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玲莉
摘 要:闡述了新常態下和諧課堂實施的策略、實質和意義,得出結論:新常態下,立足英語語言雙重性,打造和諧課堂,方能取得教學雙贏。
關鍵詞:新常態;小學英語教學;和諧課堂
新常態(New Normal)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對穩定的狀態。這是一種趨勢性、不可逆的發展狀態,意味著中國經濟已進入一個與過去30多年高速增長期不同的新階段。筆者認為,現階段的小學英語教育,也進入了“新常態”——除了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它還承擔著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重要使命。構建和諧課堂需要創造三種環境,下面結合譯林小學英語5B Unit 6 In the kitchen談談我的做法。
一、詞匯教學講科學——創造穩定愉悅的心理環境
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說:“沒有語法,人們表達的事物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事物。”由此可見,詞匯教學在語言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頭腦風暴和聯想記憶,使學生更容易習得單詞,獲得學習的自信。
1.頭腦風暴——構建學生初級詞匯庫
本單元談論的是Mike一家做晚飯的事,涉及一些食物和飲料類詞匯,相關內容學生在4 A Unit 2和Unit 6中都接觸過不少。教學時,開展單詞頭腦風暴,讓學生列舉所有食品和飲料,喚醒了學生的記憶,把單詞串成了網絡。學生分享很多課外單詞,如pizza,dumpling,還合成了一個新詞milk tea,大家一起學習新單詞,無意間積累了大量的課外詞匯。
2.聯想比較——助力學生突破記憶難點
指導學生運用音、形、義相結合的方法記單詞。在教讀meat這個單詞的時候,啟發學生找同音詞meet,讀音的難點在無形中就被突破了。學習potato和tomato這兩個相近單詞時,引導學生進行結構、讀音、尾字母的比較,總結規律。記憶本單元中的新單詞crown,聯想單詞brown,spot對比單詞stop等,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語言運用求真實——創造真實開放的語言環境
課標明確指出:注重語言實踐,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各種語言知識的呈現和學習都應從語言使用的角度出發,為提升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Unit 6 In the kitchen是對現在進行時一般疑問句問答的學習和there be句型的復習。我設計時步步推進,提升學生語用能力。
1.生動的復習鋪墊
課前,我在教室的幾個地方放置好食物。授課時,通過示范引導學生發現教室中的物品,并進行問答。出于對食物的好奇心,學生大膽嘗試,不斷用句型進行對話,達到了預期效果。最后我用藏在講臺中的面包(Is there any bread in the classroom?)導入課文。這樣滾動復習句型,學生想忘都難。
2.步步為營的新授
我呈現出劉濤的父母在廚房準備晚飯的圖片,啟發學生思考。What is Mr Liu doing now?Is he watching TV?Look,what is Mrs Liu doing?Is she washing clothes?What is Liu Tao doing now?這一輪的師生對話,學生與圖片對話,巧妙地滲透了現在進行時這個重點,且與文本理解相呼應。
3.靈活開放的拓展
設計蘇洋和她的朋友做家務的情景,學生編對話、表演對話、評價表演,最后進行寫話,通過一系列思考探究和語言輸入,激發了學生的寫作欲望,寫出的小短文源于課本,高于課本。
三、情感目標巧滲透——創造積極向上的人文環境
課標指出:義務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人文性。它承擔著培養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深入學生,抓住課堂細節,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和人文素養的培養。
本單元要求掌握Its yummy/nice!等表示夸贊的常用語。我請學生夸一夸其他同學。通過平時的觀察,我發現,我們班的小史同學特別愛漂亮,注重打扮自己。但她上課時很少發言,學習上得過且過,缺乏學習興趣。經過同學和老師的夸贊(夸她既漂亮又用功),她興奮又害羞。課后,她主動與我交流,更讓人欣喜的是,我發現她的所有作業完成得非常認真,愛漂亮的小姑娘變了!
當我提議夸獎小助手飛飛時,出乎意料,學生不愿意。飛飛作為班長,表現優異,學生反感的情緒說明什么呢?我找她談心并告訴她,說話做事要講求方式方法,不能“簡單粗暴”。如何既幫助老師又維系好同學間的關系呢?相信聰明的她一定能處理好。
綜上所述,和諧課堂的建立,能使英語教學真正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目標,是新常態下的必然選擇。然而,教師面對多方的壓力,在教學中總會遇到各種問題,和諧課堂的建立和優化仍需不斷探索。教師只有直面新常態,從自身和學生出發,做好轉型升級,才能從最大意義上優化教學。
參考文獻:
盧麗萍.關于小學英語教學現狀及改革研究[J].校園英語:中旬,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