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道宏
摘 要:該文對目前中職學生就業現狀進行分析,主要是:頂崗實習簡單就業、高就業率低守業率、學校就業中作用發揮不明顯、學生思想和專業準備不充分;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針對性解決對策。中職教育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勞動力的基礎教育,隨著近些年,本科生擴招政策的實行,大學生就業難開始出現。與此同時,中職學校的生源數量及其綜合素質亦相應降低,導致中職學生的就業也開始出現困難。
關鍵詞:中職生 就業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7(b)-0228-01
但憑借著中職教育的優勢,可以解決一部分就業困難的大學生和高中畢業生的出路,使其選擇熱門專業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以促進其就業,并提升中職學生的就業率。現對中職學生進行就業現狀分析及研究如下。
1 中職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1.1 頂崗實習,簡單就業
中職學生大多采用2+1的教育模式,所謂就業,大多是簡單的頂崗實習,頂崗實習結束,合格的學生被留下。由于用工企業受國家政策和社會環境的影響較大,用工狀況波動也較大,并且部分中職學生綜合素質不高,中職生的實習優勢喪失了很多,使其被實習單位拋棄便自然而然了。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安全得不到保障。
1.2 高就業率,低守業率
目前用人單位對中職生存在哄搶的虛假繁榮,深究其根源,大多由于短時間的用工荒所形成的暫時性用工,邊緣性用工和廉價勞動力,很多學校以此種就業,作為學生就業率統計分析數據,實際上是造成一種假象,學生大多數沒有從事所學專業,只是一些簡單輔助工作,根本無法達到就業的要求。
1.3 弱勢就業群體
用人單位對學歷有所要求時,作為中職學生,大多數從事非管理層的基層第一線工作,承擔者較重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要實現邊工作邊學習來提升自己,對中職學生來說比較困難。有些企業以低起點為由開出較低工資,也不簽訂勞動合同或者聘用合同,隨意安排學生進行加班或者拖欠工資,學生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從這個角度來說,中職學生處于就業群體中的弱勢群體。
1.4 思想、專業準備不充分
中職生對現行的就業形勢不清楚,對將來面臨的就業沒有目標,雖然入學時知道選擇專業,畢業時知道自主擇業,但還是對自己就業去向比較盲目,不能正確地確定自己的就業方向。而且學校的教育大多以追求知識的完整性為目標,而忽略了工作完整性的教學,學生甚至不能對所學專業的詳細工作流程爛熟于心,學校教育與就業之間門檻較高,教師無法正確地貫徹職業教育,甚至有些將義務教育的模式轉嫁到職業教育,在校實訓的比例達不到大綱要求,實訓基地建設不完善,學生根本沒有進行專業實訓,這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極其不利,進入社會后,自然就成為就業的弱勢群體了。
2 中職學生就業對策研究
2.1 校企合作深層化、教學改革實質性
在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中職教育的決策中,要求學生在最后一年中就要到用人單位,但是并不意味著學生在校的兩年中,都要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中職學校完全可以在前兩年多下功夫,讓頂崗實習和實踐性教學在前兩年就逐漸開始實施,具體操作起來,可以安排較少的內容,讓學生進行模擬實習,這樣不但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日后的工作技能,為學生由校園走向社會降低了門檻。
校內實習的方式,對于中職學校來說,學生主要是通過實訓基地實踐操作增強操作技能,提高動手能力。然后到校外實習基地進行頂崗實習,按照企業對于員工的工作技能要求,按部就班的,形成“訂單式”培養,這樣真正將學生的中職教育與職業生涯密切聯系。中職教師要轉變思想觀念,強化職教意識,充分理解職業教育的內涵,從而為校企合作做好準備。學校不斷探索,推進教學改革,學科整合,調整文化課、專業課、專業技能課三者的關系,要以能力為本位,進行課程模式的構建。
2.2 健全學生管理制度
實習學生進入頂崗實習階段,學校更要加強對學生的實習管理,除保證聯系方式暢通意外,要對學生灌輸安全實習的意識,對學生從事的實習崗位,給予專業的職業指導,幫助學生擺脫就業弱勢,同事要做好與實習單位溝通工作,及時的反饋實習意見,從而更好地給予學生守業建議。中職學生一般年齡較小,在進入社會后,面對職場較為茫然,心理上也會有一定的變化,學校最好配備經驗豐富、對學生十分熟悉的老師,給予學生心理咨詢輔導,對學生的頂崗實習全過程進行監控,降低學生的心理問題,使其平穩地由頂崗實習過渡到工作崗位。
2.3 完善學校就業教育
就業教育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入學后的就業觀教育。讓學生明白在我國現階段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就業形勢,了解就業的影響因素,明確自己就業方向。并逐步學會觀察分析就業形勢,形成自己的就業觀。第二階段,在校學習時的就業能力教育。通過這個階段的學習使學生知道,就業需要有真才實學和能力。使學生明白有能力才能變被動就業為主動就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擇業。第三階段,畢業前的就業技巧教育。這是就業教育的最后階段,主要向學生介紹求職就業過程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2.4 強化素質教育、增強學生的軟實力
中職學生主要以初中畢業生為主,在綜合素質方面與大專、大學畢業生存在一定差距,學校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要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拓展給予一定的重視。中職學生在進入職場后,工作上手較快,專業技能性更強,但是再進行職業提升時,綜合素質往往成為制約其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中職學校應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禮儀教育,以提升中職學生的內在素質和外在形象。禮儀能夠體現一個人的氣質,道德水平,個人修養,審美情趣與交際能力。學校通過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改善學生的言談舉止,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從而在激烈的就業市場,為自己增加競爭力。為學生由基層勞動者向管理層次提升奠定基礎。
3 結語
中職教育是為社會輸送高素質勞動者的重要渠道,中職生就業也是一個敏感的社會問題,處理是否得當,將關系到社會穩定,國民經濟的發展。其就業狀況將影響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日后的招生以及專業的設置,甚至還會引發一些社會問題。然而解決中職生就業中存在的問題是需要時間的,但是,只要有國家有關部門和全社會的關注,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解決中職生就業問題將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陳新祥,楊志偉.中職生就業問題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0(1):155-157.
[2]劉春華.中職生就業對策思考[J].中等職業教育,2008(22):8-9.
[3]王彩霞.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探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