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英杰
摘 要:音樂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為了培養學生基本的音樂素養,也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更為了確保音樂課堂高效率的實現,在素質教育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要組織多樣化的課堂活動來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確保學生在高效的音樂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興趣;素質教育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聲的前提。”可見,在音樂課上培養學生的興趣是確保課程魅力得以最大化展現、學生得以健全發展的基礎。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進行論述,以期能夠為學生綜合全面地發展做好保障。
一、借助情境法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境法的應用是為了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場景之中,目的是讓學生輕松地、愉快地在情境中找到學習音樂的樂趣。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我們可以創設游戲情境或者是表演情境來有機地將音樂教學內容結合在一起,以確保學生在教師創設的精彩情境中體會學習音樂帶來的樂趣,同時,也為學生健全地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冬瓜和南瓜》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本節課的授課時,我選擇了“表演情景”創設的模式,首先,我根據歌詞(小甲甲籬笆外種冬瓜呀,小丫丫籬笆外種南瓜呀,冬瓜伸出了小芽芽,南瓜拱出了小莢莢。甲甲幫丫丫把水灑呀,丫丫幫甲甲把架搭呀,把呀把架搭呀!)將其創設為表演情境,選擇兩名學生分別扮演甲甲和丫丫,然后,進行表演。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自主表演中掌握歌詞的含義,同時,也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有著密切的聯系,進而促使學生以積極的興趣走進音樂課堂。
二、借助領唱法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說,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所以,在素質教育下,我們可以借助“領唱法”,鼓勵每位學生自主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并在教師的肯定中體會到學習帶來的成功喜悅。
例如,在學唱《美麗的家鄉》時,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的課堂主體意識,也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授課的時候,我首先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唱,當一部分學生學會之后,我們就可以選擇其中的幾名學生進行領唱,讓他們帶著其他學生進行學唱,這樣不僅能夠直接打破教師“一言堂”的模式,給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而且還能保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最終,在提高學生學唱質量的同時,也為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借助直觀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直觀法的應用是為了直接打破傳統簡單教唱課堂的沉悶,也是為了給音樂課堂增加樂趣,更是為了提高音樂課堂的效率,所以,素質教育下,我們要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價值,要將音樂教學內容直觀地展現出來,目的是讓學生在視頻、圖片等視覺的沖擊下找到學習的樂趣,進而也確保高效音樂課堂的順利實現。
例如,在教學《拉薩謠》時,由于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藏族的名勝及風土人情,了解拉薩,所以,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授課時,我首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拉薩的“氆氌”“青稞酒”“酥油燈”“阿姐鼓”等,這樣一來能夠拉近學生與音樂之間的距離,而且,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直觀的課堂中輕松地走進音樂課堂,同時,促使學生以愉快的心情走進音樂課堂活動。
四、借助小組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組學習法是課改下所倡導的一種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能夠發揮學生主動性、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方面。所以,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小組學習模式的價值,要鼓勵學生在小組交流、討論中找到學習音樂的樂趣,同時,也逐步提高音樂課堂的效率。
例如,在教學《梅花》時,由于這是一篇古詩新唱,歌詞對于學生來說都是熟悉的,所以,我們除了要教會學生“唱”之外,還要教會學生“鑒賞”,目的是讓學生在音樂中體會美、感受美。因此,本節課我選擇了小組學習模式,首先,我引導學生去分析歌詞,然后,體會歌詞中所描繪的情境,并以小組為單位將其畫出來,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繪畫與音樂的結合對學生藝術素養的全面提升也有著密切的聯系,進而在保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展現音樂課程的魅力。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活動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促使學生在精彩的音樂課堂中獲得健康而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曾海燕.小學音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成功:教育版,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