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平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興趣;讀物;課堂內外;讀書筆記;
方法;激勵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6—0046—01
小學階段讓學生養成喜歡讀書的好習慣,能讓其終身受益。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培養閱讀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幫助學生樹立起閱讀的興趣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語文教育走向成功的基礎。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本人結合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淺見。
一、注重篩選讀物,激發閱讀興趣
低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的思維為主,因此,教師應注重篩選課外讀物,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在開學初,應為學生設立圖書角,介紹好的圖書給學生,教過拼音后,還應給學生介紹帶有拼音的圖書,要求學生邊看圖邊讀拼音和識漢字。魯迅先生曾經告誡少年朋友:“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這富有哲理的話,正是語文教師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的“金玉良言”。因此,教師在給學生篩選讀物時,選擇的內容應較廣泛,體裁應多種多樣、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有教育性,對兒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有良好影響的文學作品,都可以推薦給學生閱讀。
二、結合課堂內外,激發閱讀興趣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課本內數量有限的文章只能舉其一,只有通過課外閱讀拓寬知識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應用中化方法為能力,使閱讀興趣越來越濃厚。因此,研讀文本之后,教師應幫助學生盡可能找到由閱讀文本向課外閱讀延伸的“閱讀點”,以鞏固文本知識,豐富、擴展文本內涵。教師根據文本特征及學生特點,做好由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延展的選材工作,能夠使學生讀有所依,同步閱讀相關內容,及時鞏固、拓展與文本相關的知識點,從而逐漸提高課外閱讀的熱情。
三、重視讀書筆記,激發閱讀興趣
讀書筆記是人們在讀書時為幫助記憶而寫的一種應用文體。自古以來,我國的文人、學者都很重視寫讀書筆記。寫讀書筆記既是消化書本知識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積累有用的材料,訓練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讀書筆記的形式多樣,有“摘錄好詞好句”、“概括主要內容”、“寫讀后感”、“直接在書中圈點勾畫批注”等。教師在指導學生記讀書筆記時,大可不必統一形式,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愛的形式,可以在本子上描描畫畫,做各種設計。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實踐、思考,不僅能增加詞匯量,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能提高閱讀情趣。
四、教給閱讀方法,激發閱讀興趣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緊緊抓住課文,實行精講多讀,教會學生獨立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自覺性。學生只有學會了獨立閱讀的方法,才能在課外閱讀中自主地進行閱讀。閱讀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兩個:一是順序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每讀一篇文章,先按一定的順序朗讀,弄明白文章先說什么、再說什么、最后說什么,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試著找出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詞、句或段,細細體會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用什么語速、語調或語氣朗讀能表達作者的這種感情。二是分步朗讀,評讀賞悟。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后,就應分步賞讀文章。在這一環節上,教師應使學生養成適當提問的習慣,并且告訴學生僅僅會提問是不夠的,還必須能回答問題,引導學生用筆在字里行間、文章的空白之處圈點重要的詞,劃出重要的段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以讀書筆記的形式記下來。
五、積極鼓勵先進,保持閱讀興趣
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如果不及時檢查督促,很容易漸漸荒廢。為了把該項活動引向深入,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閱讀質量,教師應在每學期進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其形式或是舉行讀書報告會、經驗交流會,或是展覽優秀的讀書筆記、經驗,評比表彰課外閱讀積極分子等。對課外閱讀取得一定成績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地鼓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學生在獲得成功后,會更堅持大量、廣泛的閱讀,良好的讀書習慣才能隨之形成。另外,個人的進步往往又是其他學生效仿的范例,班級會因此形成濃厚的課外閱讀氛圍,其意義也就更加深遠了。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