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周輝
【內容摘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如何全面提升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已經逐漸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難題。基于這樣的現實背景,本課題深入剖析在數學課堂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重要性的基礎上,提出建議,希望能為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
【關鍵詞】數學課堂 創新能力 培養
一、數學課堂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爆炸的時代。在這樣的一個特殊時代里,是否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成為能否成為當前社會所需人才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然而,從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學生們普遍欠缺自我學習和自我創新的能力。初中作為一個重要的學習階段,我們必須著手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而數學憑借其較為特殊的學科性質,更加需要學生們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
二、數學課堂創新能力和創新習慣缺失的原因分析
1.陳舊、落后的教學觀念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居于絕對的中心地位,學生往往只能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在這樣的現實情形下,學生們逐漸失去了自我創新的意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雖然師生間的地位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很多教師尚未完全實現自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在學習中缺乏主動性
從走訪、了解的情況來看,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導致數學課堂學生創新意識薄弱的主要原因,具體表現為:學生由于思想開小差無法跟隨或者由于教師講課速度過快等原因根本無法跟上教師的思路,這樣很難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就無從談起了。
3.課程設置的不合理
在高中階段,學生本身的學習任務就很重,壓力也很大。但是,現有的教材雖然大膽嘗試模塊教學,但是還是暴露出一些不合理之處,導致學生往往無法準確理解模塊的意識,而影響到自身的預習和溫習的進度、效果。與此同時,高中過大的學習壓力使得學生根本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事先的預習,大大影響了課堂上的學習效果,最終導致學生疲于追隨教師的思路,而無法自主思考。
三、加強數學課堂中學生創新習慣培養的策略
1.全面轉變教學觀念,為創新習慣的培養奠定基礎
要想加強數學課堂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該首先轉變教學觀念,充分尊重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能夠進行自主思考,自主學習提供必要的客觀因素。為此,筆者認為我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努力:
(1)營造輕松、和諧的數學課堂氛圍
教師應該力求營造一種較為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選擇輕松的方式對知識點進行必要的、準確的講解,同時應該給予學生以必要的鼓勵,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大膽提問。只有在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創新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預留必要的思考時間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上,教師恨不能在一堂課45分鐘的時間里,將所有的知識全部傳授給學生。然而,效果卻并不容樂觀。因為,學生接受知識的容量畢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實際的數學課堂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留出部分時間,供學生進行思考、討論和交流。
2.在情境教學中實現學生數學創新能力的提高
情境教學是當前課堂教學中經常采用的方式。數學課堂教學也不例外。因此,我們應該在在情境教學中實現學生數學創新能力的提高。
3.通過數學題目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科,因此,我們應該通過必要的練習題目來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但是,我們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問題:
(1)題目應有較強的針對性和重點性
在題目練習時,將重點內容和容易出錯的部分進行重點練習,加強學生對這類題目的創新和歸納總結;在單元小結時,為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知識點的回顧和創新,溫故而知新。
(2)在題目練習的不同階段培養學生的創新習慣
在數學教學中,通過練習題目進行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因此,在數學課堂中要想培養學生創新的習慣,就必須將“創新”融入貫穿到審題、解題、糾錯、歸納等過程之中。
(3)通過對解題思路的創新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對于高中階段的數學題目來說,由于涵蓋了較多的知識點,往往不是只有一種解題思路和方法。為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多思維、多角度的思考,從而能夠提供多種解題思路。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不僅能夠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也有助于學生思考能力的全面提升。