體育活動中,構建中學體育教學的新體系。
二、將體育競賽與群體體育活動結合到教學中去
體育教育的形式是非常多樣的,除了體現競爭,學校體育教學中所應體現的健身性和趣味性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將幾者結合起來才能體現體育教學的真正宗旨。因此,在中學體育教學中,要經常性地開展一些大眾化的群體性體育競賽項目,使學生能夠在群體運動中樹立集體責任感,樹立合作競爭意識,感受群體體育競賽所帶來的樂趣,這樣既能夠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又能夠培養學生的集體責任感,樹立體育競爭意識。體育教學實踐證明,群體性、健身性的學校體育競賽,能夠讓學生愉快地參與其中,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從而達到學校體育健身育人的良好效果。同時,這樣的群體性體育競賽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使中學體育教學的普及性得到充分地發揮。
三、將體育教學與培育校園體育文化有機結合起來
中學體育教學并不單包含對學生進行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它還包含創建體育文化這一方面。校園體育文化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全面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當下,創建和培育優秀的校園體育文化也是體育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校園體育文化是將體育運動和體育鍛煉、體育傳播、體育精神有機結合起來,幫助師生樹立和提高全面健身、終身體育的意識,賦予中學體育教學更多內涵,使教學質量真正得到提高的一種具有感召力的校園文化。
培育校園體育文化,首先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導思想,要樹立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相適應的全面性健康要求,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對社會的責任感,培養堅韌不拔的意志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其次是為素質教育服務。體育教學中推行素質教育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他們的人文體育的素養,培養他們健康的人格,增強他們的健身意識與品德修養,培養他們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四、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應注意的相關問題
1.樹立全新觀念,明確改革的方向
新的體育課程改革明確強調,要樹立體育教學的全新思想,體育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尤其是要推動群眾性體育活動的廣泛開展,并要將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不斷貫徹于體育教學中。只有明確了這些方向,才能夠徹底轉變傳統體育教學思想,制定科學有效的改革措施,將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有機結合起來,使學校體育真正面向全體學生,面向未來。目前,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各級教育部門都提出了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生素質的口號,嚴格規定了學校上課的時間和所留作業的多少,并規定了體育活動的時間。為此,各中學應嚴格執行這些相關的規定,將學生從繁多的作業中真正解脫出來,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參加體育活動,并經常性地組織一些相關的群眾性體育競賽活動,讓更多學生參與進去,達到普及健身的目的。同時,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健全監督制度,使中學體育活動的時間能夠真正得到應有的保障,而不是應付上級檢查,作表面文章。
2.通過建立各種組織和活動,推動體育的普及
為了使中學體育教學的普及性真正得到落實,我們應該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引導和鼓勵學生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積極建立體育協會、體育俱樂部等組織,統籌開展體育活動,積極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為了使體育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學校還可以采取多種方式,集思廣益征集相關內容,使體育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另外,組織和開展體育運動,包含了許多相關的工作,比如宣傳、編排、主持等,這讓學生在組織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既增長了體育知識,又鍛煉了組織能力、交際能力等各方面的才能,使體育更深入人心。當然,在開展體育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一些細節問題,比如獎勵要盡量面向全體學生,多記團體分數,多比進步,使全民體育的效果能夠得到實現。當然,對于那些表現狀態良好、精神品質突出、組織工作到位、服務工作優秀的,也應該給予適當的獎勵,使更多的人在體育活動中得到激勵和鞭策,從而更積極地投身到體育運動中去。
3.結合實際情況,使體育活動逐漸普及
中學體育教學要能夠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當地的特色,有選擇性地開展群眾體育活動,要考慮到實效性、趣味性和適用性,在廣泛參與的過程中,提高大家的體育意識,并逐漸形成良好的制度,使體育活動蔚然成風。
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落實,體育教學的方向也在逐漸發生轉變,全民體育、終身體育已經成為今后中學體育教學的方向。廣大體育教師也要積極落實這一思想,通過轉變觀念,改革方法,讓體育教育的目標真正得到實現。
參考文獻
[1]袁貴仁.素質教育:21世紀教育教學改革的旗幟[J].中國教育學刊,2001,(05).
[2]張明偉.新課程背景下對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能力培訓的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1,(04).
[3]季克異.要深刻領會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J].中國學校體育,2001,(02).
[4]謝恩杰,張建業.對我國全民健身路徑工程現狀探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5,(03).
責任編輯 萬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