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我國東南、西南、西北地區的主要少數民族有土家族、瑤族、壯族、黎族、高山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和回族,文章對這些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詳細的梳理。
關鍵詞:東南地區;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
東南地區指位于我國東南部的大部分區域,包括廣東、福建、浙江、江西、江蘇、臺灣等省,上海直轄市、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總稱東南丘陵。中南地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深圳7個省、區。這兩個地區中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有土家族、瑤族、壯族、黎族、高山族。行政區劃下的“西北地區”,常被稱為“西北五?。▍^)”或“西北三省二區”,包括: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西北地區的這些民族中人口較多、影響較大的少數民族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和回族。
1 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
土家族目前有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五峰土家族薅草鑼鼓、土家族哭嫁歌、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擺手舞、土家族織錦技藝、土家族梯瑪歌、土家年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涉及土家族民俗文化的較多。(見表1)
2 瑤族非物質文化遺產
瑤族目前有瑤族盤王節、瑤族耍歌堂、瑤族服飾、瑤族民歌、瑤族長鼓舞、瑤族蝴蝶歌、田林瑤族銅鼓舞、盤瓠傳說、密洛陀、瑤族刺繡、瑤族猴鼓舞、瑤族醫藥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涉及瑤族民俗文化的也不少。(見表2)
3 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
壯族目前有布洛陀、那坡壯族民歌、文山壯族銅鼓舞、壯族三聲部民歌、壯醫藥、壯劇、壯族織錦技藝、壯族歌圩、壯族銅鼓習俗、壯族嘹歌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涉及壯族民俗文化的較多。(見表3)
4 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
黎族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有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黎族打柴舞、黎族原始制陶技藝、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黎族樹皮布制作技藝、黎族鉆木取火技藝、黎族三月三節、黎族民歌、黎族竹木器樂、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黎族服飾等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涉及黎族民俗文化的甚多。(見表4)
5 維吾爾族非物質文化遺產
維吾爾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豐富,2005年“十二木卡姆”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到目前為止,新疆維吾爾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16項,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幾十項之多。(見表5)
6 哈薩克族非物質文化遺產
哈薩克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到目前為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7項國家級哈薩克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30項。(見表6)
7 回族非物質文化遺產
雖然西北民間藝術“花兒”已經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回族醫學等也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是關于回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卻不是非常豐富。(見表7)
參考文獻
[1]曾亞玲、蔣玉華.中國民俗旅游[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3]華夏遺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