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波,李曉剛,王 松
(楚雄師范學院網絡與信息系統研究所,云南 楚雄 675000)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對人們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甚至整個教育體制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今科技的高速發展,國內外都在尋求一種能突破傳統的、適合現代化教學的教學手段,網絡教學平臺就是在這樣的需求下產生的。網絡教學平臺是指具有組織、跟蹤、評估、發送、呈現、管理學習內容與學習活動,促進學習者之間交互等一系列功能的計算機網絡系統[1],目前高校中常用的網絡教學平臺主要有Blackboard、Moodle、Sakai等。
網絡教學平臺的廣泛使用,必然會對學習者的學習行為習慣產生影響,基于網絡教學平臺,學習者有哪些學習行為習慣?網絡教學平臺中的哪些功能模塊深受學習者喜愛?如果在網絡教學平臺中進行課程建設時能多添加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資源模塊、多使用一些學生喜歡的課程工具,將會使網絡教學平臺成為學生非常喜歡使用的學習工具,從而發揮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面對網絡教學平臺廣泛使用的今天,研究網絡教學平臺下學習者學習行為習慣顯得非常重要,非常迫切。
楚雄師范學院于2008年購買了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隨著學校教學應用的需求不斷擴大,學校于2012年增加了Moodle、Sakai開源網絡教學平臺,多次組織教師進行相關網絡教學平臺的使用培訓工作,目前楚雄師范學院的三個網絡教學平臺下共建設課程168門,全校1萬多名學生都在使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課程學習。
為了使網絡教學平臺的課程建設能更好的針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進行設計與制作,讓學生更喜歡使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學習,作者設計了“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大學生學習行為習慣調查問卷”對楚雄師范學院部分學生進行了調查,問卷內容主要涉及學生上網和使用網絡教學平臺的習慣與需求,問卷內容主要參考了BlackBoard、Moodle兩種教學平臺中大部分課程都提供的資源模塊和工具 (Moodle平臺稱為活動),資源模塊主要有:“課程文檔”、“教學文檔”、“教學視頻”、“課程輔導資料”,工具 (活動)主要有:“作業”、“測驗”、“討論板”;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50份,收回150份,有效問卷149份。
根據學生每周平均上網時間,作者將學生每周上網時間分為4檔,即“偶爾上網”、“1—5小時”、“6—10”小時、“10小時以上”。調查數據顯示,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中有92%的經常上網,8%的學生偶爾上網,經常上網的學生每周上網時間大多都不超過10小時,統計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學生平均每周上網時間統計

圖2 學生主要使用的上網設備統計
隨著科技的發展,可用來上網的設備并不僅限于計算機,手機、平板電腦也經常用來上網,在對學生主要使用的上網設備進行調查統計后顯示:有43%的學生經常使用電腦上網、有55%的學生經常使用手機上網、2%的學生使用平板電腦上網,統計結果如圖2所示。
楚雄師范學院共提供三個網絡教學平臺給全校師生使用,本次問卷調查了學生使用過的網絡教學平臺,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有43%的學生使用過BlackBoard,有55%的學生使用過Moodle,有2%的學生使用過Sakai,統計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學生使用過的網絡教學平臺統計

圖4 學生平均每周使用網絡教學平臺的時間統計
學生是否會主動使用網絡教學平臺是本次調查問卷的一個重點,作者把平均每周訪問網絡教學平臺的時間分為4檔,分別為:“老師有要求才訪問”、“1-3小時”、“3-5小時”、“5小時以上”,調查結果顯示:有45%的學生只有在老師有要求的情況下才訪問網絡教學平臺,43%的學生平均每周訪問網絡教學平臺的時間為1-3小時,超過3小時的學生人數較少,統計結果如圖4所示。
網絡教學平臺所提供的課程資源模塊“課程文檔”通常由“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日歷”三部分構成,參與調查的學生對于“課程文檔”的需求分別為:39%的學生喜歡訪問“課程介紹”、41%的學生喜歡訪問“教學大綱”、20%的學生喜歡訪問“教學日歷”,統計結果如圖5所示。

圖5 “課程文檔”模塊內容需求統計

圖6 “教學文檔”模塊內容需求統計
網絡教學平臺所提供的課程資源模塊“教學文檔”通常由“教案課件”、“教學設計”、“例題解答”三部分構成,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對于“課程文檔”的需求分別為:43%的學生喜歡訪問“教案課件”、24%的學生喜歡訪問“教學設計”、33%的學生喜歡訪問“例題解答”,統計結果如圖6所示。
楚雄師范學院網絡教學平臺中很多課程都提供了“課堂實況”教學視頻,本次問卷調查分別對常見的兩種教學視頻類型和學生是否喜歡觀看教學視頻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35%的學生喜歡觀看“課堂實況”類教學視頻,58%的學生喜歡觀看“針對知識點的專題講解”教學視頻,不喜歡看教學視頻的學生占7%,統計結果如圖7所示。

圖7 “教學視頻”需求統計

圖8 “課程輔導資料”類型需求統計
教師在網絡教學平臺中經常提供種類繁多的課程輔導資料,本次調查問卷對常見的四種課程輔導資料的需求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25%的學生喜歡“鞏固課程所學知識”類的輔導資料,有33%的學生喜歡“拓展課程知識”類的輔導資料,有21%的學生對“國內外最新研究資料”感興趣,有20%的學生希望提供“課本習題答案”,統計結果如圖8所示。
“作業”是網絡教學平臺提供的一個重要工具 (活動),教師可方便的利用該工具布置作業,學生則可方便的上傳電子作業文檔,在參與調查的學生中共96%的學生使用網絡教學平臺上交過作業,57%的學生喜歡在網絡教學平臺中提交作業的方式,39%的學生不喜歡這種方式,統計結果如圖9所示。

圖9 “作業”工具 (活動)使用情況統計

圖10 “測驗”工具 (活動)使用情況統計
楚雄師范學院的所有學生都在網絡教學平臺上進行過測驗 (考試),本次問卷調查僅統計學生是否喜歡測驗 (考試)工具,參與調查的學生中有40%的學生喜歡在網絡教學平臺上考試,60%的學生不喜歡這種考試方式,統計如果如圖10所示。
網絡教學平臺中的討論板是提供師生交流課程學習的教學工具,參與調查的學生中有45%的使用過討論板功能,55%的沒有使用過討論板,有20%的學生用過討論板但不喜歡,有34%的學生雖然沒有用過討論板,但表示會喜歡使用這種工具 (活動),統計結果如圖11所示。

圖11 “討論板”工具 (活動)使用情況統計
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中有55%的使用手機上網,從目前手機的普及率及手機功能的快速提升,預計將來會有更多的學生主要使用手機上網,因此,網絡教學平臺除了提供電腦的正常訪問外,還應該提供相應的基于手機平臺的應用程序,從而保證學生可以通過手機方便、快捷的訪問網絡教學平臺。
楚雄師范學院的三個網絡教學平臺中BlackBoard購買及使用日期最早,本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使用人數最多的卻是Moodle平臺,作者通過訪談部分教師后發現,Moodle平臺更新速度快,新功能豐富,深受教師的喜愛,而BlackBoard從購買至今從未進行過升級 (目前版本號為v7.0),與Moodle平臺相比,功能較單一,使用人數急劇下降;為了讓教師和學生更喜歡使用網絡教學平臺,學校應該盡可能提供較新版本的網絡教學平臺系統。
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中有45%的訪問網絡教學平臺是因為老師要求才訪問,作者根據長期使用網絡教學平臺的經驗及對網絡教學平臺系統訪問日志的分析,認為有更大比例的學生訪問網絡教學平臺是因為任課教師提出要求并有相應的統計方法,因此,使用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師一定要向學生明確提出使用網絡教學平臺的要求,同時在網絡教學平臺中打開系統的日志記錄及訪問跟蹤統計功能,并且定期向學生公布課程被訪問的統計數據。
根據本次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教師在網絡教學平臺課程建設中應提供并豐富“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案課件”、“例題解答”等資源模塊,課程輔導資料應多提供“拓展課程知識”和“鞏固課程知識”兩種類型的材料。
在網絡教學平臺上放置教學類視頻時,教師應著重建設“針對知識點的專題講解”類視頻,而“課堂實況”類教學視頻并不受學生的歡迎,應該盡量減少這類教學視頻的數量;而學生所喜歡的“針對知識點的專題講解”類視頻類似于目前比較流行的微課,因此,教師應該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多提供微課。
學生比較喜歡網絡教學平臺中的作業工具 (活動),因此,教師應用好這種工具,根據課程的需要及時布置作業并限制上交作業的時間,對于學生上交的作業,教師應該及時批改并給予反饋,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測驗是網絡教學平臺的重要工具 (活動)之一,但在本次問卷調查結果中有高達60%的學生不喜歡測驗,因此,教師在網絡教學中應謹慎使用測驗。
討論板是網絡教學平臺提供給師生進行學習交流的工具,本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還是希望通過討論板與教師和學生交流課程學習內容,因此,使用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師應該在課程中使用討論板并及時與學生就課程學習內容進行交流。
本次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可以為網絡教學平臺課程內容建設及應用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從而讓課程的內容建設及工具 (活動)設置更符合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能讓學生更喜歡使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學習;在后續的相關研究中,作者認為還可以制作內容更豐富的問卷對網絡教學平臺其他模塊和工具進行調查分析,以便更進一步挖掘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為后續網絡教學平臺中課程的建設提供更為完善的指導意見。
[1]黎加厚.Moodle課程設計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趙莉.基于Moodle研究型學習平臺的需求調查分析 [J].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23)2:109—112.
[3]李曉鋒,王忠華.網絡教學平臺在高校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調查研究 [J].中國遠程教育,2012,(2):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