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相關文獻梳理的基礎上,采用產城一體化的觀點,依據可持續發展理論,以資源型城市鄂爾多斯市為例,分析鄂爾多斯市發展現狀和不可持續的原因,研究適合鄂爾多斯市產業和城市共同發展的對策,實現其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產城一體化 資源型城市 鄂爾多斯市 可持續發展
一、引言
資源型城市是依靠對資源的利用和開發而發展起來的,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但是,目前許多資源型城市的發展遇到了很多問題,例如資源枯竭以及由此而引發的經濟衰退、環境污染、產業結構失衡等問題。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該市由于煤炭的開發使得經濟迅速發展。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該市康巴什新區房價也在不斷上漲,導致城市的規劃不斷的調整,由此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不便。而且鄂爾多斯的產業結構也存在問題,例如關聯度較低,產業集聚度低,產業體系不完善等,這些都嚴重制約著該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文獻綜述
如何實現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中外學者已經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克拉多斯和杜勒從自然資本對于提供生活需求的環境服務能力來判別它對一個地區的生活質量的可持續發展的作用[1]。國內的學者也進行了積極的研究,張以誠在對礦業城市的現狀和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中提出,我國中西部地區礦業城市建設要適時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優勢轉換[2];臧淑英等以石油城市大慶市為例,提出了提高生態承載力和減小生態足跡的對策[3];祝遵宏從財政政策角度,提出要加大對資源型城市的轉移支付力度,同時要設立預算穩定資金解決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問題[4]。
盡管學術界已經對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核心只考慮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沒有考慮到與資源緊密相關的產業、城市和人的綜合發展,始終沒有找到有效的可持續發展途徑。因此本文以產城一體化相關觀點為依據,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相關理論,以資源型城市鄂爾多斯市為代表,對鄂爾多斯市的經濟現狀和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構建適合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產城一體化機制,最終實現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三、鄂爾多斯當前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鄂爾多斯市依托其豐富的煤炭資源,重點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推動煤轉化項目建設,并且積極建設煤電一體化項目,成為華北電網的重要電力保障源;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節能環保、云計算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但是,產業規模的擴大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開始對全市的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產生影響。
(一)產業集中度低
從鄂爾多斯市的產業結構看,各產業的關聯性不強,該市的主導產業主要以第二產業為主,依靠豐富的煤炭資源發展煤化工產業,產業鏈短小,尚未形成各相關產業的有序對接和和諧的產業集群。而且各產業吸收、利用的經濟要素主要是土地、資本、自然資源等,對科技、信息、人才等要素的要求和利用則較低,高新技術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較低。由此造成鄂爾多斯市工業集中度低、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粗放經營現象嚴重、環境保護與治理難度加大等一系列問題。
(二)以資源換產業而形成“空城”
鄂爾多斯市由于煤炭的開發使得經濟快速發展,當地政府為了促進經濟轉型,實行“送煤炭式招商”,即投資商的投資額只要達到了一定的要求,就可以得到煤炭配額。瘋狂的投資使得康巴什新區房價的迅速上漲,同時也使得城市規劃不斷調整。此外,由于新城建成時間短,基礎配套設施如交通、餐飲等不完善,使得居民生活和出行不便。而且以房地產、煤炭企業為主要引入對象,忽視了產業結構的多元化,使得市民居住地與工作地相距較遠。
(三)產業園區的環境壓力加大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已經在環境污染問題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重點整治了影響全市環境質量的大氣污染、水污染等問題,但是鄂爾多斯市的環境惡化趨勢并未被遏制,環境污染問題仍然存在。主要是因為鄂爾多斯市是資源型城市,其第二產業主要以重工業為主,而且由于產業和城市的分離,導致企業對人的生活環境的忽視,只是為了追求一時的經濟利益,盲目的排放的廢水、廢氣、廢渣,造成對環境破壞,以及對人的生存環境的威脅。
四、產城一體化促進鄂爾多斯市經濟可持續發展
針對鄂爾多斯市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可以從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和政府引導三方面考慮,運用產城一體化的觀點,有效解決鄂爾多斯當前問題,實現其可持續發展。
(一)產業發展是產城一體化的物質基礎
鄂爾多斯市發展能源產業的同時還應大力發展非資源性產業,以此來打破支柱產業單一的單薄的產業結構,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是,僅僅依靠資源發展產業會造成產業關聯度低、產業鏈短小等問題。而裝備制造業的特點就是范圍廣、門類多,鄂爾多斯市應發展裝備制造業來延長產業鏈,提高產業集中度,從而提高鄂爾多斯市經濟競爭實力,實現社會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二)城市建設是產城一體化的重要載體
按照產城一體化發展的理念,城市想吸引人來,主要是靠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優質的教育醫療機構,而為了解決鄂爾多斯的“空城”現象,重要的方法還是吸引人來并讓他們安置下來。從產城一體化角度出發,產業園區空間結構的制定要站在城市整體角度,充分考慮園區內部功能結構與周邊區域的協調。產業園區內部功能大致可分為生產區、生活區以及休閑區三大類,其功能組織要充分考慮與周邊區域交通、環境、生活等各方面的因素匹配,與規劃區周邊空間結構進行充分銜接。由于產業和城市的分離,使得資源型城市的產業園區不注重對環境的保護,盲目的追求利潤,生態環境受到了很大的損害。
(三)政府引導是產城一體化的根本要求
產城一體化過程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任務,涉及到很多的政治經濟問題。因此,鄂爾多斯市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過程中,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必須要有寬廣的視野,立足更高的層次,并制定完整的戰略部署。政府應嚴格控制開發區的擴張速度,在對土地規劃以及新城建設的準備階段要充分調研,堅持當前與長遠結合,優化用地結構,提高土地的資產效益和保障能力。從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改革土地管理方式入手,形成集約節約用地的格局,科學統籌開發區土地開發利用,避免分散運作導致的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形成項目分散、產業重復的現象。
參考文獻
[1]Cheshire P.Explaining the recent performance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s major urban regions[J].Urban Studies,1990,27:311-333.
[2]張以誠.我國礦業城市現狀和可持續發展對策[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1):75-80.
[3]臧淑英,智瑞芝,孫學孟等.基于生態足跡模型的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定量評估——以黑龍江省石油城市大慶市為例[J].地理科學,2006,26(4):420-425.
[4]祝遵宏.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財政政策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08,(6):37-40.
[5]鴻嘎魯.鄂爾多斯市能源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
[6]馬剛毅,楊銀軍.鄂爾多斯市可持續發展條件下的資源環境綜合利用研究[J].內蒙古煤炭經濟,2006,(3):62-66.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碳核算的內蒙古經濟能源環境動態CGE模型的政策模擬及低碳政策選擇”(71163031)和“基于財稅CGE模型的國家結構性減稅政策對地區社會經濟的影響機理及財稅政策優化研究”(71163037)的資助。
作者簡介:張真怡(1992年-),女,內蒙古巴彥淖爾人,內蒙古工業大學管理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產業技術創新、環境經濟、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