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月娥
摘 要:“三學三評”的歷史與社會“綜合性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實踐探索就是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上,實現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構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課改;高效;課堂
在課改方興未艾的浪潮中,如何使我們的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進一步實現高效,如何大面積地提高社會學科教學質量?我校學習了一些先進課改學校的實踐成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還根據自己的實踐創設立足本校學情的課改方向。在社會學科創設了“三學三評”的歷史與社會“綜合性學習”課堂教學模式。
一、“三學三評”的歷史與社會“綜合性學習”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的課堂的涵義
“三學三評”的歷史與社會“綜合性學習”課堂教學模式中的三個“學”各有內涵。分別是“課前自學”“課中展學”“課后固學”。具體如下:
1.課前自學
學生根據導學案獨立學習基礎知識。包括自主閱讀課本;看學案,了解“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難點”;通過閱讀思考,將教材內容問題化,答案內容要點化,要點內容條理化。
2.課中展學
主要是小組互助學習,內容有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本組的展示專題,包括展示內容的整理、分配、組內的疑難問題等。如“對子”交流、組內小展示、各組交流討論成果等。
3.課后固學
學生回憶、思考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和重、難點。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進行及時評價。這種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根據學情編寫的導學案為學生的學習載體和教師的施教主線。其流程可以用圖表概括為:
■
二、“三學三評”的歷史與社會“綜合性學習”課堂教學模式流程簡介
1.課前自學
教師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后,就要組織學生結合導學案來閱讀教材,對課文教學自學。通過自學完成導學案中知識清單的內容,使學生對本課的基礎知識進行自學解決。通過閱讀思考,將教材內容問題化,答案內容要點化,要點內容條理化。
2.課中展學(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提出問題
教師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學生把自主學習中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或是自己創新思維的觀點帶到課堂上來合作探究。
第二環節:合作探究
在自主學習中遇到難題,如何讓優生、中生、學困生都能學得會呢?這就需要小組互助。學生自主問答、自評互判。主要采用三種形式:一是學生獨立解決不了的可以采用“頭對頭”的形式進行操作與交流。“頭對頭”是指“優與中”或“優與困”的結合。可以起到“以優帶困”相互檢查、相互幫助的作用。二是同桌互助解決不了的采用“對對碰”方式來“討論解決”。“對對碰”是指“優優中中”“優優困困”的結合。給水平相當的學生創設相互學習平臺。三是還解決不了的由組長組織“團團坐”的方式在組內交流或者由教師及時指導。
第三環節:展示交流
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學生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在這一環節中,每組學生展示本組分配到的題目。采用小組競賽的方式,在黑板上展示各個小組的得分情況。針對本課教學中重點、難點部分,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發表各自不同的看法,最后達成共識。
第四環節:當堂檢測與評價
先是學生針對自己在本節課是否積極主動參與、是否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等方面綜合評價,然后教師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鼓勵性的合理評價。教師設計的檢測題應盡量保證學生能當堂完成。
3.課后固學
課后歸納、反思非常重要。學生可以以知識導圖、知識樹、心得感悟等方式體現,也可以以文字形式體現在學案上。教師可以對學困生在學案中的認識錯誤進行分析,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予補償性的指導,縮短學困生與優等生的差距。
三、課改模式的思考
“三學三評”的歷史與社會“綜合性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效果就是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上,教師為學生創設自主閱讀、自主問答、自評互判的學習平臺,促使學生結合老師設計的學案能夠做到課前自學;學生掌握了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了口頭表達能力。它使“教”圍繞著“學”轉,優化了教學過程,實現了教與學的合一。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