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元

[摘 ? 要]小學高年級是學生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認識和道德判斷能力,養成行為習慣的重要階段?!皥A明園的訴說”是教科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不能忘記的歷史》中的第一個主題活動。“圓明園的訴說”教學活動設計注重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的學科特點,利用課件創設情境,通過圓明園前后的對比,討論圓明園為什么會被掠奪以及是否可以重建的話題。教師可借此次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讓學生體會到“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情感,進行民族精神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圓明園的訴說”是教科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不能忘記的歷史》中的第一個主題活動。
【設計理念】
小學高年級是學生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認識和道德判斷能力,養成行為習慣的重要階段。本課的設計注重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的學科特點,利用課件創設情境,通過圓明園前后的對比,討論圓明園為什么會被掠奪以及是否可以重建的話題,以及中共十八大精神和 “中國夢”設想,激發學生奮發學習、建設祖國的決心。
【教學目標】
1.通過世人對圓明園的種種悲嘆,激發學生的共鳴,進而達到了解歷史以史為鑒,決心奮發學習,振興中華的目的。
2.讓學生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
3.培養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了解圓明園的相關歷史,激發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
【教學難點】以史為鑒,奮發學習,以主人翁態度實現復興中華的“中國夢”。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教學課件,學生收集圓明園和相關歷史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深情朗讀法國作家雨果的來信——“在世界的一隅,存在著人類的一大奇跡,這個奇跡就是圓明園。圓明園屬于幻想藝術。一個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薈集于圓明園。只要想象出一種無法描繪的建筑物,一種如同月宮似的仙境,那就是圓明園。假定有一座集人類想象力之大成的寶島,以宮殿廟宇的形象出現,那就是圓明園。”
2.教師問:“聽了雨果的這段話,你腦海中的圓明園是怎么樣的?有什么疑問嗎?(讓學生質疑)可是,留在我們眼前的只有幾根殘缺的大石柱。它們靜靜地站在那里,像一座紀念碑,訴說那段屈辱的歷史?!崩^而板書:圓明園的訴說。
設計意圖:用雨果詩情畫意的文字和圓明園遺址圖片制造出強烈的對比,產生震撼心靈的效果,引發孩子們的疑問,為更好地學習本課埋下伏筆。
二、學習新課,結合多媒體滲透內涵
活動一 感受圓明園的美
1.課件播放《圓明園》短片,讓學生看后談一談有什么感受。(預設:金碧輝煌、氣勢恢宏)
2.認真體驗圓明園的美。課件出示,教師帶領學生仔細鑒賞,在驚嘆聲中了解到圓明園珍寶的價值無法計算。
3.小結:氣勢恢宏的建筑、價值連城的奇珍異寶,使得圓明園被譽為“萬園之園”。(板書:萬園之園)
活動二 圓明園的毀滅
1.設疑引入:那些價值連城的珍寶去哪里了?那些美麗建筑去哪里了?圓明園為什么會變成今天這個模樣?(觀看圓明園殘跡圖片)
2.穿越歷史時空,了解事情的真相。播放音像資料《火燒圓明園》,看后談一談感受。(預設:惋惜、遺憾、侵略者強盜無恥行為)
3.小結:這把大火把恥辱烙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里,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國,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個萬園之園毀于一旦,化為一片灰燼。(板書:毀于一旦)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展示圓明園被毀的過程,激起學生對侵略者強盜行為的痛恨,對腐朽的滿清政府的痛恨。在這一過程中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為落實情感目標打基礎。
活動三 圓明園被掠奪的原因
1.激發學生情感:孩子們,看到這里,你的心情怎樣?(預設:憤怒,侵略者簡直太可恨了!心痛,這么多奇珍異寶就這樣被毀掉了!)
2.思考:圓明園如果存在于現在的中國,它還會遭到掠奪嗎?為什么?(預設:“遼寧號”航空母艦、原子彈等)播放中共十八大胡錦濤總書記的部分報告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復興中華展覽時的講話。
3.小結:科學技術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充分說明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已經成為東方雄獅,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中共十八大為我們勾畫了美好的藍圖,讓我們在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領導下,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學習。
設計意圖:設計了一處沖突,讓學生通過對比,產生為強大的祖國而自豪的民族自豪感,愛國主義教育的落實變得自然而然。也通過近期的時事政治讓學生懂得中國還有更好的強國夢藍圖。
活動四 舉辦辯論賽,討論圓明園是否要重建
辯題:圓明園應該重建(正方)/圓明園不該重建(反方)
辯論要求:A.亮出自己的觀點;B.圍繞觀點說明理由;C.語言表達準確流暢。
預設。不該建的理由:歷史不可以復制;文化不可以復制;圓明園的修復難度很大;勿忘國恥,振興中華……該建的理由:發展旅游事業;讓歷史重現……最后老師宣布辯論結果,并相機板書: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設計意圖:辯論可以讓學生思想交流、心靈碰撞,同時對學生思維敏捷性、表達準確性的培養十分有益,在辯論中讓學生體會到“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情感,進行民族精神教育。讓孩子們談怎樣做才能讓祖國更強大,進一步加深孩子的責任感、緊迫感,有利于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促進良好品德的形成。
三、總結全課,深化情感
1.老師激情總結,師生唱響《歌唱祖國》(視頻引領)。
2.課后請同學們再查找有關圓明園的資料,認真閱讀。然后制作卡片,發表感言,在班上展覽出來。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1.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情感。本節課筆者設置了三處影片情景體驗:第一處是讓學生觀看影片《圓明園》,從中體會圓明園的美,了解那里珍藏著無數的奇珍異寶。這時,學生們發出了一聲聲的贊嘆,為昔日圓明園的美與寶物而陶醉了。第二處是觀看影片《火燒圓明園》,讓學生仿佛看到了當年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焚燒搶劫的一幕,在學生心中產生悲憤、痛恨的情感。第三處是隨同影片齊唱《歌唱祖國》,學生從影片里展現的國慶閱兵中,體會到祖國的強大。三處影片的播放,再現了一幕幕情景,讓學生的情緒一次又一次地波動,情由景而生,心有感而發,學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對美麗圓明園的陶醉、為圓明園的毀滅而惋惜、痛恨英法聯軍的暴行以及有今天強大祖國而自豪的真情實感。讓學生充分地進行情感體驗,激發起學生的共鳴,很好地落實了本節課的情感目標。
2.處處設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本課開始,利用法國作家雨果的來信讓學生產生興趣,激發學生想知道信中內容的欲望。從雨果描繪的圓明園與現在圓明園殘跡產生強烈的認知沖突,以及圓明園被毀前的金碧輝煌與被毀后的斷壁殘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與清政府的腐敗對比,產生疑問,
3.從活動中體驗,明白道理。本節課筆者設計了四個活動,將枯燥的書本學習內容融入活動中,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情感,明白道理。特別是“活動四:圓明園是否要重建”的辯論賽,正反雙方的辯論都十分精彩,不時響起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他們從辯論賽中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知道要以史為鑒,從小努力學習,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