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其燠
窯雜談隨筆——要編采拾零窯
制約輿論引導實效的問題及原因
□汪其燠
伴隨著互聯網和移動接收終端等新媒體的發展,社會語境的開放性、傳播渠道的多元性、傳播范圍的國際性和輿論環境的復雜性等變化隨之而來,這對廣電媒體的輿論引導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個中不足也愈加凸顯。
一、忽視新聞輿論引導規律,輿論引導模式化、單一化。當前,媒體處在一個加速變化的社會環境中,受眾信息需求日新月異,審美需求日益多元。雖然著力提高輿論引導能力,但仍存在忽視輿論引導規律的問題,表現為新聞報道模式僵化,尤其是時政新聞、會議新聞還難逃窠臼,面孔生硬,親和力不足,難以吸引受眾。輿論作為一種公眾意見的集合,是公眾對特定事態的公開評價及其多數人的一致性的意見。輿論的形成絕不是單靠意識和觀念的灌輸,而是在不同意見的相互碰撞、自我修正的過程中得以呈現的。在現代社會,新聞媒體要正確引導輿論,必須體察民情、反映民意。如果新聞媒體與公眾輿論是“兩張皮”,對于群眾關注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媒體“顧左右而言他”,不主動觸及,就難以真正影響和引導社會輿論。
二、傳播模式缺乏互動,引導方式及平臺亟待創新優化。輿論引導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輿論引導方式是否符合受眾的信息接收習慣。單向灌輸式的傳播模式仍然影響著今天的新聞傳媒,這種模式在特定歷史時期有利于形成集中統一的輿論環境。但在當前思想觀念解放、社會輿論環境相對寬松、公民參政意識普遍增強的氛圍下,有些舊有的傳播方式顯然已經難以適應形勢的變化和廣大受眾的需求。由此導致的一個負面結果是,公眾難以以平等的地位多元、公開而理性地對公共事務進行討論,輿論引導難以取得最佳效果。此外,輿論引導媒介平臺有待融合。目前,新媒體迅速占領了輿論傳播的新陣地,媒介融合已經成為不可抵擋的趨勢。因此我們需要結合新媒體的傳播特點,進一步融合新媒體,打造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聯合互動的平臺。
作者單位:新余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