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昌
摘 要:自主學習是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目標。與傳統教學方式不同,自主學習倡導從教師主導到學生主體的轉變。從初中生自主學習現狀指出新的教育方式不是弱化而是重新建構教師的作用。從六個方面探討了教師在自主學習中應做的工作,從而真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教師;作用
學生自主學習并不代表否認了教師在學習中的作用。目前,初中生能夠基本了解和掌握知識點和簡單的學習技巧,但理解力還不夠透徹、對要領的把握還不夠準確。加上初中生處于青春期心理躁動時期,自我控制能力和主動性不強,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的誘惑而發生變化,需要老師和父母的督促指導。由此看來,教師的作用不是被拋棄,而是得以重建,教師將會肩負起更大的責任。教師應從以下六方面著手,努力實現教學方式的良性轉變。
一、更新教學觀念,轉變角色定位
教師作為新課程理念的參與者和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其角色定位直接影響新課程的實施效果。為了實現中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有效建構,需對教師的角色重新進行定位。新課改下的教師要改變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定位,向學生學習發展的促進者、引導者、合作者、分享者的角色轉變。其中,“促進者”是教師角色的核心特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將學習的主動權、主體地位讓給學生。教師更多的是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策略、心理品質加以指導、幫助和訓練,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二、創造自主學習的環境和條件
要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和空間。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是主動獲得知識的主體,要學會與之分享課堂主動權,要給學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開拓的余地,善于把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知識的矛盾作為突破口,啟發學生探究原因,活躍學生思維。教師還要建立積極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課堂氣氛,影響師生之間的互動,也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要信任、理解和關懷學生。大膽放手,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敢于發表看法和意見,積極參與合作討論,提高學生活動的自由度。自主學習就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啟發、互相促進的過程。只有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才能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開發學習資源,推動教學進程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的和教材要求,開發教學資源。教師應挖掘教材所蘊含的教育因素,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研究教學內容,根據學情和校情對之進行整合,實現教材的再創造和二次開發,縮短教學內容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特點,設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安排適當的學習內容,制訂相應的學習方案。做教學設計時,教師還應該注意從培養學生學習方法的角度,為學生自主學習活動提供條件,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
四、優化策略教學,做好學法指導
學習策略其本質是學習者通過學習方法的調節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調節和控制。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合適的教學策略,方便學生接受知識。其次,保證教學的持續性,學習的掌握是在反復聯系中形成和發展的。最后,教師應將學習策略的教學與具體的任務或問題結合起來。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獨立完成任務。只有在具體的情境中使用,學習策略才能發揮其功效,學習策略對學生來說才具有真實意義。此外,教學計劃要因學生而異,隨著階段發展不斷調整新的策略,幫助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五、培養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
學習策略一般都是滲透在一個人的行為習慣之中的,所以,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主要障礙是不良的學習習慣。改變習慣就是提高學習策略水平。教師要特別注重在平日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主動學習的習慣、預習的習慣、認真聽講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課后復習的習慣、有效利用時間的習慣等等。好習慣的培養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教師要隨時監控及時督促,有布置有檢查,落實到位,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由強迫到形成習慣。
六、做好自主學習的評價和反饋
教師要重視指導學生學習活動的反饋矯正。教師幫助學生樹立反饋矯正的意識,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自我評價;鼓勵學生正確進行歸因評價,讓學生清楚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及時調整和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要不斷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幫助學生認清自己的優勢,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效能感。耐心對待學生的失誤和錯誤,給予學生矯正錯誤的時間和空間,維護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就感和自我價值感。
要真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教師主導到學生主體,教師身上的擔子不是變輕了,而是變重了;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不是弱化了,而是加強了。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建立是以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為基礎的,教師必須正視這一點,積極發揮自身價值,促進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劉云艷.學生自主學習中教師角色的轉變[J].新校園,2014(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