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梅
(山東省泗水縣第一中學)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進程的不斷推進,高中階段的教學改革也在不斷深入進行,除國家課程外,還開發了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其目的就是要增加各學科的教學資源,整合國家、地方、校本三方面的課程資源。在傳統的教學中,歷史學科是由國家統一開發教材、設置課程、評價教育結果,這種教學模式長期以來都發揮了很大作用,為我國的基礎教育事業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理論的誕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目前這種單一的國家開發課程模式早就表現出弊端,甚至越來越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所謂人力資源是指人員的力量,就歷史學科中的這種人力資源就是歷史教師、專家和學生共同組成。這三者也是教學實施的主體,教師的專業能力提高,教師能夠具備豐富而寬泛的知識面,可以更好地提高歷史教學效果,教師豐富的歷史知識和相關的學科知識可以在學生面前樹立一個通曉古今中外、博識天文地理的專家形象,從而實現課程資源價值的超水平發揮。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課題組決定定期聘請專家進行講座、座談以提高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促進教師知識面的開闊,教師的專業素養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并且對學生的學習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作用。
(1)大力開發校內物化課程資源,搜集、制作、購買與歷史教學有關的文物、實物、圖片、書籍、資料、音像材料等并結集成為第一手資料。
(2)充分開發、利用校外物化課程資源,包括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歷史遺跡等進行參觀訪問形成訪談綱要和結果匯編。
(3)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媒體,開發、利用信息化課程資源形成課件,如校內信息技術資源、網絡資源和遠程教育資源的共享和開發。
(1)完成教師關于課程理念的觀點轉變,強化教師的課程資源開發意識,正確認識課程資源這一課改過程中重大問題在整個歷史教學中的地位。
(2)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歷史的氛圍和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聽眾地位,讓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成為知識的共同構建者,以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多元化發展,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整理上傳典型課教案、實錄作為校內教師教學的共享資源。
(3)拓展狹隘的歷史教育內容,開闊教師的教育視野,轉變教育觀念,激發教師的創造性智慧,成為教改的先行者。
(4)形成一套比較成熟的課程資源理論或歷史校本教材。形成網絡資源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
比如,人民版高中歷史《羅斯福新政》一課的教學,我在課堂上將本課內容歸納為三大部分:(1)美國怎么了?(介紹新政的背景)美國當時面臨的四種危機:金融危機、工業危機、農業危機、民生危機。(2)美國怎么辦?(介紹新政的措施)(3)新政給美國帶來了什么?(也就是新政的影響)這樣將文本資源進行整合后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危機 治理藥方 措施 功效金融危機 《緊急銀行法》禁止兌換黃金和出口黃金,增發貨幣;成立聯邦儲備銀行銀行信譽恢復,解決貨幣饑荒,促進金融業正常運行,為工農業生產恢復提供了保障工業危機 《全國工業復興法》建立公平競爭和關于產量、價格銷量等規則;規定工人的基本權利,如規定最高工時和最低工資減少盲目生產,克服生產過剩,工業生產逐漸恢復;勞資矛盾有所緩和農業危機 《農業調整法》給減耕減產的農民提供補貼;剩余的產品由政府收購、部分銷毀或暫存倉庫減少農產品過剩,提高農產品價格,保證了農民利益,對農業的復蘇起到積極作用民生危機《聯邦緊急救濟法》《社會保險法》《全國勞工關系法》《公平勞動標準法》政府撥款進行大規模社會救濟;大力興辦共同工程,如民間資源保護隊、田納西水利工程等,以工代賑;實行養老金和失業保險制度緩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穩定;增加就業機會,擴大內需;改善基礎設施
歷史教學資源的改革和整合,可以開闊視野,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讓教學“活”起來。另一方面,可以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可以開闊教師的教育視野,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可以說,課程資源的作用更加重要,提出歷史課程資源的整合是此次課改的一個亮點,也是一個難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宋旭飛.開發利用地方歷史課程資源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